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五一檔期,電影市場又迎來了大盤,《後來的我們》、《幕後玩家》、《戰神紀》、《低壓槽:慾望之城》、《瑪麗與魔女之花》等新片同時PK。其中《後來的我們》因為預售過億的成績得到廣泛關注,成為目前五一檔單日票房冠軍,而且出乎意外的是這部體量中等的青春文藝片“碾壓之勢”太強,

上映首日(4月28日)便佔據了43.9%排片,票房直逼3億元大關,票房佔比為當日的78.4%。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目前,《後來的我們》豆瓣評分已經跌到6.1分,不過截止到第二日(4月29日)21:00,其票房已累計約5.37億元,排片更是高達51%,票房佔比在71%左右。關於這次集體退票事件背後的數據及行為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被退票38萬張,惡意刷票行為最受傷的還是影院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一家武漢影城退票超4000張,東莞一家影城也退了2000張,深圳一家影城某場預售31人次幾乎遭到了全部退票。深圳環球國際影城當日還發了一則通知:即日起,影城只允許4張票的退改簽權限。而萬達、貓眼等票務平臺也陸續關閉了退票功能。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作為五一檔最火的影片,《最好的我們》卻出現了這種大規模退票行為,不少人將疑點指向影片的發行營銷方。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一位做傳統發行的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操作行為不是第一次了,去年聖誕檔就有玩過的,另外一家票務平臺也幹過,只是範圍沒這麼大。”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但這樣做對於電影和貓眼本身並不是一次明智的行為,雖然也有人將行為懷疑到競爭對手那邊,但是同為票務平臺的淘票票也遭到了退票,其他影片更沒有這個心思和精力來做這些事情。此外,黃牛也被在質疑之中,這是在歷往影片營銷中都鮮少遇到的情況。

不過,在上映首日票房就達到近3億元的規模,這一般是在市場大熱的暑期檔、國慶檔和春節檔才會有的現象,而作為一部中等體量的青春文藝片,《後來的我們》能在非休息日的4月28日迅速掀起熱度,除了“情懷”真的沒有其他解釋了麼?

小官從一位近日出差在武漢的觀眾反饋中瞭解到,昨日(4月28日),在武漢一家約能容納220多人規模的影院,一場 21:50場次的觀眾上座率還不到三分之一,“大概也就四五十人左右吧,本來還擔心這個時間買不到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多數退票都是通過第三平臺所銷售的票,不論是惡意刷票還是被觀眾親自退票,影城在這次事件中都遭受了損失和傷害。小官在跟不少院線經理人聊天后得知,除了萬達、大地這些排名前幾名的大院線們,一些地處偏僻、沒有資源和人脈的小影城們只能“靠片吃飯”了,好萊塢大片和市場上賣座的商業片是這些院線們比較青睞的片子。對於各個檔期的排片,除了主創陣容,前期預售是重要衡量標準。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後來的我們》前期預售成績一直不錯,從幾百萬、幾千萬直到過億。“不清楚《最好的我們》為什麼這麼火,但是預售不錯會獲得不錯的排片。不過現在排片調整都是很快的,一旦發現口碑不好,上座率不高,當天幾個小時就能迅速調整。”一位地方院線經理向《首席娛樂官》(ID:yuleguan001)談到。

《後來的我們》雖在首日遭此一劫,不過由於各大渠道封閉了退票功能,電影排片反而呈現上漲趨勢,只是上座率和單日票房佔比相比第一日下跌了一些。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貓眼在宣發過程中,觸犯了哪些禁忌?

這次大規模退票行為中,貓眼作為《後來的我們》出品方兼發行方受到了巨大的爭議。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2017年11月,貓眼專業版推出了“超映前票房預測系統”,可以預測影片上映前一個月的總票房,但在當時引起了一些電影人的反對,“在沒有看全片的情況下,如何感知觀眾反映?如何得出正確推測?如非正確預測,就可以將別人的核心商業機密如此斷言且公佈!公佈不準,誰來負責!負什麼責!”電影人柳慶慶曾在朋友圈發表過自己的不滿。

