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孟姜女的故事大家從小就很熟悉。流傳地域最廣的故事版本是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範喜良、孟姜女新婚剛滿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範喜良屍骸。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後貪戀其美色,孟姜女假意答應,等安葬範喜良投海而亡。

故事裡有三個主人公,孟家女、範喜良和秦始皇。三人在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是形象差別很大。先說說孟姜女,為什麼名字是“孟姜女”?傳說是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和一戶姓姜的人家是鄰居,姜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著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兩家決定把瓜切開分了。打開一看,裡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如果是個男孩的話,是不是應該取名“西瓜太郎”啊,哈哈)當然還有的版本說是種的不是瓜,是葫蘆。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連環畫版

其實,孟姜女並不姓孟,“孟”意為“庶長”,“姜”才是她的姓。“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可以單指一個人,也可以是一類人的通稱。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此點除文獻證據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壺為證(此壺為春秋時期齊莊公的大女兒姜蕾和丈夫田桓子無宇共鑄,以悼念田桓子無宇的父親田須無)。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洹子孟姜壺又稱齊侯壺,有甲乙兩器,發現於清代中葉,現分藏於上海博物館與國家博物館

再說一下範喜良,範喜良的原型是齊國大將“杞梁”,隨齊莊公攻打莒國,不幸以身殉國,屍體運送回齊國時,其妻孟姜奉夫棺,將窆於城外,乃露宿三日,撫棺大哭。

至於秦始皇,和孟姜女以及範喜良(杞梁)之間純屬“關公戰秦瓊”,沒有時空交集。在唐代之前關於孟姜女的故事中,秦始皇都沒有出現,直到唐代的貫休在《杞梁妻》中首次把三人拼接在一起,秦始皇才成了“背鍋俠”。

據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孟姜女的故事可以上溯到《左傳》。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

故事大意是,齊莊公四年(前550年)秋,齊莊公出兵伐衛、晉,奪取朝歌。前549年,齊莊公從朝歌回師,沒有回齊都臨淄,而是突襲莒國。在襲莒的戰鬥中,齊國將領杞梁戰死。後來齊莒講和罷戰,齊人載杞梁屍回臨淄。杞梁妻在郊外道路上迎接丈夫的靈柩。齊莊公派人弔唁,但杞梁妻認為自己的丈夫有功於國,齊莊公派人在郊外弔唁既缺乏誠意,又倉促草率,對烈士不夠尊重,便回絕了齊莊公的郊外弔唁。後來,齊莊公親自到杞梁家中弔唁,並把杞梁安葬在齊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郎家村東)。故事明文記載在《左傳》中,真實度比較高。《左傳》記述這個故事原意是褒揚杞梁妻在哀痛之際,仍能以禮處事,神志不亂,令人欽佩。

“哭夫”的情節是《禮記·檀弓》記載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劉向的《說苑·善說篇》加上“崩城”的內容,“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齊長城長清段

接著劉向《列女傳》又加上“投淄水”的情節,“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乃枕其夫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感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城為之崩。既葬,曰:‘我何歸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說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且哭崩五丈。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說整個杞城“感之而頹”。到西晉時,杞梁妻的故事已經走出了史實的範圍,演變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作品。

敦煌石窟發現的隋唐樂府中有“送衣之曲”,增加了“送寒衣”的內容。

唐代貫休的詩作《杞梁妻》首次將故事時間移動到秦朝時,並將“崩城”變成“崩長城”,“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逐漸地,杞梁由春秋的齊人變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後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別。

元代時中國的民間戲曲劇種十分發達,出現了很多雜劇大家和膾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這樣富有生命力和創作空間的故事,自然也成為戲曲創作的源泉。範郎的名字從範希郎、範四郎、範士郎、範喜郎到範杞良、範紀良、萬喜良,出現很多種版本,故事的情節也變得一波三折,與他們有關的其他人物,如出現了範喜良的母親範母,使故事日漸豐滿。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孟姜女哭長城木刻老唱本

明清以來,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間仍繼續發展演變。各地的口頭講述,把孟姜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或瓜)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姜兩家。“投淄水”在有的版本中演變成“投海”,加上了“龍王”這個角色,而且“孟姜女”最終沒有死,而是去了龍宮。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從最初的“杞梁之死”到現代的“孟姜女哭長城”,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滿起來的。不同的地方根據當地的民俗和民眾的不同興趣取向,對這個故事做了各種改造,使孟姜女的傳說呈現出極其強烈的地域色彩。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孟姜女哭長城簡譜

修築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從春秋至明,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徵了無數的民夫,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像孟姜女那樣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範喜良,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為了紀念孟姜女,在故事流傳區域紛紛修建孟姜女廟、孟姜女祠、孟姜女故居紀念館等人文建築。2014年,孟姜女傳說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附:

山海關孟姜女廟有一副奇巧楹聯,內容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相傳是南宋狀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國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疊音疊義,描繪了海潮漲落,浮雲長消的自然景象,顯示了自然界變幻多姿的景色,讀後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此聯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對聯的斷句則更妙趣無窮,反反覆覆,重重疊疊,耐人尋味。其讀法有多種,大家都怎麼讀?

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