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那是我小時候,山裡孩子往外走……

見證大國巨匠國禮藝術大師、

中國水墨山水藝術名家、

苦守三峽30春的【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同志文化在路上。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唐啟剛

“中華長江之子”原名唐啟剛,1964年生於湖南武岡,幼承家學,從小酷愛中國書畫藝術及中華傳統文化。從小尊師訪賢,筆耕不輟,遍臨古今書畫名家之精品數年,心追手摹,漸修頓悟,取眾家之長,為我所用。1986年畢業於湖北宜昌美術專科學校,1995年畢業於陝西西安書學院。原始三峽風光專題中國水墨山水創作藝術工作者。從藝30多個春秋。現任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亊,中國三峽書畫研究院院長、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等職。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1985年第一次從重慶順江而下,遊覽神奇而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美景後,當時感觸頗深,做出人生最重要選擇,毅然從1987年開始把自已的書畫藝朮工作室突發奇想地設在往返於長江三峽江段的遊輪上,專題創作和研究原始古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地區的人文、地理、歷史的工作。30多年來一直做著這同一件亊情,並用自已激昂有力的畫筆,熱情洋溢地反映和再現長江三峽地區人們與大自然拚搏頑強、不屈不撓的與天鬥、與地斗的大無畏敢於闖灘不怕死的中華民族精神以及神奇而美麗、原始又古樸的長江三峽自然風光介紹、傳播給全世界人民。

中華長江之子1986年畢業於湖北宜昌美術專科學校,師承於湖北宜昌篆刻書法大家蔡靜安,陳永貴先生,國畫人物大家汪國新、山水大家胡先裕、胡巖、 沒骨人物大家楊之光先生、山水師於賈又福、許仁龍、施雲翔、黃格勝。。。。。。等。專業系統地掌握了素描、造型和色彩學紮實的基本功。後轉益多師,集百家為一家,孜孜以求30多年不斷探索藝術真諦!

1988年中央宣傳部曲嘯先生遊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時,瞭解到啟剛先生特殊從藝歷程和執著頑強的敬業精神後,在中華長江之子藝術工作室當場奮筆書題“中華長江之子”,做為鼓勵和寄予厚望。並囑託做以後的藝術筆名。啟剛先生為紀念駕鶴西去的曲嘯先生永世難忘的當年激勵恩情,從此更堅定了今生只畫長江三峽主題風光的藝術追求和堅定信念,“中華長江之子”做為啟剛先生藝名一直源用至今!並將會永久地使用這《中華長江之子》藝名!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1992年深造於陝西西安書學院,受業於陝西文化名流劉文西、劉自櫝、鍾明善、熊伯齊、鄭幼生、李珖先生。。。。等導師!

2006年由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出版社出版《長江之子書畫集》,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趙穎先生作序,並以“長江三峽第一人”為題,對中華長江之子藝術人生做了詳細概括和執著頑強的殉藝道精神以及藝術成就的充分肯定。

2008年吉林電視臺以《長江之子為三峽樹碑立傳特殊藝朮人生》做專題採訪報道!

2011年家鄉湖南邵陽日報以《長江之子為三峽樹碑立傳》做專題專訪報道!

2012年湖南日報以《中華長江之子特殊藝術人生》做專題採訪報道!

2013年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中華長江之子書畫集》中央美院教授趙穎作序,對中華長江之子的藝術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詳細敘述了中華長江之子的特殊從藝歷程!

2015年中國郵政總局以《中國文化名人名家》限量出版珍藏郵票集,以中華長江之子長江三峽風光主題畫作為專輯郵冊指定圖片!

2015年作品《永恆三峽》《三峽纖魂》《峽江淚》三件作品被中國長城八達嶺中國書畫名家文化長廊徵集並鐫刻於長城八達嶺當代中國文化名人長廊中,供中外遊人永久參觀!

2015年為《國家名片》中國郵政總局繪一組長江三峽風光主題畫作16幅製成郵票和全國一卡通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郵票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2016年中華長江之子三峽題材作品精選20幅,再次入選中國郵票2016年第一版小型張及明信片兩張,全國一卡通一套,首日封郵票18張,面向全國公開發行10萬冊!

2016年9月為實現自己尋找長江源源頭夙願 ,自駕車從重慶出發走川藏南線至拉薩,歷盡磨難,實現了自已多年夙願!

2016年中國郵政總局《中國國家名片》再次出版以中華長江之子長江三峽風光主題畫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為主題的郵票限量珍藏版1萬冊。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2017年1月美國郵政總局攜英國、荷蘭 、法國、中國聯合出版中華長江之子長江三峽風光主題畫作郵票珍藏冊,面向全球公開發行!

