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問答?別讓袈裟矇住了雙眼

絕妙問答?別讓袈裟矇住了雙眼

問答

近些時,網傳一位當代青年禪師與人的問答,據說相當絕妙,雖是故事,道理卻非常質樸,震撼心靈。許多讀到此篇的朋友都頓生向佛之心。然而當行者拜讀之後,卻有著一些不同的意見。禪師從佛家角度闡述的觀點,行者不自量力,願舉國學理論加以解說,不為顯擺,只為令讀者不迷信一教之學說。因為我們信仰的應是客觀的真實,而非單單某一教派。

1、和尚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

一個來訪者問:法師,我想問一個不太恭敬的問題?

法師:請講!

來訪者:您在公眾場合是素食,您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呢?

法師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倒問他:您是開車來的嗎?

來訪者:是的。

法師說:開車要系安全帶。請問您是為自己系還是為警察系?如果是為自己系,有沒有警察都要系。

來訪者:喔,我明白了!

啟示:看完這個故事,大家應該懂得,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律,沒人督促就不能堅持,也無法取得成功。

行者說:孔夫子教導我們,要“慎獨”。也就是警惕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警惕的對象是什麼?是別人的眼光麼?不,重點是要警惕我們所最看重的事。有人看重道德,有人看重規矩,有人看重情義。。。。這個和尚若是看重戒律修行,那麼他的回答值得稱讚。如果他是一個看重見性解脫的禪宗行者,這個回答就有待商榷了。另外,這個提問者本身就有毛病,你這問題是出於什麼目的提的呢?我沒看懂,人家吃不吃肉,關你甚事。只能說,唉,這只是個故事罷了。

2、孩子怎麼教?

觀眾:請問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法師:您影印過文件嗎?

觀眾:影印過。

法師: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

(場內立刻響起雷鳴掌聲。後有人答道:改原稿。)

法師:應該原稿和影印件同時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啟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不優秀,如何給孩子優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優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時也讓孩子更優秀。

行者說:不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事物要一分為二來看,現在獨生子女佔多數,但是當一個家庭裡有幾個孩子的時候,你再看看,有良有莠,有愚有賢。家庭環境的確重要,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獨立的三觀,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天性不同。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絕對不能全怪父母,要因勢利導。

3、五百元買汽車

一位佛友電話抱怨道:為什麼我努力了還是得不到?唸經行善了,命運卻不變?

法師:我給你寄五百塊錢,好不好?

佛友:師父,你的錢我不敢要呢!

法師:我是要你幫我辦一件事。

佛友:師父,你說辦什麼,我絕對幫你辦好!

法師:幫我買一輛汽車。

佛友(驚呀地):師父,五百塊怎麼能買到汽車呢?!

法師:你知道五百塊買不到汽車?!

啟示: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絞盡腦汁,只想付出一點點,就得到很多。而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行者說:事情不能一廂情願,誰告訴你念經行善就能改變命運了???這不是花少錢辦大事的道理,這是你明明要開車去西方,卻偏要往南邊打方向盤的問題。明白點了沒?

4、糞便臭不臭?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說自己的苦難,沒完沒了。法師打斷她的話說:你的苦還真多呀!

女士:別人訴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訴苦需要三年!

法師:那是什麼時候的苦?

女士:前幾年。

法師:那不是過去了嗎?為什麼還緊抓不放呢?(停了一下)你拉出的糞便臭不臭?

女士:當然很臭啦!

法師:現在糞便在哪裡呢?

女士:拉完就沖掉了。

法師:為什麼不把它包起來放在身上?見到人就拿出來告訴別人,說我被這東西臭過?

女士:那多噁心!

法師:對呀!苦難也是一樣,它已經過去了。回憶和訴苦就如同把糞便拿出來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別人!聽懂了嗎?

女士:聽懂了!

法師:那以後你還要不要訴苦?

女士:不要了!

法師:記住,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啟示:這就是心理調節了,你苦難的事已經過去,如果依然是以前的自己,那隻會依舊苦難,狀態決定你的成就。

行者說:這的確是一種心理調節,有作用,沒錯,但並不用於所有場合,而且有些時候,發洩也是一種解決方式。但這不是行者所說的重點,重點是心理陰影不是說不想了就能消失得了的。所謂苦難,是身心極難承受的事情。比如於國家來說,近百年來的屈辱史,於個人來說,被人販子賣到偏遠山區當媳婦,這是說丟就能丟的事嗎?那麼對於自己的苦處應該怎麼解決呢?行者認為,不是忘記,而是要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正視苦難。它是個客觀存在,只有在你內心空虛的時候才會悄然來臨,如果你每天都過得十分充實,又怎會有時間去回味苦難???

