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文徵明行書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上評論說:“ 待詔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字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文徵明於書法則是博飛專精的典範。文徵明的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鍾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


文徵明的行書大致可分兩大類風格:一是以王羲之《聖教序》筆意為主所寫的行書小品;一是以黃山谷筆意書寫的大行楷。他在形成這兩大類風格之前,同樣經歷過博採階段,他不僅搜遍儘可能見到的王羲之法帖,還深入臨習過顏真卿《爭座位》、《祭侄文稿》、《劉中使帖》、《瀛州帖》、蘇東坡《前赤壁賦》、黃山谷《經伏波神祠詩》、《竹枝詞》以及米芾、趙孟頫等行書大家的墨跡。

有時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樣,以蘇、黃、米等人的筆意書寫自己的詩文。當然他並未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入後知出,對古法進行了揚棄,最後求得適合己性的自家筆法。

文徵明的草書除學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學懷素、黃山谷的狂草。最常見的還是前一類小草,且時常融入他的小行書中,狂草作品很少,僅見他分別作於43歲、50歲、51歲的三件作品。

43歲應友囑作《東林避暑圖卷題詩》以黃山谷行書、狂草及蘇體行書各書詩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獨行溪上有懷》十七行,體由山谷及狂素。50歲所作《草書卷》則是學山谷狂草《竹枝詞》後有所得而擬其筆意所作。51歲所作《八月六日書事·秋懷七律詩合卷》則已脫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懷素神意。此幅與以狂草見長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遜色。

李登在此卷後跋雲:書家擬仿,雖極品皆可致力,所謂步步趨趨,惟草聖如顛素不可擬仿,何?危波以縱逸。而以擬仿,神先乖隔。故能逼真,所謂飄逸絕塵而膛乎其後者也。


文徵明的隸書作品不多,但他頗為自得。主要學鍾繇、梁鵠等。他有時以隸書作跋,如《跋範庵石湖詩卷》、《跋康裡子山書李白詩》等;也常作四體千字文;有時以大字隸書作引首。他的大字隸書與小字隸書大異其趣。 此外,他曾集漢隸書寫《漢隸韻要》可見他於隸書用功之勤,推廣此體也不遺餘力。文徵明的隸書雖不是他最擅長的書體,卻也是明代隸書風格的典型,恐怕與此舉不無關係。

文徵明的隸書雖不是他最擅長的書體,卻也是明代隸書風格的典型,恐怕與此舉不無關係。文徵明的篆書與其他書體相比算是弱項。但在寫篆書風氣沉寂的明代,他的篆書仍是相當難得而珍貴的。《藝苑巵言》由於文徵明常書千字文作日課,故其篆書自有相當的基本功力。

文嘉《先君行略》曾雲:“公平生雅慕元趙文敏公,每事多師之。論者的公博學,詩、詞、文章、書、畫,雖與趙同,而出處純正,若或過之。”由此可知文徵徵明不但詩文書畫皆絕,而且於書法一門亦篆隸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輩師友吳、王、李、沈、祝等更多能於篆隸兩體。因此,他能繼祝允明之後主盟吳門書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