2017年3月中國長城八達嶺組委會中華名人文化名人長廊再次以中華長江之子長江三峽風光題材兩幅水墨畫作鐫刻於長城八達嶺上供全世界人民參觀,瞭解美麗原始又古樸的長江三峽風光!

2017年被首批中國書畫好品牌評為“中國書畫名家好品牌影響力優秀藝術名家”。

2017年中國人民日報網、中國光明日報網、中國有線電視網.。。。。。。等多家官方媒體相繼採訪報道中華長江之子的特殊藝術人生歷程和中華長江之子傳播三峽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大無畏的與天鬥、與地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做專題採訪報道!

2017年為實現自已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多年以來的美好夙願,毅然從7月至11月連續4個月全國巡遊給全國多家優秀的企業,多個優質的中國品牌好產品題字作畫並代了言。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中華長江之子藝術思想,力求從中國畫的傳統文化立場出發,以推進筆墨藝術為巳任,強調中國畫應恪守“筆墨當隨時代”的原則,啟剛先生深知中國書法的抽象形態以及蘊含於其中的精神和美感,體現了歷史各個不同時期的新創造,二十世紀藝術發展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傳統向現代的轉型。而這轉型的明顯標誌就是抽象藝術。抽象意味著超越,它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中國傳統書法藝朮的美淋漓盡致地蘊藉在中華長江之子畫作中,畫中的字骨是中華長江之子畫作的最大特徵,中華長江之子書畫藝朮理念推崇具有正大氣象的藝術表現形式。提倡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創作精神,藝術風格以中西合壁、構思奇巧、用筆大刀闊斧,氣韻雄強生動、古拙樸澀等藝術風格思想。追求“厚、重、沉、穩”的人格精神和筆墨品質合二為一的藝術風格。這恰恰正吻合了原始古樸的長江三峽自然風光大山大水大美之精神氣質。

中華長江之子代表作品有:<>、<>、<>、<

如今唐啟剛的山水畫創作全方位的上了一個新臺階,他的藝術探索方向更明確了,對山水畫創作的美學思考更深入了,藝術語言淬礪的更精純了。他以獨樹一幟的美學風範,創造了新時期現代山水畫的新境界、新形態,以不懈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和所取得突出三峽峽谷畫法的藝術成就,奠定了他在現代中國山水畫峽谷險濰畫法畫史上的永固地位。

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山水畫革新的闖將。中華長江之子的山水畫在審美類型上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以詩思的抒發為旨趣,一類以哲思的表達為追求。中華長江之子繼承了我國山水詩的傳統。他的三峽山景,內含濃郁的詩興、詩味、詩風、詩境。他常常化景物為情思,物我相融相化,以至情至性陳釀了山水畫詩化的純度。並在山水畫心靈化、詩意化方面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美學經驗。 90年代中期,唐啟剛又開始了哲理山水畫的探索。他的畫以化心象為哲思的方法,創意、造境,重鑄江山,再造自然。以第二自然的樣態與圖式,表現山嶽的開闊、天地的奇觀、大化的運行、宇宙的精神,從而表達出原生之美、太樸之美、雄奇之美、博大之美、天籟之美、悲壯之美、崇高之美、使欣賞者心靈為之震撼,為之鼓舞,為之超越,為之昇華,為之淨化。

中華長江之子在創作方法上經歷了“按實肖像”和“憑虛構象”兩個階段。“按實肖像”,是以如實描寫為特徵,與對景寫生相類,以再現眼中視像、眼中之景為追求;而“憑虛構象”,則突破如實再現,以心靈表象的自由組構為物證,以表現心靈之境為指歸。這兩個階段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憑虛構象”的創作心態是高度自由的,不受現實景物的侷限。在這種心態下,藝術家把儲於靈府的多種自然表象,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組合、重構、熔鑄、化心象為畫境,創造出表達哲思的圖式。唐啟剛的《永恆三峽》《夔門雄姿》《纖魂》.....等代表性作品,正是以“道”的理念,宇宙的巨流意識,表現時空的永恆,揭示了自然大道那永世不竭的偉大生命。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中華長江之子的一系列作品創意新奇,語言精純,境界富真於玄。《三峽纖魂》雖然表現的是三峽縴夫的一個普通勞動場面、那大雨滂沱的自然景象,但那質量化的、凌利無比的自然威力,給人以摧枯拉朽、洗禮山河之感,不禁讓人聯想到社會的洗禮和歷史鉅變的深層震盪。《無聲的呼喚》形式感強,語言純化,水平線的平行並置結構強化了寧靜和壓抑,黑、白、灰的對比與分割,造成畫境的深邃和神秘。其形式語彙既山水畫抽象又具象,在抽象與具象的結合中傳達出哲思。

