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沙坪壩、潼南、秀山、萬盛經開區5地“一把手”這樣談旅遊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旅遊升級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萬州區人民政府區長 白文農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加快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旅遊業是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是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導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針的有效方式和途徑。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立足“兩點”、建設“兩地”、實現“兩高”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以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推動旅遊業發展上檔升級,加快建成長江上游濱水宜居旅遊城市、打造三峽旅遊帶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做好“山水”文章,打造旅遊亮點升級版。萬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我們將加快建成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精品景區,提升萬州旅遊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做強高峽平湖旅遊度假區,以25公里濱江環湖內環為核心,佈局一系列公園廣場、公共建築、慢行系統和親水休閒空間,形成“玉帶串珠”的濱水開敞空間,打造萬州靚麗的城市客廳和旅遊名片。做優萬州大瀑布群旅遊區,打造5A級景區。做精中華易溫泉旅遊區,推進主題遊樂區、易溫泉度假區、森谷生態養生區、香谷休閒體驗區建設。做特潭獐峽國家風景名勝區,全力打造“野性之峽、清水之谷”。做靚城周九大山頭,打造風景各異的城市後花園。

做好“融合”文章,打造旅遊業態升級版。堅持從整體上謀劃旅遊發展,充分挖掘“旅遊+”潛力,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和內涵。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把人文元素植入景區景點和城鄉建設,講好萬州故事,提升萬州旅遊內涵和城市“氣質”。促進農旅融合發展,以國家農業公園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景觀農業、體驗農業,加快特色小鎮建設,保護利用好傳統村落和建築,讓遊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不斷完善農旅融合利益鏈接機制,整體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帶動群眾增收,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促進旅遊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完善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做強一批度假酒店、特色民宿,扶持發展一批特色美食和特色美食街,結合地方特色產品深度開發一批特色旅遊商品,做長旅遊產業鏈條,激活旅遊消費。

做好“交通”文章,打造旅遊集散升級版。萬州將牢牢把握“行千里·致廣大”的價值定位,以交通暢達為基石,拓寬“主動脈”、暢通“最末梢”,打造旅遊集散升級版。圍繞一個目標建平臺,緊扣建設長江三峽旅遊集散中心目標,加快推進高鐵片區綜合客運樞紐,港口、機場兩個重要旅遊集散站,區域性交通節點、遊客主要聚集區等多個旅遊集散點建設,形成“1+2+N”的旅遊集散平臺體系。夯實兩大基礎保內暢,以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基礎,將幹線公路打造成為“文化路、旅遊路、景觀路”,將村組公路打造成為“民生路、小康路、致富路”,打通城區至景區、鄉村旅遊點的斷頭路,完善景區漫遊步道、騎行車道、觀光車道等內部連接道,加快實現“城景通、景景通”。抓好四大項目促外聯,紮實推進鄭萬高鐵、高峰至新田高速公路連接線建設和萬州機場4D級改造,力爭早日開工渝西高鐵,不斷完善“兩橫兩縱、一環七射、一空一港”的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做好“品牌”文章,打造旅遊營銷升級版。萬州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優做強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帶動性的旅遊品牌,打造旅遊營銷升級版。用好節會品牌搭臺,依託“支洽會”“旅遊節”等節會品牌打好“三峽”牌,開發精品線路、開拓重點市場、開展抱團營銷;籌備好第九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用好城市名片聚焦,充分利用“烤魚之鄉”“紅橘之鄉”等城市名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展示“三生有幸、平湖萬州”的良好形象,多渠道、多形式擴大城市影響力,全力打造“萬客來遊”城市名片,吸引國內外遊客。用好宣傳媒體造勢,建立健全政府支持、部門協同、企業聯手、媒體跟進、遊客參與的“五位一體”宣傳營銷機制,不斷提升萬州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

中共沙坪壩區委書記 江濤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擁抱旅遊消費新時代開啟全域發展新徵程

