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陝西市政網訊(張根勞)5月26日,渭城區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暨喜迎“十六運”文化藝術活動周啟動儀式在清渭樓舉行。文化活動周到6月3日結束,共9天,期間還有百人“經典渭城”歷代詩人詠渭城名篇詩詞誦讀展演、“絲綢之路文化秀”展演、“盛世華章·多彩渭城”專場綜合文藝演出、“漢風古韻”漢服漢樂專場展演、“厲害了,渭城·體育達人秀”展演和民樂演奏、書畫筆會、非遺展示、小吃展銷等多項文化藝術活動。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咸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熱捧

  改革開放以來,渭城區多次組織人員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在全區展開拉網式普查,找尋非物質文化線索,對符合標準的項目進行整理、論證、篩選、拍攝申報片進行逐級申報,利用文化遺產日、春節及全區重大活動等,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廣場、校園、社區,上街道、下基層宣傳活動,使更多的群眾瞭解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積極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全國鑼鼓大賽、全國桃木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及世園會、農高會等,全面提升了渭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力。北杜木輪大車製造技術、五陵原黑陶製作技藝、乞丐醬驢、’桃之妖木雕技藝、琥珀糖製作技藝、攪團魚魚製作技藝等1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老王家燒雞製作技藝、北杜紙活製作技藝、弄玉吹簫的傳說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咸陽牛拉鼓、張記餛飩製作技藝、秦漢戰鼓、渭城二月二廟會和李式太極拳等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月29日下午6:00,《南河鎮》作者鍾憲政、詩人白錦忠、民間咸陽歷史文化研究者李志願與我一同來到清渭樓廣場,由渭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學者餘淑丹介紹非遺項目,沒有想到與陝西工院的外教邁克、馬栓瑩教授4人相遇,大家一塊參觀學習,感受到,越是民族的精華,越具有世界性。

  木輪大車,千年底蘊。黑陶美酒,戰鼓神威。

  皮影剪紙,民間絕活,弄玉吹簫,民俗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