貓眼曾表示對《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愛樂之城》、《金剛狼3》等影片票房預測誤差低於10%,但《戰狼2》、《二十二》、《岡仁波齊》、《前任3》等影片都是不在數據預測範圍之內的,前後經歷過多次變動。而貓眼的股東光線還曾“錯失”過《大聖歸來》、《戰狼2》等爆款電影,反而押在了票房為5.34億、豆瓣評分僅為3.4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

此次,貓眼既是《後來的我們》的出品方與發行方,同時又兼具票務平臺的身份,用現在大多數人的比喻來說,“既是球員,又有著裁判的身份。”多重身份的出現,很容易讓外界把這次大規模退票的原始問題轉嫁到貓眼身上。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且隨著電影的上映,《後來的我們》在前期宣發的“情懷”並沒有感染到所有人,而貓眼前期宣傳上過度消費了“情懷”。打開朋友圈,隨處能看到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普通人文青,一水的被故事打動哭了,然而事實情況是,身邊不處在電影圈的朋友則沒能get到這部影片的情感,“情懷是有的,但不是所有人的情感都能與劉若英的情感達成共鳴。”一位觀眾看過電影后發表觀影感受。

另外,貓眼前期宣傳的超高預售和評價,也過多的提高了觀眾的期望值,一旦觀影沒達到預期的期望值,影片很容易遭到觀眾的反感情緒和牴觸。這一點跟《前任3》則是相反的,《前任3》宣傳初期,大家對這部影片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而是無意中發現,“哭點”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所以大眾能接受《前任3》把大多數人看哭的宣傳點。但是任何電影都有著獨特的背景和特點,用一樣的套路來操作不同的電影,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已經不再適用了。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沒能像,《前任3》那樣引發共鳴?

《後來的我們》似乎也有意想打造成下一部《前任3》。客觀來說,《後來的我們》談的上及格,《前任3》的口碑並不如票房那麼亮眼,但為何能引起普通觀眾的廣泛共鳴呢?

1、PPT對話式雞湯臺詞,故事薄弱。

很多人說《後來的我們》之所以能夠值得一看,沒有被劃到爛片範圍範疇,全靠周冬雨、井柏然、田壯壯三位演員的演技支撐著。確實,周冬雨在塑造這種角色上已經輕車熟路,本身氣質也與之匹配;井柏然很早就放下了偶像包袱,甘於扮醜在外形上突破了自己,足見其在演員這個職業上的用心;而田壯壯的表演也“老辣”的多,堪稱整部戲演技最出彩的一個。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不過,這部電影最大崩點在於故事。演員們所呈現的感情是真摯的讓人催淚,但糟糕的臺詞,早就不再吃香的青春疼痛文學題材,在經歷過《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後,《後來的我們》並沒有帶來太多新鮮的創意,“北漂”、“初戀不會走在一起”的老梗早已經司空見慣。近年來改編自音樂的電影基本很少能有好的口碑,《後來的我們》照樣也落入了俗套。

2、個人的愛情價值觀不該強加給觀眾,人設單一。

周冬雨可以說是青春影視作品中小妞的形象代言人了,從《七月與安生》、《指甲刀人魔》、《春風十里不如你》到《後來的我們》,其飾演的安生、小紅、方小曉這類角色都是比較直爽、單純的性格,表演層次上又比較豐富細膩。不過這樣的周冬雨被觀眾喜歡同時,也會遭受“風格固定化”的質疑。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後來的我們》故事設定了男女主分手後,男主有家室了還對初戀念念不忘,“分手後還會是朋友”,雖然是很早就有的梗,但事實上真的愛過的男女朋友在分手後很難做回朋友。劉若英的這種情感價值觀當然存在,也會有人認同,但大部分人並不是這種情感價值觀的認同者。正如《後來的我們》所講述的故事,有人被戳中了淚點,也有人覺得矯情惡俗。《前任3》做的比較好的一點就是沒有強加自己的觀念在作品中,而是通過收集大多人的情感經歷而創作出來的一些經典臺詞,以至於沒太導演個人化風格。

集體退票!票房大破5億的《後來的我們》,觸犯了哪些“禁忌”?

總結:整體來說,五一檔各大影片避免了去年的類型“同質化”,愛情文藝片、犯罪懸疑片、歷史特效片、喜劇港片、日本動畫片,類型上滿足不同觀影需求。真正的好片子勝在的不只是票房,而是找到自己的真正觀眾。

歡迎訂閱“首席娛樂官”,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