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曾計劃幹掉臺灣的高科技產業 張忠謀三招讓臺積電成行業第一

三星曾計劃幹掉臺灣的高科技產業 張忠謀三招讓臺積電成行業第一

6月5日,即將滿87歲的張忠謀,正式從臺積電退休。自張忠謀1987年在臺灣創立臺積電起,至今已領導臺積電30年的時間。

一些業者們看來,當前,三星電子正不惜投入重金,以圖在晶圓代工行業持續擴大市場份額;英特爾同樣在分食晶圓代工的訂單;大陸的中芯則在全力研發更先進的製程工藝,期以更快的速度從後面追趕臺積電等國際上一流的晶圓代工大廠。所以,張忠謀辭去臺積電的董事長以後,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魏哲家今後將與臺積電一起面臨許多的挑戰。

而在張忠謀的眼中,三星和英特爾均可比"700磅的大猩猩"。張忠謀強調,700磅的大猩猩雖然不那麼恐怖,但還是相當可畏的。臺積電始終把客戶當作自己的夥伴,並與客戶站在同一陣線上。2017年10月,張忠謀就表示,早在5、6年前,張忠謀本人就料到,對臺積電而言,三星將會是個很強大的競爭對手,但10年前倒沒有想到三星會像今天這樣強。

大約10年前,三星的最高決策層曾經制定了"Kill Taiwan(高科技產業)"的計劃。有位曾在三星擔任過主管的臺灣人士回憶,那天在會上,大家談的話題是三星如何幹掉臺灣的高科技產業。事實上,近些年來,三星的DRAM、NAND存儲芯片、智能手機和麵板等產業確實超過了臺灣的同行們,而今把目標直接指向了臺積電。臺積電不僅多年在晶圓代工行業佔據龍頭的位置,還在行業中佔有過半的市場,是三星的7倍左右。幾乎全球每2顆芯片中就有1顆芯片是臺積電生產的。

三星曾計劃幹掉臺灣的高科技產業 張忠謀三招讓臺積電成行業第一

根據業者總結,臺積電在張忠謀領導下,在晶圓代工行業中之所以越做越大,越做越強,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臺積電捨得投入重金,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製程工藝等能力。

張忠謀在德州儀器工作時,便已經領悟出半導體產業的生存法則。張忠謀說:"在半導體業裡頭,假如是你沒有世界競爭力的話,你是不會生存很久的,要在最頂尖、世界最頂尖那個…這個我覺得是,是我帶到臺灣來最重要的一個東西。"

張忠謀稱,芯片製造正變得越來越精密複雜,廠商採用更先進的製程技術,相應的成本也自然會越來越高;臺積電每年需要投入100 億美元的以維持自身在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先,年度支出甚至可能提升到每年 110 億美元。因為,張忠謀說道:"臺積電必須打造最先進的芯片廠。"如果臺積電不能在該行業中做到第一,就很容易失敗。

第二,臺積電30年來一直專注於晶圓代工,因為專注,所以卓越。

因為臺積電一直專注於為客戶提供更好的代工服務,所以,臺積電的製程技術在行業中長期居於一流甚至領先的水平。臺積電過去的對手主要是臺聯電,而今所面臨的對手主要是三星和英特爾。

臺灣的高科技產業今後該如何與三星抗衡?張忠謀這樣說道,三星其實是幾十年在韓國特別的環境裡產生的一個怪物,臺灣當然有辦法對付三星。三星進入了很多個行業,具體如半導體、手機、面板、電視、家庭消費用品,通信,等等。臺灣的高科技產業與三星競爭,最好的策略就是,讓臺灣最好的半導體廠商跟三星的半導體部門競爭,讓臺灣最好的手機廠商跟三星的手機部門競爭,讓臺灣最好的面板製造商跟三星的面板業務部門競爭……而非臺灣也要產生一個三星。

三星曾計劃幹掉臺灣的高科技產業 張忠謀三招讓臺積電成行業第一

第三,臺積電多年以來堅持以服務客戶的企業文化。

張忠謀本人是以真正幫助到客戶為首要的目標。張忠謀曾在談及自己的經營之道時稱,臺積電就是把客戶當自己的夥伴,講究誠信,"寧使天下人負我,不使我負天下人"。臺積電對客戶不輕易許下承諾,一旦向客戶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一切代價,全力以赴為客戶提供晶圓代工服務。因而,臺積電在業界中贏得了客戶們信任。

2012年,臺積電的研發經費13億美元,三星的研發經費30億美元,英特爾的研發開支更是多達50億美元;不過,臺積電當時有個優勢,張忠謀就此說:"客戶是和臺積電站在同一陣線的夥伴,臺積電和客戶全部加起來的研發經費,可讓實力超過英特爾和三星。"

張忠謀分析,英特爾要進入晶圓代工行業並不那麼容易,因為英特爾在該行業中沒有什麼經驗。並且這個行業對廠商企業文化是有要求的,晶圓代工廠商是服務客戶的企業文化。英特爾的晶圓製造部門長期以來都是服務於自己,與晶圓代工廠商的企業文化相去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