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江蘇宜興的紫砂名鎮丁蜀鎮,就有這樣一條“龍”,已經存在了600多年,蜚聲國內外。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龍窯,是從前人們用來燒製陶瓷品的專用爐窯,宜興丁蜀鎮的前墅龍窯,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仍以傳統方法燒造陶瓷的唯一一座龍窯。它從明代創燒至今,熊熊爐火生生不息,直到今天,當地的陶瓷製品還在龍窯裡燒製,因而也被譽為“活著的古龍窯”。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前墅龍窯位於江蘇宜興市丁蜀鎮的前墅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裡。穿過原生態的村落民居,遠遠望去一道長長的黑色瓦簷,依附著高坡蜿蜒而上,瓦簷下隱約可見黃土壘起的,那便是龍窯了。龍窯利用村中山坡的天然地勢而建,龍頭朝下,龍尾朝上,隨著坡度綿延,鱗次櫛比,恰似一條臥伏的黃龍,由此得名龍窯。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宜興是紫砂的發源地,而丁蜀鎮的紫砂,更是匯聚了宜興紫砂的百家之長,從明代開始的紫砂製作中,丁蜀鎮內有大量燒製紫砂製品的龍窯,由於時代的變遷,目前僅存一座前墅古龍窯。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古龍窯的通長有43.4米,窯身外壁寬約3米,內壁底部寬約2.3米,高約1.55米。由窯爐頭、窯身、窯尾構成,窯身背脊兩側相隔約75釐米,開投柴孔(俗稱鱗眼洞)一個,共計42對那是在燒製紫砂陶器時,爐工們用來投放柴火的。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走近這座古舊的龍窯,可以看到它四周圍繞著鬱鬱蔥蔥的樹木和草叢,寧靜而安詳,透著滄桑和古意。龍窯旁邊,還豎有宜興市政府有關文物保護的石碑,歲月和風雨已經給它披上不少斑駁。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1985年1月,當時的宜興縣人民政府,公佈龍窯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在廣大紫砂壺愛好者心中,龍窯的神聖和高度,是遠遠超出這些稱謂和榮譽的。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關於古龍窯,在丁蜀鎮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傳說。很久以前,在太湖西岸的蜀山一帶,因為當地百姓不敬天神,天神便懲罰他們,不施雨水。一日,太湖裡一條專管耕雲播雨的烏龍巡視,經蜀山上空,心生惻隱,私自吸水播雨,救了這一方百姓。天神得知大怒,即派天兵天將捉拿烏龍。烏龍終因寡不敵眾,被亂槍戳得渾身是傷,從天上摔倒地下,頭朝下,尾朝上,恰好跌落在蜀山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當地的百姓感激又悲痛,便自發挑土,掩埋烏龍。不知過了多少年,葬龍的土堆出現了許多洞口,有人鑽進去一看,烏龍的屍骨不見了,裡面成了空空的請斜坡道。後來,人們就嘗試在這隧道里燒製陶器,龍嘴是燒窯點火的地方,龍身上的大傷口作“壺口”,小傷口就是“麟眼洞”。這種燒窯方式效果很好,陶器燒得又多、又快、又透,還很省柴火。人們把這座烏龍屍骨築成的窯叫做“龍窯”。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從此,一座座相似的龍窯就在青龍山、黃龍山、蜀山一帶建起來,烏龍化窯的神話故事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美好的傳說蘊含著人們對古代龍窯的深深敬意。畢竟這座富庶的縣城,因為龍窯,有了冠絕神州的陶藝紫砂。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如今的前墅龍窯主要用來燒製花盆、花瓶、甕、罐、壺等日用粗陶,已經很少用來燒製精緻的紫砂壺。走進前墅村,可以看到當地村民仍然延續著用花盆壘圍牆的特色民俗。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其實據《宜興縣誌》記載,早在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宜興就出現過圓形升焰窯,唐代中葉開始向龍窯轉變。由於龍窯有體積大、燒成質量正品率高等優點,所以千百年來,宜興窯場一直沿用龍窯燒成法。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隨著科技進步,才逐漸使用隧道窯燒成法。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現代燒製法雖然實現了紫砂壺標準化,強化了它的工業品性,但紫砂壺的藝術性、工藝性卻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最明顯的就是窯變現象不再,而窯變,正是火與泥因緣和合的完美體現,這也是龍窯的獨特價值所在。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古龍窯的智慧之處還在於燒窯時,可以讓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溫,一個鱗眼一個鱗眼地燃燒,其原理就是利用火焰的自然上升,熱能被充分利用。窯身的西側還設窯門5個,是窯工進出取放陶製品的通道。窯體上方建有窯棚,花崗石柱,上覆以木質樑架及小板瓦,可以用來遮風擋雨。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因為龍窯的燒製有個週期,通常需要等到可以大批量陶器原胚收集齊,然後一起裝窯點火。這次到達龍窯的時候,窯工告訴我,大約還要過個五天才開始燒窯,現在陶器原胚還沒全部送來。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雖然無福見識到龍窯燒窯,但窯工告訴我,燒窯時,龍窯內需晝夜不停地添柴燒火,場面甚為壯觀。龍窯的燒窯操作,全憑燒窯工人的熟練技巧,以目光觀測火焰溫度與坯體的變化情況來決定。如紫砂製品燒成的溫度在1150攝氏度左右,所謂千度成陶,這需要有非常熟練的技術和燒窯工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主管燒窯的窯主必須是行家裡手,指揮投柴人的工作,特別是在後期二十多個小時的柴燒過程中,幾乎寸步不離,否則一把火不適,就會影響燒成效果。龍窯燒窯,顏色從暗紅到鮮紅,黃色、白色再到無色,如此才實現了火與土的再生。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在這樣嚴謹的條件下,燒製出來的宜興老砂壺,光澤溫潤,顏色豐富,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泡茶的次數增多還會發生變化,有可能黃得更橙,綠得更翠,紅得更沉,紫中泛青,或者泛出各種自然的顆粒色彩,妙不可言。之所以會這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龍窯柴燒的結果。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前墅龍窯,從明代創燒至今,歷經了十九代人的傳承,現在的守窯人姓吳,是個地道的宜興人,不善於言辭中可以感覺到是個耿直忠厚的人。他和一群樸實的燒窯人仍舊在守著這座古老的龍窯,在他們眼中,這座化泥為陶,化工為藝,化平凡為神奇的古龍窯是他們生活的源泉,是他們的生活信念所在。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細雨溼清川,老龍猶偃然。胸腔凝紫氣,鱗甲動青煙。”靜靜地站在窯前,彷彿也能感知那600多年不滅的窯火,及它所見證過的那所有的汗水和收穫、悲歡與離合。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真心希望這座古龍窯,窯火不滅,愈燒愈旺,生生不息……

宜興前墅龍窯,一座活著的古窯,延續六百年的紫砂史

小貼士

地址:宜興市丁蜀鎮前墅村

門票:免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