唐啟剛善用古者能變古。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學乃先師黃公望、石魯、黃賓虹、李可染,張夫千....等大師先輩們的創新之心,又遠離乃師們的創作之跡。他的一系列成功之作,可說是對流行創作概念和陳舊山水畫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在他筆下,蒼山如海。山由石質構成,但在特定光照之下,又宛若海濤萬頃。那由想象力而雕琢出的物象,亦真亦幻,給人們的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創造性的樂趣。他在山水畫創作中,充分利用想象、幻象的神秘創造力,假借彼物之勢、之氣、之態,傳此物之神、之形、之情,從而使此物更豐富、更生動、更富幻想力之美。他的哲理山水畫,具有夏雲多奇峰的魅力,但不是藉助陽光的神力來雕琢,而是憑藉藝術家心靈之光來塑造。

唐啟剛創造性的山水畫,旨在表現哲理精神,雖不是自然的真實景觀,但又是合乎天道和美的規律的。他畫的不是人間仙境,而是以他獨特的山水畫的形式語言表達現代人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思考。

唐啟剛的山水畫,在詩思與哲思兩方面都達到了時代的新高度。他把山水畫詩化了,他在審美領域開拓出一片新的以三峽自然風光為依託的精神綠洲。

中華長江之子畫作 2000年開始屢現於中國各大拍賣行,2000年一幅《川江號子》8平尺畫作第一次開拍拍出80萬人民幣的成績,當時就以每平方尺10萬元人民幣的成績成交多幅畫作,2008年《三峽纖魂》12平方尺以160萬元人民幣在瀚海拍賣行拍賣成交。近年作品拍賣逐年屢創新高佳績。2013年畫作《川江魂》18平方尺,以180萬元人民幣在北京瀚海拍賣行拍賣!中華長江之子書畫作品近年拍賣行情呈不斷上揚趨勢,其作品遠銷東南亞、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於中華長江之子畫作題材和手法極具陽剛大氣與正能量,而被老百姓接收並廣泛收藏。並被國內外多家專業收藏機構和專業收藏人士廣泛關注收藏!中華長江之子以苦行僧式的追求,繼承中華傳統繪畫藝朮,藝朮功底紮實沉穩。他擅長古雅厚重的純水墨積墨三峽山水,更愛表現筆筆墨洗練,色彩明快,陽光清新的三峽縴夫形象的人物塑造。三峽縴夫題材作品已是人們永遠抹不去的中華長江之子作品的永恆烙印題材。其作品蘊藏了瑞意祥和、催人奮進的氣韻和大度雍容的氣質,不僅長於設色,同時注重強化“線”的表現性,中華長江之子作品畫面總是洋溢著一種自然的、充滿生機的讓人奮發向上充滿陽光大氣和催人奮進的詩意之美!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中華長江之子人生追求:藝術人生、魂系三峽。殉道敬業、誠信務實。追求卓越、服務人民!

中華長江之子藝術探索風向標以:徐悲鴻、張大千、吳冠中、劉大為、尼馬澤仁、賈又福、趙穎、楊之光、施雲翔……等恩師為索引!

中華長江之子從藝主旨:肩負歷史使命,挖掘地域特色,傳播三峽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專 訪

