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一代文豪險殞命

1837年,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瘋狂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岡察洛娃,普希金和丹特斯決鬥。決鬥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8歲的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隕落,給全世界愛好詩歌的人們心中留下了無限的悲痛和惋惜。

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普希金和法籍憲兵隊長丹特斯

1841年7月27日,俄羅斯另一位著名詩人萊蒙托夫與其戰友尼古拉•馬丁諾夫為了追求維爾濟林將軍的女兒艾米麗婭。有一次,詩人在將軍家和艾米麗婭聊天時說了幾句馬丁諾夫的玩笑話,兩位老朋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第二天兩人決鬥。詩人萊蒙托夫也在決鬥中當場死亡。

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萊蒙托夫與其戰友尼古拉•馬丁諾夫

決鬥是俄羅斯18到19世紀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作為捍衛個人榮譽、尊嚴的最為激烈的方式,決鬥也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最為常見的情節和題材。

當時的許多俄羅斯作家和詩人不僅經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對決鬥進行描述,如《葉甫蓋尼•奧涅金》《射擊》《當代英雄》《戰爭與和平》《春潮》等,而且親身參加決鬥,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19世紀俄國上流社會榮譽決鬥的盛行。

列夫•利沃維奇•托爾斯泰也曾經有過兩次計劃中的決鬥。

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年輕時的托爾斯泰血氣方剛

第一次,他要與《現代人》雜誌的年輕人決鬥。

《現代人》雜誌1836年創刊,總部設在聖彼得堡,由普希金創辦,但自1847年起便交給詩人尼古拉﹒涅克拉索夫任主編。

刊物帶有很強的政治傾向,發表了赫爾岑、屠格涅夫等贊同西化的重要人士的作品,別林斯基等著名批評家也是刊物的主要作者,因而刊物成為思想開明的進步知識分子的交流陣地,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

1856年1月,托爾斯泰從家鄉雅斯納雅•波良納路經莫斯科回到了首都聖彼得堡,《現代人》雜誌和他簽了一份合同,允諾在未來四年裡他的新作品雜誌享有優先取捨權,作為對自己分享其利潤的回報。

簽署不久,托爾斯泰就後悔了。

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俄羅斯電影《決鬥猶馬鎮》海報

托爾斯泰是一個自信而且偏激的人。這時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他反對俄羅斯西化,主張斯拉夫意識形態——但後來也反對斯拉夫意識形態。他後來形成了一種認識——只有他和他的思想是永恆的真理。

聖彼得堡文學界的同仁們本來對他十分尊重,但對他那偏執而荒謬的觀點紛紛表示嚴重不滿。一開始人們還勸他,向他解釋,可他固執已見,與別人爭,爭得不可開交。有時,沒人與他爭了,他還主動挑起爭論的話題。

對於屠格涅夫,這位他曾經十分尊敬的作家,托爾斯泰也是動輒與他當面大吵大鬧。最激烈的一次爭論,是圍繞著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婦女問題”而展開。屠格涅夫對喬治•桑的勇敢無畏和獨立不羈而大加讚賞,而托爾斯泰擁護婚姻制度,並不擁護婦女解放。他一聽這話就與他們爭個沒完沒了。

實際上,他自己也經常造訪妓院,與農奴的姑娘鬼混,勾引農家少婦(不過,後來他在作品中都懺悔了)。

3月19日,托爾斯泰與涅克拉索夫的同事爭吵後,托爾斯泰覺得受到侮辱,主動提出要與他們決鬥,不過,對方笑了笑,覺得這種觀點之爭沒有必要去冒著生命危險決鬥。

托爾斯泰覺得自己勝利了。

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托爾斯泰在馴馬雕塑

第二次,是他要與自己曾經稱為父親的屠格涅夫決鬥。

屠格涅夫是托爾斯泰最為信賴的人。他們都是貴族出身,托爾斯泰在下意識中,是將他稱為父親——儘管屠格涅夫也僅比他長十歲左右。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在即將離開從軍的塞瓦斯托波爾之際,收到了屠格涅夫的第一封信。托爾斯泰對這位比他年長的同時代人心懷敬意。托爾斯泰在文壇初露頭角時,屠格涅夫已經活躍在聖彼得堡十年之久。

屠格涅夫讀了托爾斯泰的作品後,認識到托爾斯泰是一個具有文學天賦的人,並且為托爾斯泰將他的作品《伐木》題獻給他而深感榮幸。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都情不自禁地親吻對方。

屠格涅夫在一封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他是個奇怪的人。我從未見過像他這樣的人,我對他還是有點琢磨不透。他集詩人、加爾文教徒、狂熱分子、貴族於一身——讓人想起盧梭,但比盧梭更誠實——品德高尚,但同時不受人歡迎。”

托爾斯泰旅居聖彼得堡期間結交的作家中,除了費特一人與其保持了終生的友誼,(但在晚年,因托爾斯泰的精神狀態問題,兩人也曾一度疏遠)沒有人與這種精神狀態不太正常的人能夠一生友好下去。

聖彼得堡的作家們也都很喜歡托爾斯泰,欣賞他的才華,但是他們都意識到很難與這位怪脾氣的作家相處。他時常表明自己挑釁性的觀點,硬要與別人過不去。如《現代人》雜誌中有聯繫的作家中,有人在寫關於莎士比亞的文章,有人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但是托爾斯泰卻對莎士比亞不屑一顧,他因此對這些喜歡莎士比亞的人十分痛恨。

就連性情溫和的屠格涅夫也很快忍不住與托爾斯泰吵得不可開交。

托爾斯泰旅行到德國時,在巴登巴登賭博,結果輸掉了所有的錢,只好向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等三人寫信求援。屠格涅夫親自趕來,極力將他保釋出來。這次,托爾斯泰在日記中才改變對屠格涅夫過去貶損有加的印象,稱他為“人很好”。

托爾斯泰分居在家的妹妹瑪莎自1854年與屠格涅夫初次見面便喜歡上了他,屠格涅夫也很高興地接受了她的愛意,但屠格涅夫後來一直在外旅遊,瑪莎因思念而憔悴不堪,托爾斯泰為此十分生氣,這也是他後來與屠格涅夫決裂的一個因素。

1861年6月,兩人一起訪問詩人費特,屠格涅夫非常得意地談起,他的非婚生女兒正在學習行善佈施,親手為奶媽補衣裳。不料托爾斯泰反駁說:“我認為,一個姑娘穿戴得漂漂亮亮,坐在那裡修補又髒又臭的破衣裳,不過是裝模作樣地演戲罷了。”

兩人由此引起幾場口頭及書面爭吵,言詞都是十分粗暴尖刻。後來屠格涅夫一再道歉,托爾斯泰還是下了戰書,並且派人回到莊園取來了武器。10月初事情出現轉機,托爾斯泰去信言和。但直到16年後,兩人才真正復交。

托爾斯泰也曾賭上性命與人決鬥,是戰鬥民族沒錯了!

屠格涅夫肖像

……

《戰爭與和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出色的書籍之一。這一煌煌鉅著瀰漫著史詩精神;書中托爾斯泰用他精湛的文筆再現俄國人在本世紀初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戰爭與和平》對於俄國人的性格品質及其總體生活進行了更加直接和準確的描寫。……這是一個偉大作家創作的偉大作品,這裡記錄著真實的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