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二輪不知如何複習?那就聽聽專家的意見和策略

中考思想品德二輪不知如何複習?那就聽聽專家的意見和策略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和中考命題的全方位改革,思想品德課試題更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考查對學生初中階段學習乃至終生學習影響較大的知識和能力。

縱觀目前的中考試題,非常富有時代氣息,越來越關注重大的現實熱點問題,這在中考思想品德試題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思想品德試題幾乎都是圍繞重要的時政熱點來設計的,因此,第二輪複習階段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時政重點、熱點與課本知識的有機結合的問題,即專題複習(包括時政專題和方法專題)階段,這一階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對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複習的效率。因此第二輪複習,關鍵要走好兩步即關注熱點,精選專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第一步要關注熱點,精選專題。

時政專題是以時事“熱點”為主線,跨越教材、跨越章節,重新組合基礎知識,一直是思想品德學科複習的重點。每一年度國際國內的重大時政熱點內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試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複習的時間也非常緊迫,因而在複習時要關注熱點,精選專題是基礎,用好專題是關鍵。

精選專題,要堅持“四原則”。一是以考綱為依據,從時政熱點中選專題。一年一度的思想品德中考命題都是以考綱為依據的,無論是什麼時政熱點的考查,都是以不超過考試說明的範圍為限度的,可以說時政熱點只是起到了考查考綱中規定的知識和能力載體的作用。因此,在選擇專題時,凡是與考綱要求無關或超出考綱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時政熱點,都不宜入選專題。二是國內的時政熱點優先於國際時政熱點。在選擇專題時既要考慮國內時政熱點,又要考慮國際時政熱點,但重點應放在國內時政熱點上。在有關時政熱點專題的選擇上,儘量選擇與我國國家利益相關度較大的問題。2018年中考即將走來,中考熱點問題一直是每屆中考都要十分關注的話題,值得關注的熱點有很多:黨的十九大召開、改革開放40週年、中美貿易爭端、憲法修改……這些熱點問題都是關係國家發展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長效熱點問題。因此,在最近幾年各地中考試題中都有較為突出的體現。四是不能忽視地方熱點,地區特色要關注。現在的思想品德考試各地一般都自主命題,都會設計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試題,在複習備考中一定要關注地方特色,但特色應是具有全局意義的特色,如各地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戰略、政策,本地方的重大時事、熱點、焦點等都要特別關注。

用好專題,要把握“兩點”。專題複習涉及的相關背景材料內容多,單靠我們自己去看、去研究是絕對不行的。要在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原則的前提下,以精選一本主要專題複習資料為載體,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加工和改造。具體說來,應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點要明確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對於熱點專題,我們不僅要知道相關背景材料的來龍去脈、發展過程,要明白它為什麼是應關注的重點。同時,還要清楚該背景材料與課本中考綱規定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一個時政熱點往往涉及多個領域,我們在複習時一定要緊扣考點和課本,要與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相一致,不能超出現有的考點要求,宜寬不宜深。例如專題“科教興國戰略”,下列教材知識點都要考慮: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國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鼓勵科技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具體措施;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能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科學技術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等。

第二點要“大材小用”。中考試題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起點高,落點低。即關注的是重大現實熱點問題,往往是從某一具體問題入手。因此,我們在複習專題時切忌僅從宏觀上粗放地學.而應結合考點,儘可能從多個具體的知識點入手,即要堅持“大材小用”。所謂“大材”,就是抓熱點問題,抓備受社會和學生關注的問題。在複習這些熱點專題時,我們要做到“小用”,就是要把這些“大材”化為一個個小的具體的問題,而切忌泛泛而談。這不僅提高了複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從多角度、多層次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考思想品德二輪不知如何複習?那就聽聽專家的意見和策略

第二步要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近年來,中考政治出題的方式和解題的思路較以前更為開放、更為靈活,即使是看似明白的問答題也重在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和答題能力,比如分析能力、遷移能力、探究能力、書寫能力等。而我們的各種能力和全部思維過程還要通過文字語言來真實地體現。複習備考時同學們普遍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熱點關注,往往疏於解題方法技巧的專題訓練。誠然,提高成績關鍵在於我們對知識的把握,但如果不注重解題方法的訓練,我們也很難取得理想成績。

