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從美國進口大豆?

蟲141454729

最近,中美經貿關係日漸擦出火花,從上到下各界都在密切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不客氣,中國也準備好了反制的套餐。之前有人提出,如果特朗普膽敢對中國動粗,玩兒真的,對中國揮舞貿易大棒。那麼,美國進口中國的大豆就是中國反制美國的一個重要手段,美國的大豆種植農民將遭殃。

確實是這樣的。美國當前有兩大產業優勢,一是農業,包括大豆、玉米和小麥;二是高 科技產業。在農業當中,大豆佔了很大比例。目前,中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美國約有62%的大豆銷往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大,而美國地大物博,西部可耕種土地多,機械化水平高,大豆總產量多,出口價格也相對低廉。

最近,美國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家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如果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作為反制措施,中國政府可能對美國大豆徵收10%至30%的關稅。如果稅率在10%,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將下滑33%,如果稅率達到30%,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將下滑71%。

在以往美歐的貿易爭端中,農產品一直是美方的軟肋,而美國一直對其農產品進行高額的農業補貼。聽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大豆農已經自掏腰包,在特朗普經常看的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投放廣告,奉勸特朗普別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了。


小哥哥打算盤

1、美國是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和出口國。美國土 地、氣候、生產方式、基因技術等都是適合大 豆生長的。而美國對大豆需求不夠多。



2、國內市場需求旺盛 我國居民平均每年人均食用油數量為20升,國 產大豆每年是1000萬噸,絕大部分被用於豆制 的製作,如果不進口這9000萬噸的大豆去榨 油,食用油市場的缺口太大隻能由我國自行彌補。
在東北,大豆畝產是120公斤,國家需拿 出7.5億Z畝土地種植,問題是我國可用耕地只 有20億畝,拿出1/3種植大豆現實嗎?以中國 的人均耕地面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大 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從某 種意義上來說依賴國外的進口大豆已成為國家 默認的現實。

3、中美之間的貿易額是6000億,其中中國進 口1000億,出口5000億,逆差巨大。而中國進 口大豆約為140億美刀,基本上是非常重要支 點。少了這些,逆差更大。 國際間貿易,最好收支平衡,順差逆差太多, 都不是好事。


易經風水文化閣

【主要觀點:指望國產大豆完全取代美國大豆不可能,儘量提高豆農的種植收益比較現實】

關於這個問題,鍾情三農就簡單的為大家解釋一下吧,請大家仔細的看一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具體來說分別是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在價格、平均畝產和種植收益上全面落後於以美豆為代表的進口轉基因大豆。

國產大豆全面落後,處處捱打!

  1. 價格上,國產大豆收購價在3700元每噸,進廠價更高,而美豆的到岸價不過3300元每噸左右,進廠價遠低於國產大豆。

  2. 平均畝產上,國產大豆只有區區290斤不到,美國大豆已經達到了450斤,巴西大豆和阿根廷大豆平均畝產也明顯高於國產大豆。
  3. 種植收益上,國產大豆別說跟國外大豆比了,在國內甚至不及玉米,如果沒有生產者補貼,局部地區種植大豆甚至都虧錢的。

企業不願意用,農民不願意種,而消費者也不願意食用,這就造成了我國目前國產大豆“無人問津”,而進口大豆攻城略地的狀況,可以這麼說,在進口大豆麵前,國產大豆目前只能是苟延殘喘,偏安於一隅。

國產大豆現狀短期內無法根本改善!

相對來說,國產大豆的劣勢,就是以美豆為代表的進口大豆的優勢,而我們的劣勢和他人的優勢這種顯著的對比,一時半會還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國今後大豆消費依賴進口的這種現狀一時半會是得不到改善。

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突破了9600萬噸,而國產大豆總量也不過1500萬噸左右,國產大豆產能有限,還不及進口大豆的六分之一。

不過近年來是,我國將通過多種辦法來擴大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程度,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大大提高國產大豆的補貼。希望此舉能夠刺激國產大豆的復興吧!

指望國產大豆完全取代美國大豆不可能,就儘量提高豆農的種植收益吧。


鍾情三農

很多人可能有疑問,中國為什麼要從美國進口那麼多大豆!

