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以形象生動、幻想奇妙、音響絢麗構成了一部情趣盎然的音樂童話

——管絃樂套曲《動物狂歡節》美學分析

向陽光

管絃樂套曲《動物狂歡節》,又稱《動物園大幻想曲》,是法國著名作曲家聖-桑於1885年起草於維也納,第二年春天,在布拉格旅遊期間完成的,是一部十分獨特的作品。獨特之一:樂器編制是由兩架鋼琴與9件樂器(小提琴2把、中提琴、大提琴、倍大、長笛、單簧管、木琴各1件)的室內樂組成 ;獨特之二:由多達十四首獨立的短小樂曲所組成的管絃樂套曲;獨特之三:作者大量採用通常被認為最不足取的單純音響模仿手法,可是卻富於美感,逗人喜愛;獨特之四:作品中不僅用了他本人以前的音樂主題,而且還引用了其他作曲大師的許多旋律,並加以誇張、變形、漫畫化。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這部套曲以靈活的旋律、典雅的和聲、華麗的管絃色彩而著稱。其豐富的表情、栩栩如生的形象,充滿著幽默諧趣,廣為世界聽眾所喜愛,幾乎是聖-桑作品中演奏得最多的樂曲。

《動物狂歡節》用童話式的擬人手法,漫畫式的筆調,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一群動物在狂歡節時的有趣的音樂形象。樂曲由十三首帶有標題的小曲及終曲組成:

1.序曲與獅王進行曲;2.母雞與公雞;3.騾子-一群急馳的動物;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8.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14.終曲。這部充滿幽默感的作品,形象生動,有些段落優美極了。只要聽過的人,都忘不了神氣活現的獅王、驕傲自大的公雞、嘮嘮叨叨的母雞、慢慢騰騰的烏龜、歡快活躍的袋鼠和笨拙地踏著三拍子舞曲跳舞的大象……特別是《水族館》,可以說是整個樂曲中最優美的段落之一:在用鋼琴描繪的水波中,長笛奏出了魚兒悠然自得地遊玩的身影,令人陶醉。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這部管絃樂套曲《動物狂歡節》是作者從動物園中得到啟發而創作的,在作品中對各種動物進行了細緻的描繪。他運用了一個別致的、以兩架鋼琴與一個小型管絃樂隊相結合的編制,根據每首樂曲的不同要求和情趣自由選用樂器的組合,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配器效果,使之成為一部雅俗共賞的名曲。《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該套曲有一個副標題《動物園裡的大幻想曲》,作曲家似乎欲蓋彌彰,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但是樂曲裡比比皆是誇張變形的熟悉旋律,諷刺意味昭然若揭,套曲的每一首描寫一種動物,只要看到這裡,把大象、烏龜、驢子和鋼琴家並列在一起,就會明白為什麼聖-桑不願意公演和出版這首作品。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他在生前,只允許公演套曲中的第13首《天鵝》,這是整套組曲裡最流行、最受人歡迎的一首,在世界各國膾炙人口,許多人只知道《天鵝》這首曲子,卻不知道它選自《動物狂歡節》,除《天鵝》之外,《動物狂歡節》的各首曲子到處是揶揄、嘲諷、戲弄和諧謔,對象都是音樂界名人和名作,甚至包括聖-桑自己的作品。有些玩笑開得過頭,也實在不好拿出來發表。在作者生前,除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為朋友演出過一次外,聖-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這部作品。1921 年12 月16 日,聖-桑去世,人們看到他的遺囑已經取消對這部作品的各種限制,在他死後的第二年才第一次正式完整地演出,演出後反響良好,深受人們的喜愛。自此以後,《動物狂歡節》便作為一套管絃樂組曲經常出現在各國音樂會舞臺上。聖-桑高壽,他86歲高齡,同代人都已去世,這時作品再發表出來不會擔心給什麼人造成傷害,也不會招致太多的非議和責難,以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了。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聖-桑為什麼要做出如此反常的決定呢?原因恐怕在於:從表面上看,這組樂曲是在用音樂彩筆對一群動物作直觀、形象的描繪,其實,它的內容遠不止於此。作曲家正是巧妙地借動物的神態,運用音樂上的誇張、變形甚至歪曲性的手法,對當時法國社會上存在的迂腐現象進行了辛辣而戲謔的諷刺,並把自己的藝術思想、主張和追求滲透在樂曲中。《動物狂歡節》這部作品雖然類似戲謔、玩笑的段落,但它們卻像警言一樣寓意深刻;《動物狂歡節》這部作品雖然有失莊重,但聖-桑在生活中卻不是個巧言令色的刻薄之人,非但如此,他在法國還享有很高的榮譽,獲得過法國榮譽勳團勳位,這是法國政府能頒給藝術家的最高獎賞。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整部套曲由十三個標題小曲和終曲組成:

