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奎
生源、生源、生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切都是為了生源。君不見,當武漢大學的畢業生雷軍要捐給學校幾億的金額時,一定不是北大、清華,而是武大,為什麼?自己的母校啊!為什麼京東老闆劉強東給清華幾億,而不是中國科大或者北大等?因為自己老婆奶茶的大學母校啊,這些例子數不勝數......
當然,北大、清華肯定不是為這個選人才,再說當時也無法預見,只是生源的重要性以及拔尖生源的未來成績和水平也代表著學校的水平,就像今天中科大的口號:今天我以科大為榮,明天科大以我為榮。生源和學校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脈絡,讓人無法割捨。
還有一個原因是:北大和清華本身地理位置和目前學校排名都是不相上下,只不過有專業重點而已,在中國也都屬於頂尖大學。試想一下,如果這些狀元都進了北大或者清華一所大學,那麼,不要幾年差距就會顯現出來。說得難聽點,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如果沒有匹配的學生,學校的水平或者檔次也會隨之下降。看看985的蘭州大學(以前多厲害)只因為學校位置關係,生源也就相對差了那麼一點,然而,整體水平就沒有那麼理想和匹配。
總之,在大學的生源問題上,北大和清華是絕不敢大意的,狀元的出現一定是二校爭取的對象,因為直接關乎學校未來的前程啊。競爭才能讓社會進步的更快,合理的競爭對社會是有利的。
好媽媽好女兒和好妻子
實際上,在大部分情況下,高考狀元並不比全省第五名,甚至第十名的能力高多少。而北大清華如此費力爭搶,其背後則另有玄機。
首先,高考狀元在很多時候有偶然性,很多報道都能看出,一些高考狀元高中三年連全校第一都沒考過(但是不會太差,一般也是前三名),但是高考居然考了個全省第一,可以說,如果再來一次高考,這個人有90%的可能性不是狀元。
其實每年有實力爭奪狀元的,全省大概有500名左右,試題對不對口味,自己的發揮,種種原因都會導致幾分到幾十分的差別,歷史上有太多模考全省第一,高考全省三百名的例子,你能說這些人水平差?實際上全省三百名的這位同學,後來在浙大混的非常好,本科畢業被美國頂尖高校錄取——而當年比她多考幾十分進了清華的,反而達不到這個高度。
因此,生源質量在一定範圍內和分數並不完全掛鉤,那為什麼北大清華要搶狀元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北大清華要的就是這個虛名,這個名聲對於維持它的聲譽度至關重要——換句話說,某個省的高考狀元只是超常發揮,綜合能力不如考全省第二十名的,但是在招生環節中,高考狀元的價值是後者的幾十倍。
其實就是一種羊群效應:如果狀元被隔壁北大招走了,那麼帶來的示範效應,就會使很多前十名,前五十名和前一百名的學生都去那裡而不會考慮清華。而如果全國普遍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會出連鎖反應,清華的聲譽度就會下降。
因此,北大清華每年都會有搶人預算——說白了,就是拿錢砸。
記得2007年重慶有個文科狀元,在兩個學校的爭搶中,好險沒有學上。此人叫黃文帝,本來目標鎖定北大。但是清華招辦的人居然拿鉅額獎金誘惑,讓他放棄北大志願,報清華,入學發20萬獎學金。黃文帝是貧困生,你想想看20萬,2007年對一個學生來說的誘惑有多大。更搞笑的是,據說當年清華在重慶沒有名額,但是招生組的人說,沒事,我給你在別的省調一個指標過來,但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錄取出了么蛾子,黃文帝一度無法錄取——
高考狀元沒有學上,險些成為當年高考最大的笑話。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年高考結束,全省前20名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都會被北大清華拿到,接下來就是長達一兩週的你死我活的爭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不禁要問:高等教育的實質是什麼?用這種市場化、功利化的方式來搶狀元,真的會給社會帶來良好的導向嗎?