首先,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是從貿易政策面和國內大豆實際需求量兩個層面來考慮的。

從貿易政策面上來說,中國自從加入WTO後,受到自由貿易條約的限制,所謂的自由貿易通俗的說就是沒有什麼適當的理由不能隨意限制自己國內的進口和出口。由於美國的大豆產量高、美國大豆補貼多、生產成本低,導致了美國大豆的出口價格比國內還要低,在自有貿易下,國內大豆加工商完全可以收購價格更低的美國大豆。

從國內大豆實際需求量上來說,國內的大豆生產量很難滿足國內的大豆市場消費量。主要不是豆腐、豆花等豆製品上的消費,甚至豆油都無足輕重。主要是在養殖上,中國對豆粕的消費量是巨大的。

中國如果要保證自己的生豬產量、肉類供給、雞蛋供給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豆粕來做飼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進口大量的國外大豆。

說完了大豆進口的必要性,我們再來說一下,為什麼非要從美國進口大豆呢?難道其它國家進口大豆不行麼?

其實,從2017年開始,巴西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大豆進口商。中國不僅僅要從美國進口大豆。但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像中國這麼大的大豆消費市場,又關乎到整個養殖行業的利益。大豆進口更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從美國和巴西等國家分開進口是國際上的通用手段。

那麼,如果不從美國進口大豆,把美國進口的大豆訂單轉移到巴西上,這樣可以麼?

可以是可以,但壓力非常大。

要知道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已經佔到巴西大豆產量的50%以上了。若是再把美國的巨大訂單給巴西,巴西或許也只能勉強供給。

而且風險性也是比較高的,一般不可能這麼做。

所以說,在大豆進口這一項上,中國可以選擇從其它國家進口,但要尋找更多的大豆種植合作伙伴,想一下子直接完全不從美國進口大豆,其實是有些不太現實的,對於經濟影響過大。


新農民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我猜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至少我也有同樣的疑問。

我做了一點點研究,美國人也同樣問這一問題,也有很多人有同樣的疑惑:)

大致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比較價格優勢。

從美國進口大豆比國內生產的大豆相對便宜很多。中國生產的大豆沒有轉基因,主要用於食品。 而進口大豆因經過基因改造,主要用於提取油脂和餵養農場動物。它們之間的差別不僅在於產量,而且本土大豆需要使用更多的勞動力,相對而言效率比較低。 而美國轉基因大豆可以極大規模和高度自動化的方式生產。 這導致進口大豆在成本尚佔有優勢,因此,在價格上也具備了比較優勢。對於經濟學熟悉的朋友來講,自然很容易理解為何中國願意從美國進口大量大豆了。

第二,巨大的貿易順差,美元外匯的使用途徑之一。

此外,由於巨大的中美貿易順差,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外匯。巨大的外匯既是巨大的財富,同時要需要考慮如何高效使用。因此,從美國進口部分物品可以減少貿易不平衡,又能合理利用美元外匯。然而,購買飛機畢竟是有限的,而高科技又受到了很多美國政府的敏感性和出口管制法律的限制,無法購買。而汽車等又並非屬於與國計民生有重要關係的物品,因為我們自己也可以生產。那麼,選擇美國的農產品就成為這一戰略實施的對象。而美國大豆由於規模化生產的高效,成本相對低,就成為中國逐年上升的進口貨物,尤其2018年逆勢上升。

當然,或許還有其他的考量,我們還不清楚。也許可以請與美國大豆相關的煉油行業的人士解釋解釋?

如有不準確處,歡迎大家指正。

謝謝!


舊金山灣區和北京902

現在的農村出現很多農民,即使大豆的價格很低賠本也要賣出去,防止積壓在手裡。然而中國卻要從外國進口大豆,為什麼中國不能從國內收購大豆,這樣既保證農民不會積壓資金,也不會外流呢?

