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周展示“科技出行”:無人駕駛體驗酷 未來交通算法多

軌道交通什麼時候進入無人駕駛時代?新能源汽車能否從使用電力向使用更清潔的氫燃料發展?作為“衣食住行”中的一項,中國人的出行方式正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發生重大變革。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5月20日進入第二天,眾多代表“未來交通”的技術和產品亮相,讓我們得以一窺“未來交通”的智慧面貌。

自動駕駛

高鐵和地鐵可實現全自動運行

北京科技周展示“科技出行”:無人駕駛體驗酷 未來交通算法多

在第四展廳的智慧交通模塊,一方高鐵車頭的模擬駕駛臺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他們爭相操控著臺上的操縱桿,來回調整著列車的運行時速,化身高鐵司機,體驗一回開高鐵的感覺。在這個複製版的高鐵列車駕駛臺上,各種操作按鈕一一呈現。前側牆壁上是一塊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著列車運行時的前方景物,包括快速出現的鐵軌、兩側的線杆以及快速後退的建築物。

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但這款模擬駕駛臺的來頭可不小。它是由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和英國軌道交通領域專家團隊、中車集團和中國鐵路設計集團等聯合開發的。最關鍵的是,這款駕駛操控臺使用了高速鐵路自動運行新型人機混合控制模式以及基於學習控制的高速列車節能運行優化控制方法,擁有全自動運行模式下應急處理流程和人因配置方案,實現了我國在國際高速鐵路自動駕駛方面的引領。

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們介紹說,因為安裝了上述控制系統和配置方案,才能實現高鐵的自動駕駛。“也就是說,可以由後臺程序操控實現全自動運行,行駛過程中不需過多的人為操控。這就等於給車輛安裝了一個智能‘大腦’,可以對車輛的行駛狀態開展實時的自動診斷。比如在上坡的時候,車輛可以檢測到上坡的狀態,自動增加一定牽引力。如果是下坡的狀態,則可以相應減少牽引力,使整個運行的過程保持平穩,無需人為加速或減速,乘客坐起來也更加舒適。”這種高鐵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保證車輛運行安全,最大程度降低人員的誤操作。目前該技術已經在京滬線的某段區間內開展試驗。

離高鐵模仿駕駛臺不遠,還有燕房線無人駕駛互動體會項目。燕房線是我國第一條自主研製的全自動運轉示範軌跡交通線路。交控科技市場經理孫博奇介紹說,無人駕駛不僅能夠解放30%-40%左右的人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安全性。“列車每次出車時,都要先通過各項檢測,之前這些檢測需求人工完結,時間長且存在容錯率,現在無人體系能夠完結自動檢測,30多個自檢項目曾經人工要花1個多小時,現在只需求10分鐘。”交控科技研製的我國徹底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運轉體系,比較於引入體系,從國內運營習氣動身,憑藉了我國在通訊技能、操控技能、網絡技能等新技能方面的優勢,整合及優化了車輛、歸納監控、廣播、CCTV等各相關專業,完成了智能化、自動化的聯動操控和車地傳輸網絡對多專業數據的歸納承載,全面提高了軌跡交通職業的技能裝備水平。“往後一切地鐵線路都會朝無人駕駛的方向開展,這也是世界趨勢。”孫博奇說。

無人配送物流車

進駐清華人大校園

同樣“無人”的還有物流配送車。第三展廳展出的由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無人配送物流車,是一個方方正正、表面“萌萌的”白色小貨車,卻能在辦公園區、工業園區、景區、學校等限制場景獨立完結“最終一公里”的配送。

“這款物流車運轉起來速度只要5000米每小時,車身上配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保證它可以及時地辨認出周圍的情況,然後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據現場負責人介紹, 這款名為“蝸必達”的低速自動駕駛物流車搭載的是智行者自主研製的AVOS體系,選用多傳感器自適應交融算法、環境認知算法、路徑規劃算法以及共同的操控算法來滿足智能配送和運送的需求。

咱們公司主要是做中心決議計劃體系,也就是它的‘大腦’,比方說它看到和聽到了一切東西之後,要作出辨認和判別,是該讓仍是該停下,是該繞過仍是掉頭,‘大腦’判別後再操控車輛履行這些指令。”這款無人配送物流車近期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完結了我國圖書館歷史上第一次館際無人車圖書運送使命,一起在京東以及多家電商物流的配送場景落地運營。

“清華大學有許多圖書館,學生還書的時分往往是就近還書,需要把書終究歸類到原來的方位。之前圖書館都是由專人擔任來回運送書本,非常辛苦,現在有了這個物流車,圖書館職工只需要把圖書放進車中,它就會自己從a館開到b館,那兒的職工再把書取出來就行。最後,物流車還會自己開到指定的方位停好。”廠家擔任人洩漏,目前除了清華大學,無人配送物流車已進入第二家北京高校——人民大學作為快遞配送運用。

電動汽車

現場秀“無線充電”

當下,新能源汽車因其節能環保的性能和政府的大力推廣,普及程度正越來越高。在此過程中,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和充電方便與否是其能否佔領市場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周第一展廳的入口處不遠,就有一臺電動汽車,乍一看與普通汽車無異,轉了一圈才發現,汽車底部的充電設備大有玄機。原來,這是一臺不用線的無線充電汽車。

“這種地面發射端可以直接埋藏在地下,是全密封的,不會漏電,安全性有保障。同時也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充電時,車主也不用像以前一樣下車手動插上充電槍。”陶成軒表示,這款無線充電設備快速充電只需一個小時,慢充大約六七個小時,與正常的有線充電樁充電時間差不多。充電的車載接收端可以直接安裝到汽車上,使用起來也較為方便。“這種技術還有一定的前瞻性,考慮到當下討論比較火熱的無人駕駛技術,這種充電樁也能為無人駕駛汽車充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