佩子臨
這個道理非常的簡單,即使是北大清華,如果給他一批最差的學生,那麼北大清華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子,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也是為什麼名校都會爭搶優質的學生的重要原因。
好的老師也需要好的學生給他,才能夠發揮出他最大的優勢。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很多民辦學校,對生源,對家長,挑選這麼嚴格的重要原因。當手握優質的學生,加上優秀的老師和學校的管理不錯,就必然能夠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子,也就更能夠吸引學生和家長。
北大清華兩個重量級相當的選手,誰也不會願意在生源上輸給對方,所以對優質的生源,特別是高考狀元的爭搶,也就在情理之中。其實不獨北大清華,國內外任何頂尖的高等學府,對於優質的學子,都是青睞有加的。會給他們提供高額的獎學金,以吸引優質學子來就學。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北大清華這幾年爭搶狀元低調多了,但並不是說,這兩所大學不競爭生源了。中國沒有排名第一的大學,當然沒有排名第二的大學了。這兩所隔著一條馬路的大學,每年到招生季,都各顯神通。曾經為爭搶尖子生,鬧出很多不愉快的事件。
高考狀元和拔尖人才雖然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分生出人才的比率很大。這是毋庸置疑的。所謂好學校有兩個硬標準,好老師和好學生。雖然出現過高分生後來不可持續的事情,但事實上高分低能的情況並不是普遍,高分生學習能力很強。將來從事科研的比例也很大。不但北大和清華,其他所有大學都會採取各種措施爭搶高分生。
雖然北大清華這幾年爭搶狀元低調多了,但依然會爭搶的。尤其錄取高考狀元,能說明在某地的生源質量。
但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多久了,因為新高考全面實施之後,沒有現在高考總分的概念,那時,北大和清華會用另外一套標準來招生的。
大智若
謝你約問。
做為中國一流的著名高等學府,在世界高等學院排名中,佔有著名的國際地位和聲譽,是中國的“名片”。
同時兩所最出色的“北大”、“清華”都是佔在最前列的985/211,重點之重的前沿科技實力與一流學術水準的最強桂冠。為什麼北大與清華爭搶全國各省各地區的高考狀元?一是著名大學生員的需求,極需大量的聰明、智商高、學習興趣濃厚、有獨到見解能力、對理科工程類、文科學術類,這兩方面的尖端領域的研發、創新、要後繼有人,要推陳出新,要搶佔科技制高點,要利於培養高科技人才,要期待能有“諾貝爾”世界獎項、人類桂冠的後繼之秀,要中國站在世界民族之林,要振興中華,要實現“百年中國夢”的理想。
基於高考狀元們的普遍性具有,高素質、高智力、高張力、高創新、高理想、高追求、高研發、學術能力與科研精神,再基於是來自全國各個地域的推出的頂尖人才,這使得學生自然而然就成為“北大”、“清華”學府的首選和需求。因為,他、她們是中國的明天!也是人類的奇才之例所選。
前緣31256998
一般高等院校都是擇優錄取學生。做為名門大學的北大、清華爭搶高考狀元也不是新鮮事。古代的科舉皇帝還欽點狀元,北大、清華爭搶狀元也無可厚非,是人才誰都希罕。
導彈之父錢學森你應該不陌生吧!毛主席和周總理可是費盡心機把他從美國接了回來,為什麼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的發展需要他這種科學家。一個抵得上五個師兵力的科技人才,誰都求之若渴。
別說清華、北大,哪個高校都對各地的狀元虎視耽耽,因為誰都想成為教育型和科技型人才的重點培養基地,成為學術界的領航標。只不過狀元更青睞於名校,造成清北忙於爭搶狀元而己。
菲兒
好東西誰都喜歡,用起來順手,看起來也順眼。能夠當上高考狀元,肯定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雖然說,狀元日後也不定都能成為行業領袖,但是總體來說也不會太差,依我的看法,狀元花落誰家,肯定關乎到學校的聲譽問題,再好的學校生員也是頭等的大事,就算美國哈佛,沒有了優質的生員,不也要成光桿司令,再發達的科學,再優秀的師資,沒有學生你教誰去?人才需要培養,更需要尋找,否則再多的伯樂又有什麼意義。伯樂的存在意義就是發現和尋找千里馬的。這是一般的常識問題,不難理解。
老俞177829369
這個問題就好比兩個孩子為爭一個玩具,並不在於玩具有多吸引人,面子唄!
各省的狀元代表著最頂尖的學生,但前幾十名的學生成績相差並不大。為何只搶狀元?狀元的知名度,花落誰家是社會關注的,老百姓認為狀元肯定進最好的學校,北大,清華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兩所學校就搶了。
如果狀元都去了某一個學校,媒體一公開,社會輿論會怎麼講?這個學校比另一個學校要好。為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兩所學校開始搶了,誰都不敢怠慢,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陳家之佬
大學的人類宗旨歪了,教授在拔苗助長,急功盡利。時間和空間是大學的第一要素,培養是落實,這樣的培養只能說明教授的無能,培養人類特質人員,需要去發現,去開發,不是這樣做的。人為什麼是人,不是動物,植物,人有心裡活動過程,能全方位適應身邊的一切,尤其漢語言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