記苦守三峽30春的原始三峽風光專題畫者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中央宣傳部曲嘯記於北京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世界上的大峽谷十分多,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河流象長江三峽這樣擁有一個長400多公里而有7000多年深厚文明沉澱的大峽谷,更沒有哪一個如此大的峽谷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突變,數千年承載三峽文明的主要地區將消失在水面下,數百萬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遷移,千萬年的滄海桑田凝聚在如些短的時刻,使我們的畫者和歷史、地理學者不得不去撿回這個世界敏感地區的時空發展史。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其實,我們的古人對長江三峽早就傾注了不盡的關懷。早在漢晉時期可能便有了“三峽”之稱,其中主要便是指今天的長江三峽。袁山松《宜都山川記》、盛宏之《荊州記》、酈道元《水經注》對長江三峽的描述膾人口,北魏“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詩句使我們徒增傷感,卻使我們更加記住了三峽,那裡蘊藏著太多的神秘、太多的不可思議、太多的讓人難以割捨的掛懷……我相信三峽的這方“淨土”,或者說三峽的“淨土天堂”是存在的,它不是一個幻化的寂靜世界,它是千百年來安放在我們心靈中的一片淨土。我漸漸理解了畫家中華長江之子筆下的峽江縴夫,三峽烏蓬船,三峽生態水禽。。。。以及對三峽這片淨土的無限眷念之情,理解了中華長江之子筆下的那鐵一樣凝重的山巒、峻峰,理解了紅太陽濃烈的燃燒下,那被照亮了的無際廣袤和浩闊的400多公里的三峽大峽谷……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沒有人比我更理解中華長江之子了,他“深陷”三峽30春:他的思維、視野、判斷,已經構成了三峽肌體上的經絡,於是,他的守候便帶有一種對神性所遵循的宿命,一種自覺的精神煎熬,一種痛並快樂著的意識承載。中華長江之子在三峽30年的凌冽中,發現了那些美麗的綻放,生命的棲息地在風浪中、朔風裡,悄然延伸著勃勃生機。中華長江之子從外在的粗糲中,找到了細膩、剔透的美感。三峽峽谷,那些堅硬的物質外殼,內裡裹著的卻是一顆熾熱,中華長江之子觸摸到了纖細的脈絡的搏動;發現了自然生長的素樸,它們以原始的形態,展示著三峽高貴的骨骼和挺拔傲岸。於是,中華長江之子放棄了遠行,放棄了一切美好的溫馨和海風的沐浴、放棄了夜色中迷醉的酒香。放棄就意味著另一種堅守,中華長江之子獲得了堅守三峽權,這不是國家權力的饋贈,而是一個藝術家的自我約束,他懂得,只有“深陷”三峽,他才會找到像海市蜃樓一樣的心靈三峽這方“淨土”……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中華長江之子筆下的題材看似單一,但卻透出一種深邃的詩意。他的“三峽烏蓬船系列”、“三峽大峽谷系列”、“縴夫系列”,其實都是三峽的一角蒼藍、一枚流動的音符、一簇不同的嬌豔。中華長江之子筆下的題材的單一,是一個地域的呈現,這樣的單一的呈現,是一種縱向的深入,它宛若在巨石上刻字,石屑紛飛,火花四濺,一筆一劃,勾勒有力。而這樣的刀筆功夫,沒有精神駕馭,沒有意志的腕力,沒有一雙探知細微的眼睛,那是絕對做不到的。中華長江之子那些看似在重複一個題材的表達,其實是我們在外形的似與不似之間,誤判了他在使用的一個相同的詞彙時,詞彙的內涵已經深化、拓展和延續……我曾無數次翻閱他筆下的那一組又一組,三峽的“圖景”,無論是他表現的“三峽烏蓬”、“縴夫”和“壯麗水漩”,我總像在讀一首沒有結束的史詩,中華長江之子在分章表現,分節抒寫,分行抒情。那些看似重複的山巒,縴夫,烏蓬船。。。。。。那些鐵血凝重的色塊,那些蒼勁的縴夫力換狂瀾的動姿以及混沌朦朧的三峽雲務,都彷彿像是在啟示什麼、呼喚什麼、傳遞什麼!中華長江之子當然不是在隨意勾勒、隨意塗抹,他也不是旨在對原始形態的直觀描摹和繪製。我感覺中華長江之子的畫中有一簇靈魂的火苗在呼嘯、躥動,這是中華長江之子所要表達的語言,這是三峽中獨有的語言,這些語言沒有人去破譯、去解讀、去闡釋!中華長江之子筆下的原生態,是原始三峽的肌體、三峽大峽谷的肌體,而具體詞彙所表達的意義,則是現實的“縴夫”、 “烏蓬船”、是縴夫力挽狂瀾挺立在風雪中的蒼勁骨力……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

