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服飾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滿族服飾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王 藝 張 燾 (江南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

摘要:滿族服飾作為近現代以來中國民族服飾的典型代表,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同時也對中國近代服裝影響巨大,因其雅俗共賞的表現形式和獨特精巧的裝飾元素日益受到服裝設計師們的青睞。本文通過對滿族服飾的發展及特點進行分析,從民族服飾的整合、中西文化的融合和設計手法的結合三個方面探討了滿族服飾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滿族;服飾;現代服裝設計;影響

滿族服飾作為近現代以來中國民族服飾的典型代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 滿族和漢族的服飾在文化、禮儀等方面的互相影響和吸收,逐步創造了獨具魅力的服飾文化。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同時也對中國近代服裝影響巨大,因其雅俗共賞的表現形式和獨特精巧的裝飾元素日益受到服裝設計師們的青睞,逐步成為各類設計中常用的裝飾手法,尤其是在服裝設計領域,儼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現代服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滿族服飾的發展與特點

滿族,又稱滿洲族,長期生活在寒冷的白山黑水間,其服飾的款式可分為:旗袍(袍服)、馬褂、坎肩、套褲。色彩則多以淡雅的白色、藍紫色為主,紅、粉、淡黃、黑色也是其服飾的常用色彩。滿族入主中原後,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發生了變化,其服飾的形制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服裝的款式上、色彩上和圖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變,但滿族服飾的高雅華麗、色彩斑斕的特點得以延續和昇華,逐步形成了特有的服飾文化。其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政治性

滿族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國200餘年,其統治者出於種種統治的需要,將滿族服飾作為維護統治和民族壓迫的重要手段,賦予了濃郁的政治味道,是其成為滿清統治者劃分三六九等、鞏固政治統治的手段之一。皇太極在任時期,特別強調在全國強制推廣滿族的衣冠服飾,並頒佈實施了關於規範官民服裝樣式的剛性制度,如官員職級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官服前後心處補子的變化,文武官員分別在補子上繡以九種禽和獸的圖案代表官員品級的高低。

2.實用性

清朝入關以前, 滿族及其先民們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天氣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再加上半遊獵半定居的生活方式,就形成了以袍服為主要代表的滿族服飾,袍服具有四邊開衩、寬鬆合體的特點,通常採用毛皮等保溫性極強的材料,這種袍服既方便騎射狩獵,又能抵禦刺骨嚴寒,實用性非常強,被滿族男女老少共同穿著,風行至今的旗袍就是在袍服的基礎上形成的。

3.裝飾性

隨著滿族社會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和文化素質的提升,滿族服飾在堅持實用性的同時,更加註重裝飾性,並將兩者完美結合。在入關以後,馬蹄袖在的使用價值已基本喪失殆盡,但仍然將作為一種特色的裝飾品,納入清朝官員禮服的設計樣式。同時,在袍服的制式、紋樣、材質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旗鞋、纓帽的樣式和種類也更加繁多;女性的服裝配飾也得到了更加豐富,如女性旗袍的繡邊、衣襟等,都繡有品種繁多的圖案紋樣,僅常用的就有蘭花、桂花、牡丹(見圖1)、菊花(見圖2)等多達十幾種圖案。

滿族服飾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圖1 女袍上的牡丹圖案

滿族服飾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圖2 女袍上的菊花圖案

二、滿族服飾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服裝作為文化交流、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由於社會的變革和人們審美眼光的變化,各種服飾文化也在發生不斷的更新和昇華,這並不能理解成為是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否定,而應該是對舊觀念的更新與完善。滿族服飾是絢麗多彩的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其發展經歷了長期的積累與沉澱,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同時對於對近代服裝發展的影響也很意義重大,集中體現了舊文化的變革與新文化的融合,有力推動了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

1.推動了民族服飾的整合

滿族服飾是滿族人民的智慧結晶, 在滿漢民族的長期交流合作中, 不但繼承了漢族服裝在的衣著長處,而且還把歷史檢驗過的民族特色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其影響已超出了滿族文化的本身。長期以來,滿族服飾一如既往的為各民族所共享,旗袍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如今最能體現女性修長身材和婀娜之美的中式旗袍,就是在滿族女式袍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沒有滿族服飾就沒有現代的中式旗袍。