全市旅遊發展大會,提出打造全域旅遊發展升級版,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為我們做好旅遊工作指明瞭方向。沙坪壩將按照“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和部署,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開啟全域旅遊發展新徵程。

一、聯動“四大板塊”,擘畫旅遊發展新空間

始終注重全域謀劃,既堅持在融入全市旅遊升級發展大空間中找準沙區定位,突出比較優勢,以“文化旅遊+”為切入點,唱響特色鮮明的旅遊品牌;堅持在錯位發展中優化旅遊線路設計,推動四大板塊景區資源串點成線,打造多點支撐、錯位發展、有機聯動的全域旅遊新空間。其中,東部突出“文化+旅遊+創意”,以熱門景區、老舊廠房為重點,打造文旅產業園;中部突出“文化+旅遊+農業”,以近郊優美鄉村風光為核心,打造短途休閒觀光“慢”生活;西部突出“文化+旅遊+體驗”,以萬達文旅城等為引擎,打造主題公園、特色小鎮等文旅新業態;利用沿縉雲山脈秀麗自然風光,打造都市生態富氧休閒帶。

二、突出“五大特色”,塑造旅遊發展新亮點

沙坪壩旅遊資源富集、點多面廣,必須突出精品意識,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旅遊亮點。突出山水韻味。在城市提升中做足“兩山一江”山水文章,抓好“兩山”肺葉生態保護和梁灘河等水環境治理,注重風貌設計和生態建設,讓井雙片區依山傍水、讓西部新城有山有水。彰顯人文氣質。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將巴渝、紅巖、抗戰、沙磁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加快沙磁文化產業園提檔升級,推動抗戰文化遺址遺蹟和名人舊居等文化資源向旅遊資源轉化,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品質,以旅遊促進文化的傳承弘揚。豐富溫泉康養。用好融匯溫泉城旅遊名片,有序推動存量溫泉資源開發,拓展溫泉景區功能,延長產業鏈條,全力打造以溫泉、健康養生、老字號、創業、生活美學等為主題的溫泉康養小鎮。提升鄉村“慢”遊。加快提升歌樂山國際慢城,大力發展遊覽、騎行、品嚐、採摘、體驗、度假等“慢生活”和“慢文化”項目,讓遊客在美麗鄉村中體驗到“慢生活”、找到鄉愁。注入“科創活力”。用好大學城這個獨特優勢,將科技創新要素注入西部新城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在大學校園、開放式研究機構、創新創業平臺等場所,結合泛娛樂電競產業,針對旅遊者增長知識、超前體驗等特定需求,打造融研學遊娛於一體的特色旅遊。

三、狠抓“六大關鍵”,構建旅遊發展新支撐

做旅遊就是做服務,沙坪壩將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水平,讓遊客坐下來、住下來、靜下來。交通要暢達。依託沙坪壩高鐵兩站,加強東、中、西部交通一體化建設,構建快速骨架路網;推進交旅融合,實施交通幹線與旅遊景區“最後一公里”通暢工程,強化旅遊客運、城市公交對旅遊景區、景點的服務保障。配套要完善。針對“過境遊”“一日遊”比重過大現象,豐富產品供給,補齊吃、住、購等突出短板,做強一批星級酒店、主題酒店、特色民宿,推出一批特色美食和美食風情街,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創意、有市場的旅遊商品品牌。品質要提升。積極開展主要旅遊線路沿線風貌集中整治,實施淨化、綠化、美化行動,推進遊客服務中心、旅遊標識標牌、旅遊廁所等建設,逐步實現涉旅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監管要跟上。建立健全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加強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增強旅遊安全保障能力。營銷要加強。實施品牌戰略,推出彰顯沙區風貌、符合重慶氣質的宣傳片,充分運用現代新媒體、新技術和新手段,講好沙區故事,做靚旅遊包裝。體制要優化。建立健全旅遊聯席會議、考核激勵等工作機制,發揮區文旅公司平臺功能,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形成齊抓共管、高效運轉、合力興旅的良好局面。

中共潼南區委書記 曾菁華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為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貢獻潼南力量