練也有個科學性問題,決不是練得越多越好。練要“精”,要有深度,要到位。通過有效練習,把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方法和答題技巧,提高自己的應考能力,做到“書法並舉”。

所謂“書”是指“書寫”,是指我們在考試中卷面要條理清楚、邏輯嚴密,清楚明白地表達答案。不少同學在考前經過認真地複習本該在考試中獲取高分,往往因為在考試中表達不規範、不準確,特別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達,隨意、口語化;表達不完整,理論沒寫全;缺少邏輯性,層次不清晰;抓不住要點,思維混亂,不知所云;書寫潦草,段落不分明等,造成了較大的失誤,最終影響考試成績。因此掌握書寫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日的模擬訓練中,我們一要書寫工整,保持卷面整潔;二要做到言簡意賅,可以先列出答案要點,根據需要留下一定的空白,然後再適當拓展,如可寫上要點的具體內容,結合材料作簡要分析;三要做到層次清晰,可以用不同符號(如①②③)標出,也可以用標點表示不同的層次;四要做到答案科學規範,儘量使用教材語言和時政術語。答案要做到“四化”即答案段落化,段落層次化,層次要點化,要點序號化。

所謂“法”是指答題的技巧。思想品德中考試題形式和設問方式儘管日趨多樣靈活,但不少類型的題是有其自身的解答規律和技巧的。在複習中,我們不能只接受現成的答案,而要掌握總結各類試題的答題規律技巧,儘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如談感想、認識、啟發、啟示之類的試題的解答,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們要麼無話可說,要麼寫了幾句草草應付了事,要麼無章可循,亂寫一氣,可以總結歸納一定的方法如“四部走”的原則即圍繞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據需要可從三“W”:即:“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等方面展開論述,我們就能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答案。

中考思想品德二輪不知如何複習?那就聽聽專家的意見和策略

解答開放性試題的“四字”解題法──“讀、找、聯、結”。“讀”即認真讀題,在讀中理解題目所給材料的內容,以及所提出的問題;“找”即在讀的基礎上找出題中的關鍵詞;“聯”即在找的基礎上將題中關鍵詞與課本知識以及自身的實踐經驗等進行聯繫,尋找相關的知識點;“結”即對前面分析、聯繫所得到的知識點和認識進行總結,組織好答案。

解答漫畫題的“四看”──看標題、看畫面、看文字、看誇張。首先是看標題。漫畫的標題是漫畫的眼睛,透過這個“畫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畫的主題。因此,我們在審漫畫題時首先要看漫畫的標題是什麼,然後再把標題同漫畫的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分析,這樣就容易弄清漫畫的寓意所在;其次是看畫面。漫畫畫面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對錶達漫畫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們在審漫畫題時,一定要仔細觀察畫面,這樣才能全面領會漫畫的寓意;再次,看文字。畫中的語言文字,往往言簡意賅,畫龍點睛,對我們領會漫畫的寓意很有幫助作用。因此,我們在審漫畫題時,要仔細品味畫中的語言文字,認真思考這些語言文字中所隱含的觀點,有時它會成為我們弄清漫畫寓意的金鑰匙;最後是看誇張。漫畫的誇張之處往往就是漫畫的弦外之音,是漫畫所要表達的寓意所在。我們在審漫畫題時,還應注意把上述幾個方面所得到的信息結合起來思考,再去聯繫課本知識,這樣才能全面、準確領會漫畫的寓意,為正確答題打好基礎。

類似的解題方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實踐證明,在當今能力型考試中,適度的訓練,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通過練習歸納,掌握答題規律技巧,是利於提高答題能力,少走彎路,把題答準、答全的。這也是提高複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總之,在思想品德中考總複習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著眼於知識、能力和覺悟的三者有機統一,立足於考綱和教材的要求,關注熱點,精選專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我們才能在考試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