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長島崆峒島養馬島“組團”發展旅遊

今年煙臺“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蓋元舉在提案中建議,煙臺應走島產城一體化路子,推動島產融合、產城融合、島城融合、城市與自然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岸上游、島上游、海上游等具有煙臺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打造生態海島。近日,提案督辦單位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就此進行了答覆。

“先天不足”制約煙臺海島深度開發

“煙臺要高水平開發建設海島群,構築生態科技、海洋文化、休閒旅遊、養老、現代漁業和綠色新能源等產業。”蓋元舉在提案中表示,“海島開發應遵循‘保護當地歷史脈絡、發揚當地文化特色’的原則,將海島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養生度假、景觀旅遊、體驗式旅遊項目在內的‘中國北方商務休閒島’。”

儘管煙臺是全省擁有海島最多的城市,但海島保護開發中仍存在部分問題,海島管理涉及部門較多,缺少強有力的跨部門協調管理機制,開發與城市發展融合度不高。此外,海島使用證的法律地位沒有被認可,不能代替土地證開展規劃建設審批,無居民海島開發建設受到制約;儘管無居民海島屬於國有,但歷史上一直由沿海漁村管理使用,開發利用協調難度較大。

在基礎設施和產業結構上,煙臺多數海島也存在“先天不足”:海島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垃圾和汙水處理率較低;新能源開發結構不合理,風能資源開發較多,潮汐能、波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還處於實驗階段。傳統漁業是煙臺多數海島主要優勢產業,產業結構單一,休閒漁業、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閒度假等旅遊產品與傳統漁業融合發展水平偏低,對資源消耗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存在技術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等問題。

煙臺全部海島均有主導功能及保護措施規劃

目前,煙臺海島開發利用的主要類型有農漁業用島、旅遊用島、風電能源用島、國防用島等,有48個無居民海島已不同程度地開發利用,佔無居民海島總數的22.33%。其中,農漁業用島23個,建有養殖或看護設施,如擔子島、燒餅島等;旅遊用島11個,已開發作為旅遊或景觀海島,如高山島、寶塔礁等;交通用島2個,用於橋樑或港口建設等,如海陽鴨島等;公共服務用島10個,主要用於助航導航或海洋氣象觀測等,如小山子島、千里巖島等。受水、電和陸島交通不便等條件制約,大部分無居民海島尚處於原始自然狀態。

近年來,煙臺海島保護規劃體系基本建立,215個無居民海島劃分為特殊保護類(23個)、一般保護類(146個)和適度利用類(46個),每個海島都有明確的主導功能、具體的管理要求和保護要求。涉及海島的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共9個,有198個海島納入了保護範圍;涉及海島周邊海域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4個,保護海域面積158平方公里。煙臺累計投入各類保護區建設資金4000多萬元,用於保護區生態系統修復、生態監控體系建設等工作。

休閒垂釣、海上採摘將成海島遊新增長極

針對蓋元舉委員“島產城一體化”提案,下一步,煙臺將實施海島綜合管理,協同推進海島保護管理,加大海島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實現海島垃圾無害化處理,在邊遠海島推廣潮汐能、波浪能等新能源利用示範項目,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充分利用海島資源改善海島人居環境。

在濱海一線海島旅遊發展方面,市海洋與漁業部門將嚴格落實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生態紅線制度,重點保障陸島交通等旅遊基礎設施項目用海需求。統籌濱海一線海灣、海島和海岸協同發展,加快長島組團、崆峒島組團和養馬島組團海島旅遊資源開發,推進芝罘灣港區改造,打造北方濱海旅遊度假勝地和郵輪母港,促進“港產島城”融合發展。對濱海一線海島進行生態整治,營造植被、溼地景觀,建設生態、開放、安全的美麗岸線。嚴格控制海島周邊養殖規模,支持各縣市區根據旅遊發展需要開展漁業養殖補償拆除工作,保障濱海旅遊大通道的暢通。同時,推進漁業與旅遊業、文化、體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開發休閒垂釣、海上採摘、觀賞魚等休閒漁業產品。深挖長島“漁家號子”、膠東漁家民俗文化等漁家文化、非遺文化,引導漁家樂向精品民宿轉型升級,做大長島漁燈節、海鮮節、“漁夫垂釣”大賽等品牌活動。鼓勵引導海釣基地和休閒漁業基地開展旅遊業務,鼓勵休閒漁業骨幹企業開發特色旅遊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