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市委書記陳敏爾在全市旅遊發展大會上強調,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在“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和“行千里·致廣大”上聚焦發力,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潼南區將深入落實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做強基礎、做活品牌、做大產業,建設養眼養心、養顏養生、養氣養福的“六養聖地”,為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積極貢獻力量。

堅持整體謀劃,實現全域化發展。立足資源稟賦著力發展全域旅遊。打造好三個核心景區:按照5A級標準,以“紅色雙江”“西部菜都”“世界金佛”為依託,打造“大佛寺—雙江—雙壩”特色文化旅遊景區;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載體,打造“太安—柏梓”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以陳摶道家文化為內涵,打造崇龕休閒養生旅遊景區,進一步點亮旅遊的“星星”。開發好三條精品線路:發揮“一江穿城、山水相依”地理優勢,開發涪江流域旅遊線;以太安農業科技園區、柏梓萬畝檸檬基地、崇龕最美油菜花海為重點,開發現代農業旅遊線;立足優美自然風光,開發羅盤山、天台山、龍馬山、五桂山、馬鞍山“五大名山”生態休閒旅遊線,切實把分散資源串成線、連成片。建設好三個功能中心:利用涪江城區段18公里親水岸線、10平方公里寬景水域,建設水上運動遊樂中心;高品質打造崇龕、古溪等5個田園綜合體,建設農業觀光旅遊中心;挖掘九龍山、青雲湖等綠色自然資源,建設休閒健康養生中心,確保天生麗質,彰顯地域特質。

堅持節會引領,實現全季節體驗。打好“節會牌”,唱響“四季歌”。“花漾潼南”引領觀賞體驗。以花為媒,打造“最美春天從潼南開始”品牌,1—5月舉辦菜花節、民俗文化節、蔬菜博覽會等,發展紅色遊、古鎮遊、賞花遊、養身遊。“水韻潼南”引領休閒體驗。依託涪瓊兩江水資源,6—8月舉辦龍舟賽、河釣賽、游泳賽等,策劃帆船、皮划艇等賽事,開發水上競技運動和親水樂園項目。“田園潼南”引領情致體驗。利用潼南特有的田園風光、農副產品,9—12月舉辦國際檸檬節、金佛文化節等,讓遊客享採摘樂趣、憶最美鄉愁。

堅持深度融合,實現全產業發展。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閒、情、奇”等要素,推進業態融合,延伸產業鏈條。深化農旅融合。堅持“產區即景區”,利用100萬畝蔬菜、40萬畝油菜、30萬畝檸檬、萬畝玫瑰等產業基地,發展生態觀光、休閒體驗等農業旅遊。目前,潼南已建成國家級農業觀光旅遊示範點3個,獲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深化城旅融合。緊扣花園城市、濱江城市、田園城市定位,科學規劃佈局,構築“一江兩岸四大片”格局,提升城市形態;堅持產城融合,升級建設國家高新區,培育壯大服務業,繁榮城市業態;鞏固國家衛生區創建成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優化城市生態;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提升城市創新、服務能力,鑄就城市神態,實現景在城中立、人在畫中游。深化文旅融合。挖掘世界第一室內飾金大佛、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雙江古鎮、西南最長人工運河等人文資源,用好獅舞、太安魚、扯扯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放大革命先驅楊闇公、天下廉吏張鵬翮、道教至尊陳摶等歷史名人效應,讓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詩”與“遠方”相得益彰。

堅持需求導向,實現全方位服務。緊扣交通更暢達,完善“四高三鐵一江一機場”佈局,實現“城景通”“景景通”。緊扣服務更高效,加強旅遊安全監管、市場秩序整治、從業人員培訓,實現管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緊扣旅遊更智慧,全面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強化大數據、雲計算在旅遊領域的深度應用,實現旅遊景區智能化。

