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為何不給親弟弟恭親王常寧上諡號?

清史記載,順治帝有八子六女,女兒活到成年的只有一個,兒子活到成年的卻有四個,他們分別是福全、玄燁、常寧、隆禧。其中隆禧在康熙十八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歲。

這個時候順治帝活著的兒子,只有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帝,皇五子常寧。因常寧的生母身份比較低,他就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福全因為從小就願意做個賢王,所以康熙當皇帝以後,因為對皇家的尊卑制度特別的介意,還有與常寧之間有一定的矛盾,不然康熙帝不會對兄長福全和弟弟常寧兩個態度。

康熙帝為何不給親弟弟恭親王常寧上諡號?

康熙帝

從恭親王常寧的長女也就是康熙帝養女大公主固倫純禧公主來看,她的生父恭親王常寧在各方面的待遇都不如她的伯父福全,足見康熙帝與常寧之間有一定的矛盾。

要想知道康熙帝到底與常寧之間有什麼矛盾,還要從常寧的妾吳氏說起。常寧的妾吳氏,原本是吳三桂的親孫女,只是不是嫡出,不是建寧公主所生,後來嫁給了常寧。吳三桂出事以後,很多與吳家的親戚都受到了牽連,恭親王常寧作為吳應熊的女婿,自然也在其中,但因為他特殊的身份,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後來康熙殺掉了吳三桂所有的男丁子孫,常寧的妾吳氏因為是女孩已經出嫁,才沒有被追究。再後來,建寧公主因為傷心過度,身體一直不好,因常寧的妾吳氏是建寧公主的庶出女兒,所以康熙帝指示恭親王常寧把公主接到府上一起生活照顧。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緣故,康熙與弟弟常寧之間有了些許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兩個地方,如下:

一、常寧死後不上諡號。恭親王常寧於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初七去世,年僅47歲。常寧去世以後,按照大公主的回憶,當時康熙帝正在塞外巡視,並沒有立即回來,而是派了皇子回京操辦常寧的喪事。

常寧死後,康熙不僅沒有立即回來,還不給他上諡號。與常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順治帝的皇次子福全,福全比常寧晚死了17天,當時康熙對這位兄長的去世,完全換了一種做法,

不僅康熙帝立即返回京城,還到兄長福全的棺前痛苦,除了康熙帝,太后還去了。康熙命按照鄭親王的規格辦理喪儀,除了正常的祭祀之外,還加祭。康熙帝還命人快速的去看地,造墓立碑。除此之外,還給福全上了諡號憲,而卻沒有給常寧上諡號,還把常寧的喪事規格降低。

二、級別待遇不同。康熙帝在福全死後,沒有按照規定讓福全的兒子降一級世襲,而是直接世襲裕親王。常寧死後,他的兒子世襲爵位的時候,不是降一級,而是降了兩級。等於是把常寧這個親王當成了郡王去世襲。

史料記載,常寧死後,他的後代降襲貝勒,相當於把常寧的兒子連降兩級,也等於是把常寧放在了郡王的位置上。

可見同是兄弟,康熙帝卻厚此薄彼,或許與吳三桂孫女的結親,也是常寧與哥哥康熙之間有了裂痕,或許這也是康熙沒有給弟弟常寧上諡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