實際上,國內的大豆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首先,中國對大豆有高需求,農業企業還會把大豆加工成墨汁,地毯料和生物柴油等商品。不僅如此,由於大豆富含無與倫比的蛋白質含量,如果把大豆碾碎,近百分之八十會變成豆粕,食用豆粕的雞🐔,豬🐷和魚🐟會迅速增肥。

其次,中國種大豆不划算,主要是因為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我國人多地少,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種植大豆這種低單產作物機會成本高。

第三,種單產高的糧食作物會更合理。合理的做法是種單產高的穀物,保證我們的口糧和大部分飼料糧,利用勞動力較便宜的優勢,種植人力耗費較高的蔬菜水果。

第四,美國大豆價格低廉更具有競爭優勢。由於農村化和機械化種植,美國大豆具有品質好和價格低廉的優勢。


跳舞的魚擺擺

我是個㚈行,不懂國際貿易。我認為中國進口美國的農產品是中美貿易的必然結果。因為大家知道中美之間的貿易存在很大的逆差,這是幾位美國總統頭疼的問題,總是想縮小差距。中國也為了減小順差一直努力。也是中美之間一直存在的貿易爭端。美國對華出口有很多限制,美國其實不是不想取消限制,而是不敢!一方面是政治因素,什麼都可以出口中國,那麼幾十年以後獨霸世界的可能不是美國了,另一方面,中國提出的條件是高新尖端產品出口到中國必須進行技術轉讓,也就是美國指責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的問題。所以美國肯定不會無條件對中國進行出口的!假如中美之間貿易沒有限制的話,最起碼兩國之間貿易接近平衡,甚至可能美國是順差。而能夠減小中美之間貿易逆差的主要美國商品也只能是農產品和石油天然氣以及洋垃圾。而美國的油氣價格跟中東和俄羅斯比沒有優勢,所以中國不會考慮把美國的油氣商品當為主要的進口來源。

當然中美之間的這場貿易戰最終還是以談判的方式結束。讓步大的肯定是中國。這是因為美國必究是我國的最大出口市場,而且我們對美出口商品多元化。所以我們不可能放棄美國市場!而且要進一步擴大美國市場,沒有一個國家不喜歡美元!中國也不例外!讓美國總統嚥下這口氣的唯一辦法就是從美國多進口農產品,油氣,洋垃圾!當然高端產品和軍民兩用的美國還是不肯出口到中國的!


江南海角


林海雪原185164327

中國進口大豆最主要原因是我國土地資源有限。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為9554萬噸。生產這些大豆需要5億多畝土地。如果全靠本國種植,那麼其它農作物種植面積將被減少。

為什麼要進口美國大豆?實際上國家進口大豆主要國家是巴西、美國、阿根廷。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量佔總進口數量的三分之一。而進口美國大豆原因有兩個。第一,進口數量有限。根據世界大豆進出口數據分析:巴西大豆出口佔43.2%,美國38.6%,阿根廷6.3%,巴拉圭4.3%。世界大豆進口國最大國家就是中國,佔了總進口量的62.8%,歐盟佔了10.4%。從這些數字分析,不進口美國大豆,市場上出口大豆只剩下了1-38.6%=61.4%。也就是說把這些出口國的大豆全部進口給中國還缺少1.4%。

第二為了平衡貿易差。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不是隨便的。按照世界貿易組織協議,兩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基本上是平衡的。如果只出口不進口或者貿易順差太大,那就是違反了協議。貿易逆差大的一方可以起訴。美國又是中國貿易伙伴最大國家。中國把一些工業產品出口給了美國,不進口美國大豆也得進口其它東西。而中國是大豆缺少國,美國又是大豆出口國,這樣做也是各有所需。


山野50

首先是剛需,大豆作為高蛋白的重要的糧食,其用途廣泛。可是中國大豆產量不足,為了滿足食品、飼料等行業需要,每年必須要大量進口的大豆,中國市場需求巨大!

二是高額的利潤。美國大豆產量高,出油率高,價格便宜,從美國進口大豆,中間商、美國豆農利潤豐厚!出油量這麼大的豆子為什麼賣這麼便宜?其中原因你懂的!



三是選擇進口美國大豆也有平衡貿易順差的一方面。中美貿易順差大美國方面對此頗有微詞,經常揮舞貿易大棒,為了減少中美貿易順差,所以選擇了把美國作為大的主要進口國。



我們暫且不論美豆是否安全!就美豆的大量進口擊垮了東北的傳統優質大豆行業,影響了當地老百姓的利益。對從美國進口大豆加徵關稅,實現大豆國產化!豈不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