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出臺 魯企牽頭建言:戶用光伏不要被“一刀切”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於5月31日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新政規定,2018年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於支持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苛”的新政在光伏產業界激起不小的波瀾。

192家光伏企業聯名於5日通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上書國家能源局,表達訴求,希望戶用光伏不要被“一刀切”熔斷,支持通過降補貼來倒逼行業降溫,但建議對安裝量酌情放開。

“我們對這次政策調整不是沒有預期,但是,沒想到會是如此嚴厲。”7日,本次聯名建言的牽頭人、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接受經濟導報採訪時說。

戶用光伏成焦點

作為分佈式光伏中的重要形式,戶用光伏從2013年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以後逐漸蓬勃發展,尤其是2016年開始進入了大規模快速發展的階段,以每年約40萬戶的速度快速進入百姓生活,從一個小眾行業發展成全民皆知的普惠性行業。———2017年全年的戶用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GW,創造產值超過百億,創造就業超過10萬人。

“戶用光伏是惠民工程,建議不要納入指標管控。”參與聯名上書的山東中晶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表達自己的觀點。

參與上書的山東天啟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則表示,戶用光伏電站安裝容量在這個行業裡面所佔比例微乎其微,但是涉及人員非常廣泛,多是農村留守的中老年人,他們一些抗風險能力較低的。新政實施會對這一群體影響較大。

“其實,政府在給企業做‘減法’之前,可以先做‘加法’,比如,可以加快實行分佈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實現‘隔牆售電’,市場並不缺買家。”他建議。

多地暫停新增項目備案

單純依靠補貼發展必然不是長久之計,且企業對於此次下調補貼額度並無異議,但這項缺乏緩衝期的政策,還是讓企業有些措手不及。

根據新政,各地5月31日(含)前併網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的規模管理範圍,未納入國家認可規模管理範圍的項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

“這是否意味著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投運的戶用光伏電站並不能納入2018年的國家補貼支持範圍?2018年5月31日(含)之前開工建設,但並未投運的戶用光伏如何處置,是否享有優先獲取國家補貼指標的權利?”丁文磊疑慮重重。

聯名書的訴求就是希望能給戶用光伏電站一定緩衝期:給予2018年6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期間投運的戶用光伏電站一定的國家補貼支持額度;給予2018年5月31日(含)之前備案的戶用光伏電站一定的併網投運緩衝期;區別於其他分佈式光伏,並明確2019年戶用光伏電站的國家補貼支持範圍規模上限,補貼標準與其他分佈式光伏補貼標準一致等。

行業臨重整

其實,對於此次政策調整的目的,三部委在聯合發文的通知中明確表述稱:鼓勵行業快速實現平價上網,促進行業資源走向市場化配置的道路。

“光伏行業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但隨著光伏發電的迅猛增長,有些地方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光伏補貼壓力日益加大,不利於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此次出臺文件目的就是適應光伏行業發展實際,促進我國光伏行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為了解企業訴求,6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與光伏行業協會部分企業代表進行座談,明確了上述態度,並表示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

在他看來,近年來,光伏行業發展迅速,在依賴政府補貼、低成本運轉的同時,行業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發展無序的問題。“比如有些扶貧項目就暴露出不少質量問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但是由於標準缺失、施工質量缺乏監管,造成了發展不規範。”

針對這些光伏產業發展中的亂象,蔣永祥認為到了行業重整的時候。這個行業最終還是要實現平價上網和市場化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