堅持共建共享,實現全社會參與。突出改革創新,優化重組旅遊文化開發投資集團,打造旅遊發展的主抓手、突擊隊。突出精準營銷,堅持政企聯動、行業聯合,全面叫響“六養聖地·重慶潼南”“花園城市·四季花會”品牌。突出人才強旅,大力實施“三百三千”人才培養集聚計劃,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旅遊人才隊伍,夯實旅遊發展的“軟實力”。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 王傑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將秀山全面建成武陵山區文化旅遊城市和重要旅遊目的地

全市旅遊發展大會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全力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秀山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美譽,自然造化了世界桌山川河蓋、山地溫泉等秀美風光和寶貴資源,歷史孕育了沈從文《邊城》原型地洪安古鎮、秀山花燈、秀山民歌等深厚文脈和民俗風情,發展全域旅遊優勢明顯。秀山將深入貫徹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聚焦“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和“行千里·致廣大”價值定位,從理念、產品、業態、服務、品牌上推進全域旅遊升級,全面建設武陵山區文化旅遊城市和重要旅遊目的地,為重慶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樹好東南門戶形象。

堅持以縣城為中心、“洪安邊城+川河蓋”為重點、其他景區景點和鄉村旅遊為補充的發展思路,從理念上推進全域旅遊升級。構建“1+3+N”全域旅遊規劃體系,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西街、鳳凰山為重點將縣城打造成為武陵山區宜居之城、文創之城、旅遊之城,將洪安邊城打造成為東方愛情聖地、國際旅遊名鎮,圍繞“世界桌山、天邊之城、康養勝地、雲端花園”將川河蓋打造成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個以上,年接待遊客1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70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全天候、全季節旅遊,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產品上推動全域旅遊升級。突出“季節性”,唱響旅遊“四季歌”“二十四節氣歌”,以春季“踏青賞花”、夏季“避暑納涼”、秋季“觀葉摘果”、冬季“度假賞雪”為主題,打造川河蓋草場花海、冰雪運動及清溪龍鳳花海、大溪酉水紅葉、春節花燈會等旅遊產品和活動。突出“無季節性”,結合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打好“人文”牌、“溫泉”牌、“鄉村”牌,壯大洪安(峨溶)、石耶、妙泉等溫泉品牌,提升西街、洪安古鎮、金珠苗寨等特色鎮街村寨品質。

促進旅遊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從業態上推動全域旅遊升級。以“旅遊+城鎮”促進產城景融合,立足“一城三園”,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強化“燈城”特質,加快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打造武陵山區最美城市。以“旅遊+農業”促進農旅一體化發展,做精采摘觀光、鄉村休閒、農事體驗、鄉愁民宿等業態。以“旅遊+工業”促進特色工業發展,推動健康產品、特色食品等開發,打造“邊城好禮”。以“旅遊+服務業”促進服務現代化、標準化,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和旅遊消費各類業態。

完善快旅慢遊體系,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強化智慧旅遊應用,從服務上推動全域旅遊升級。依託渝湘高鐵、渝懷鐵路以及包茂、秀松、秀印高速等現有或擬建通道,構築張家界、鳳凰、梵淨山、仙女山至秀山快速交通網,做細公共休憩、人行綠道、騎行車道、虛擬互動等“慢遊”體驗。推進“廁所革命”,完善配套服務,提升旅遊人性化、個性化、標準化、精細化服務水平。創新旅遊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今年力爭實現涉旅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

以綠色為主色調,以文化為靈魂,以共享為落腳點,從品牌上推動全域旅遊升級。把整個自然社會人文環境作為旅遊形象,唱響“中國邊城·美麗秀山”品牌。依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等品牌,充分挖掘邊城文化、土苗文化、花燈文化等文化特質,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和紅色旅遊。嚴格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打造“一頂兩山三蓋四河”渝東南生態屏障,加快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發揮政府主導、企業主體作用,加強旅行社、導遊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文明旅遊、旅遊扶貧,讓居民和遊客共享旅遊業成果和旅遊的快樂。