如今風靡世界的旗袍,前身是滿族男女四季皆穿的四邊開襟、圓領筒式的簡單袍服,在入關之後,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漢族審美理念和服飾特點的融入,使旗袍的樣式和配飾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在旗袍的袖口、領口、裡襟等位置都加上了顏色各異的花紋配飾,馬蹄長袖也改為平袖,使其由家居服逐漸向禮服過渡。19世紀末期,受到西方服裝文化的影響,旗袍的腰身內收,胖袖變瘦,整體款式由直筒式演變為曲線式,袍身的胸、腰、臀等線條更加貼身,初步展現出女性的曲線之美。到了民國時期, 旗袍已經成為女性出席各種社交場合的必備禮服。而現代的旗袍則在原有基礎上, 融合許多的現代設計元素, 如袍長變短、兩側開衩、下襬多樣等,日益呈現出時裝化的發展趨勢,已逐漸成為現代中國女性的“國服”。

2.實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傳統的服裝元素必須注重時代性和流行性的創新才能獲取更大的生命力,運用好現代和時尚元素才能實現服裝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繼承傳統的同時要更加註重發揚光大,不斷從現代服裝設計發展中汲取營養,設計出個性張揚又不失傳統風格的新服裝。“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名言用在這裡並不為過,發揚傳統服裝文化也是如此,努力找到傳統服裝工藝與現代國際時尚的契合點,創造出適應當代生產生活需求的新式服裝。

現代國際服飾的多元化發展深深的影響著國人的著裝理念,當前中式服裝設計企業更加註重從面料、款式、色彩、配飾等諸多方面進行改良升級,如國內比較成功的“才子”、“閣蘭繡”等中式服裝品牌,巧妙運用了中西合璧的設計理念,既突出時尚休閒又展示民族特色,體現了簡潔、自由、得體的風格,近年來具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國外著名設計師也運用中國傳統元素設計了很多成功的作品;皮爾——卡丹(Pier re Cardin)在2009年的設計作品中,就大膽運用了中國龍的圖案,創新使用了滿族旗袍的造型,並將其與時尚設計相結合,創造了大氣而新潮的旗袍新樣式(見圖3),可以說是把西方的服裝形式與東方的滿族服裝風格結合得自然、融合的經典之作;而加利亞諾(John Gal l iano)在設計時裝時,將盤扣、繫結、立領等滿族服飾元素與國際時尚設計進行了有機融合,從而設計出華麗又灑脫的新奇服裝。

滿族服飾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圖3 大師設計的新旗袍樣式

滿族服飾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圖4 漢帛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設計

3.促進了設計手法的結合

當代服裝的設計理念,體現在對滿足消費需求、增加企業效益、打造知名品牌等諸多方面,而以現有的傳統元素作為突破口進行前衛設計,已經成為我國服裝設計發展的捷徑之一。所以,我們在設計服裝時要注重運用傳統服飾工藝與其他裝飾手法的結合,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提高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提升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充分展現中國服裝設計的自身魅力。

傳統風格的服裝設計過程中應注重運用裝飾、借用、解構等多種藝術手法。在解決服裝設計的藝術展現和品質等問題時,服裝上的裝飾是最簡便的手法,往往起到出奇效果。裝飾手法的關鍵之處在於使用得是否恰當,合適的裝飾圖案可以掩去設計的單調乏味,增添服裝的感情因素,提高設計的感染力;完美的裝飾對於設計來說不容抹殺,而繁瑣的裝飾就會成為可有可無的配件。在裝飾中應注意的一點是民族與現代的相互依存,提倡矛盾兼容,不一味簡單的勉強與現代風格相統一,可以在現代服裝的局部運用刺繡、拼貼、挑花、鑲嵌、補花等民族元素做以點綴。近年來,一些服裝設計師頻頻把中國傳統民族服裝元素運用在設計中,如2008年漢帛杯服裝設計師大獎賽的金獎得主(見圖4)就是以滿族團花紋樣為依託,憑藉元寶型的服裝形態和潔淨的白色服裝效果,令眾多評委耳目一新,一舉摘得了大賽的桂冠。

總之,滿族服飾與現代中式服裝聯繫緊密,它對於弘揚我國傳統服飾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世界一體化快速發展,我們要在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做到滿族服飾文化與國際發展潮流的完美結合,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現代服裝。

參考文獻:

[1]戴平.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徐海燕.滿族服飾;瀋陽出版社;2004 年8 月。

[3]曾慧.滿族服飾文化的變遷(上)[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4]喬健宇,劉哲.中國元素在現代中式服裝中的應用.職業技術2010年.第11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