中華長江之子山水畫的意境,在文思與筆墨境界上達到了一種心靈的契合,可以這樣認為,他的筆墨境界,有時甚至突破了他的文思,這不只是經驗修來的,而是感覺,是人與天地萬物一體的“痛癢”,是“到筆到紙時,直追出胸中之畫,理法相生,氣機流暢”的情感抒寫。中華長江之子的“胸中三峽之畫”,這是腹稿,而一旦表現在紙上,就有了“氣機”,就有了詩意的昇華。因此,闡釋中華長江之子的畫,不要囿於它的外在表現,更不要被一種看似重複的畫景,遮蔽了判斷。中華長江之子“深陷”三峽30春,就是為了向縱深開掘,找到一種凝重的繪畫語言,一種可以將凝重託起的詩意。原始三峽有著厚重的詩意,那些詩意很原始、很優美,也很透明。中華長江之子被那種詩意牽絆著,他眼裡的“峽江烏蓬船”、“縴夫”……都成了他追尋的原始三峽這方“淨土”,那不再是一段傳說,他相信傳說就是存在,傳說就是復活,傳說一定有詩意的蹤跡可尋!他相信那塊隱秘的“原始三峽淨土”,在原始三峽的角角落落枝葉伸展。於是,他的“三峽縴夫”、他的“三峽烏蓬船”,他的原始三峽的峽谷、土地,都有了三峽的這方“淨土”的影子,那些燃燒的紅色,那些凝重的灰色,彰顯著一種詩意的重量和力量!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中華長江之子的原生態作品,是從原始三峽的堅硬外殼提煉出來的,因此,它留下了對原始三峽岩漿一樣的火熱:那力換狂瀾、那橘紅的、高聳的原始三峽峻峰、那暗紅的像血團一樣的太陽,它們與凝重的灰倉,形成一種色彩單一的層次。但紅色,卻是一幅畫的明亮的眼睛,它在板結的原始三峽,眨動著對遼闊世界的探知,這是一雙純亮的眼睛,你能發現那幽深中閃爍的火苗……我真的被中華長江之子感動了,他的那些單一的色塊構成的畫面,粗糲中彰顯著渾厚的力道,他讓人感到一種擠壓、一種靈魂的壓迫,而在這種壓迫中,人又會突然升騰起一種對自然的崇拜,彷彿間,你讀出了一種畫的味道,一種靈魂裹挾在血肉中的悲壯,那是為了心中的原始三峽這方“淨土”而致死不變的壯美和崇高……

中華長江之子已經超越了一種原生態的抒寫,他讓那些在象牙塔裡,調色磨墨的畫家們汗顏。他的畫沒有他們的透明、穠麗、香醇,也沒有他們的那種規矩和方圓。中華長江之子的畫,就是從原生態中脫胎出來的,是原始三峽的產物,是精神的大窖中生髮出的純美的醉香。他的畫是粗樸的,但那是雄健的粗樸;他的畫是凝重的,但那是被靈魂烤炙的凝重! 李可染先生說:“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山水畫不是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中華長江之子抒寫著對原始三峽最深重的情,最深重的愛,這份情愛遠遠超過任何一種理論的詮釋。他用自己的靈魂告訴世人,他要用守候的方式,呵護他心中的原始三峽的這方“淨土”,他堅信那不是虛幻的圖景,他的抒寫,也許就是漫長的等待:人類需要這方“淨土”,因為人類更需要靈魂的棲息地……!

——中央宣傳部曲嘯 1999年寫於北京

山裡走出來的大國巨匠藝術大師——中華長江之子唐啟剛

市,北鄰漵浦縣。地勢西北山多嶺峻,中部地勢低平,東南丘岡棋佈。東西長80.15千米,南北寬65.3千米,總面積2184.01平方千米。

洞口縣轄3個街道、11個鎮、9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1個管理區,縣政府駐文昌街道桔城西路。主要礦產有砂金、鐵、鎳、高嶺土等。名勝古蹟有回龍洲、文昌塔、洞口塘、半江泉水,溫泉群、桐山瀑布、山門松坡街及挪溪國家森林公園等。

洞口是蔡鍔將軍故里,中國雪峰蜜橘之鄉,中國綠色名縣,全國雙擁模範縣,革命老區縣,中國宗祠文化之都。2013年10月25日正式被授予”中國楹聯文化縣“匾額。

位置境域

洞口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南,雪峰山脈東麓,資江上游。 [9] 東接隆回縣,南連武岡市、綏寧縣,西枕懷化市洪江市,北鄰漵浦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10°8′40〞-110°57′10〞、北緯26°51'38〞-27°22'23〞。東西長80.15千米,南北寬65.3千米,總面積2184.01平方千米。 [10]

氣候

大屋瑤族鄉風景(8張)

洞口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嚴寒酷暑期短,作物生長期長;春季冷暖多變,寒流活動頻繁;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初秋多旱;山區丘陵兩地。季節相差各異。西北部雪峰山地區和東南部丘崗地區,氣候差別明顯。西北部山區屬於亞熱帶溼潤涼區,雨水充沛,熱量資源較差,春夏多暴雨,冬季多冰雪,盛夏溫涼,氣候垂直差異大。東南部丘陵區屬於亞熱帶溼潤溫和區,春季多雨,伴有冰雹雷雨大風,夏秋多旱,丘崗地形不同,小氣候差異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