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裴將軍詩》或稱《送裴將軍詩》,刻入《忠義堂法帖》,傳為真卿書,也有人認為系偽託。全卷二十七行,九十三字,具有劍拔弩張之勢,雄姿英發之概;神龍變化,氣勢磅礴。且融合各體,顧盼生姿,其間正書則如泰山之鎮,巍然屹立;行草則龍虎振威,不可逼視。此如一首狂飈曲,對裴將軍的豪放生命情調進行頌讚。

原文:

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賞析:

“裴將軍詩”傳為唐代顏真卿書,現有墨跡本和刻本傳世。刻本較多,以《忠義堂帖》最好。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評價:“顏真卿的《裴將軍詩》以漢分為魂,融合諸體,牢籠百態,裴旻劍舞活現於魯公筆端。欲醫草之輕浮,可於此貼中求之”。 清宮舊藏有墨跡本《裴將軍詩》,偽劣不堪,為後世按刻本偽造,不足觀。因"裴將軍詩"稿未署名,也未載於《顏魯公集》,更不見宋人著錄,故歷來對其真偽頗多說詞,莫衷一是。但是,"裴將軍詩"在書法藝術角度上來說,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奇品。說它奇,是因為此件作品雜揉了楷、行、草諸體,字裡行間轉接突兀,具有很強的刺激力和形式感。從筆法、結字及氣勢等方面來說,具有明顯的顏書特徵,筆力之雄厚,讓人很難想像非出顏魯公之手。"裴將軍"即是善於舞劍的裴旻將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劍聖”。顏氏或有意在書法中表現武術的律動,時而激越、時而靜止、將書法與武術的節奏結合起來。總之,這是一件很有個性、勁健雄奇、樸拙渾厚的書法傑作,正如明人王世貞所評"書兼正行體,拙古處幾若篆籀,而筆勢雄強健逸,有一掣萬鈞之力"。誠如斯言。


大字高清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名碑名帖|顏真卿行草書《裴將軍詩》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