5、如果世人都出家……

一個對佛教有興趣的女教師對法師說: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樣都出家,人類還能延續嗎?

好像沒有聽到這個問題,法師平和而關懷地問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還是女孩?

女教師:17歲了,女孩。

法師:要準備高考了。

女教師:是的。正在加緊複習。

法師:你一定希望她考個好大學吧?

女教師: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學,其它的大學沒什麼意思。

法師:如果每一個人都像你一樣想,那還有人種田嗎?其它省的大學不是隻有都關門了?

女教師:……

法師:你注意到沒有,你已經回答了你自己的問題?

女教師:(愕然)……!

啟示:就像不會出現所有人都考上北大一樣,也不會出現所有人都出家的情況。

人類總能延續,別的學校也能生存,學佛的是少數,就像考北大的是少數,不會有這種“所有人都”的問題。

行者說:這個回答得好,要我,也這麼說。

6、心靈的鍛鍊

一位研究生來拜訪法師,不理解地問:“為什麼好多人見到你都要磕頭?這是不是有點迷信?我沒有拜過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法師:你一定打過籃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研究生:是的,打過!

法師:打籃球幹什麼?不打籃球,籃球會難受嗎?而且那麼多人打一個球,是為了快點把籃打爛嗎?

研究生:不是,是為了鍛鍊身體和娛樂。

法師:不用籃球也可以像打籃球一樣運動嘛!

研究生:那樣多沒意思。而且旁人看到還以為是神經病呢!

法師:說得好!籃球只是一個道具,一個鍛鍊和娛樂的道具。那麼,身體需要鍛鍊,心靈就不需要鍛鍊嗎?

研究生:按理應該。可心靈怎麼鍛鍊呢?

法師:人在崇拜的時候,五體投地,表現出謙卑、服從、懺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時也是將自己的心靈融化,與被崇拜者在心靈上合一與連接。這就是心靈的鍛鍊。

別人禮拜我,我也是一個道具,就像一個籃球,讓人打來打去。只不過我不是真的籃球,是一個心靈籃球。同樣,拜祖宗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孝心,用心靈承接祖宗累積的能量;拜土地是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們生長在大地,大地給我們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們回饋的都是垃圾;中國人拜的學問深了,裡面有大智慧妙作用。虔誠禮拜的時候,拜和被拜是一個整體,哪有什麼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誹謗,是沒有實踐過和用心體驗過。妄加誹謗就是痴狂!

研究生:太高深,太智慧了!請受我三拜!

法師問:感覺到心靈鍛鍊的美妙了嗎?

研究生:嗯!很偉大!

啟示:我們不只要鍛鍊身體,還需要鍛鍊心靈。有時候崇拜,也是一種心靈鍛鍊。

行者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給我們以希望,但是榜樣只是一個個體,我們學習的是榜樣的精神,而不是它的形象,學習的是榜樣的內涵,而不是它的經歷。只要嚮往真理的心不動搖,追求真理的心不懈怠,也無須重走長征路。這是行者鍛鍊心靈的態度。

綜上,行者有言:禪宗頓教,直指人心。其中許多公案故事,歷代引為經典。但是往往令人落入刻舟求劍的境地,遇事總是對比應答,照搬解決,而忘記了要敞開自己的心靈,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變通的一事一論。

其實,當你去向一個人諮詢心理問題的時候,在潛意識裡已經就默認對方的觀點要高於自己,所以,對方說出來的只要是自己沒想到過的角度,自然就會有一種深受教育的感覺,這種感覺本就是一種錯覺。

給人講道理的人,特別是宗教人士,總是習慣舉例說明,針對你的提問,他會舉一個看起來似乎是一般無二的例子,或是我們所熟知的寓言,或是身邊極其簡單直觀的事件,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例子真的能說明我們的問題嗎?假設不代表真實。

正如劉德華在《天下無賊》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這酒,不是我能喝,你就能喝的。

行者之言,入君之心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