中共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書記 肖猛

万州、沙坪坝、潼南、秀山、万盛经开区5地“一把手”这样谈旅游

以全域旅遊助推資源型城市轉型

旅遊業位於“五大幸福產業”之首,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俱佳的陽光產業,也是創造美麗、傳播美麗、分享美麗的美好事業。萬盛經開區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全力打造重慶旅遊業發展升級版”的要求部署,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和“行千里·致廣大”價值定位,依託萬盛豐富旅遊資源和良好發展基礎,唱響“山水重慶·全景萬盛”品牌,打造萬盛全域旅遊升級版,加快建設國家資源型城市旅遊轉型發展試點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

一是在全域佈局上做文章,推動城鄉景區一體發展。編制實施《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統籌景區、城市、鄉村一體化佈局景區景點,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體育旅遊、鄉村旅遊。打造大黑山旅遊精品帶,推動5A級景區黑山谷、龍鱗石海和奧陶紀“世界第一天空懸廊”等核心景區提質升級,提升完善鯉魚河漂流、南天門風雪世界等新景區景點,加快建設國家輪滑全項目基地。打造鄉村旅遊聯動發展帶,提升完善青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板遼湖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白龍湖叢林菌谷鄉村旅遊示範基地、涼風“夢鄉漁村”等景區,加快“記憶157”項目建設。打造美麗幸福旅遊城市,加快建設奧林匹克公園、“萬盛場”老街等城市旅遊項目,推進大規模植綠、環境美化靚化,促進“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二是在全境配套上下功夫,加快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著力優化交通體系,加快重慶江南機場、渝黔高速擴能、區內幹線公路、“四好農村路”等建設,促進“城景通、景景通”,為實現“快旅慢遊”提供條件。已開通重慶主城至黑山谷直達班車,開通“一元”旅遊公交38條,景區景點通公交率達100%。著力完善基礎配套,建設完善旅遊集散中心,實施飯店創星工程,升級改造旅遊度假區水電氣訊等基礎設施。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將新改建A級廁所64座、農村改廁7305戶。著力整治城鄉環境,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鞏固國家衛生區創建成果;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區建設。著力打造智慧萬盛,完善全域旅遊數據庫,推進全區公共場所、度假區、景區景點、交通樞紐免費WIFI全覆蓋,完善全域旅遊多媒體信息發佈查詢系統。

三是在全面服務上見行動,著力提升旅遊管理水平。深化體制改革,編制實施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方案,完善“1+3+N”全域旅遊綜合管理執法機制,健全全域旅遊聯席會議制度。提升旅遊服務,加強旅遊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系列旅遊服務提升活動和旅遊志願服務活動,完善旅遊投訴快速處理反饋機制。規範市場秩序,建立月度旅遊服務質量暗訪和遊客滿意度測評分析制度,構建以屬地鎮為主、職能部門全面參與的聯動管理服務機制。2017年,全區旅遊服務綜合滿意度平均得分92.7分,排名全市第一。

四是在全力營銷上求突破,不斷拓展延伸旅遊市場。開展高端營銷,在央視重要時段、重點欄目開展營銷,藉助高端網媒、綜藝節目等平臺資源,展示萬盛旅遊形象和最新成果。加強活動營銷,持續舉辦“黑山谷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金秋愛情季·相約古石林”、青山湖國際跑步節等活動,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亮點。實施精準營銷,充分利用大數據統計成果,精準定位、精心策劃,立足重慶、深耕西南、拓展全國、開闢國外,不斷開拓旅遊市場。

五是在全民共享上重實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行激勵本地居民、度假區居民、遊客多次重複進入景區的優惠政策。發揮“旅遊+”功能推進體旅、農旅、商旅、文旅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就業創業。大力推進旅遊扶貧,全區7個國家級貧困村“村村有景區景點”,成功實現整村脫貧。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金融支撐、項目開發,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鼓勵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和民宿,促進全域旅遊全民共建共享,推動脫貧增收致富,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溫馨提示

※ 薈萃思想精華,雲集評論名家,更多評論理論精粹、話題互動,敬請下載理論頭條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