1. 序奏與“獅王進行曲”

樂曲運用兩架鋼琴和完整的絃樂組樂器演奏,全曲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序奏。C大調,4/4 拍子,莊嚴的行板,十二小節。兩架鋼琴從弱轉強的和絃顫奏,是獸王出場的威武先導,再由高低音絃樂運用卡農手法奏出由短小動機組成的主題:

0 0 0 0 |5 #6 7 0 |5 #1 2 0 |5 #6 7 0 |

0 0 5 #6 |7 0 5 #1 |2 0 5 #6 |7 0 5 #1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我們雖然還沒有看到獅子的身影,但在絃樂組中已經可以聽到它那一陣強過一陣的咆哮聲。這時,主題由弱漸強並將音符時值增快一倍,最後引出鋼琴急速的兩部反行音階而結束。這是全曲的序引,好似描繪獅王威風凜凜的神態,使人感受到獅王由靜到動、從躺臥到起立的逼真形象。

第二部分:“獅王進行曲”。加快的快板、三部曲式,先由兩架鋼琴合奏模仿軍號聲,奏出四小節強烈節奏音型的前奏,這種合奏作為王公貴族出場的信號,我們都已熟知,而獸王呢,它居然也講究這樣的排場。隨之,這隻獅王便在威武的進行曲中出現了。獅王的出巡由主題的反覆進行來表現,它的儀仗隊(軍號合奏的模仿)經常跟在它的身旁。然後由絃樂奏出獅王主題:

6 3 3 3 |#4 . 3 2 3 |17 67 1 2 |7 - - - |

6 3 3 3 |#4 . 3 2 3 |12 32 1 7 |1 - - -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它運用了絃樂低音區的八度齊奏與有力的弓法,使主題顯得更加威嚴,活現獅王在傲然地走動。鋼琴和低音絃樂器的半音進行樂句,彷彿這獅王也不時用吼叫來顯示它的威風。樂曲中段又運用鋼琴雙八度半音的急速上行與下行,表現獅王發出的震人吼鳴:

34#4 5#56 #671 #12#2 |3#22 #117 76#5 5#44 |30

第三段在鋼琴的高音區再現獅王的主題,然後加以變奏形成結尾,最後獅王一聲吼叫,結束全曲。

2. 母雞與公雞

樂曲的演奏由一架鋼琴和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及單簧管等簡單的幾種樂器組成。全曲主要由一個象徵母雞下蛋時鳴叫的動機(見下例)發展而成。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真想不到小提琴能夠把母雞生蛋的叫聲模仿的這樣惟妙惟肖,這個動機是從拉摩的一首著名鋼琴曲引來的。當中出現過由單簧管演奏的三次模仿公雞的啼叫聲,這裡運用的模擬手法只有共同的節奏音型和大致的旋律走向,調性和旋律並不規範,只是幾聲啼鳴的效果,但亦與主題構成一定的復調關係。曲中沒有複雜的和聲,多少運用了一些卡農和其他復調手法,更多的是單旋律的獨奏。

母雞的動機和主題是C大調,4/4 拍子,中庸的快板:

11 11 11 |5 11 11 11 11 |5 11 5 11 |5

公雞的第一聲啼叫:

#4 01 |10 #40 7 - |7 . 65 #40 0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樂曲描寫了雞群中母雞此起彼伏的咯咯叫聲,偶然夾雜一聲公雞的啼鳴,鋼琴與小提琴的另一個音型讓我們聽到了公雞報曉。最後一隻母雞拼命急速地鳴叫,突然一個強和絃宣告全曲的結束。

3. 騾群——一群急馳的動物

(注:本曲譯名有多種,計有騾子、野驢或羚羊等,而原總譜中法文與德文的名稱亦不相同,法文是騾子、德文是野驢,聖-桑是法國作曲家,因此以法文為準)。

樂曲為c小調,4/4 拍子,急迫的行板,含有一定的寓意,全曲只運用兩架鋼琴演奏八度關係的音階和琶音結構的音樂,雙鋼琴飛馳般的快速演奏,好似騾子馳騁時的野性十足:

6713 2346 6713 2346 |6713 2346 6713 2346 |1236 #5672 1236 #5672 |1236 #5672 1236 #5673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它通過移調變奏,使音樂顯得非常熱鬧。有趣的是,這些樂句自始至終幾乎沒有變換過節奏和力度,彷彿描寫了一群無羈絆的騾子在競相急速奔馳的景象。喜歡挖苦人的聖-桑在這裡明確無誤地嘲弄那些在技巧上看來令人眼花繚亂的鋼琴表演者——這些人的音樂素質要是能夠像他們的運指功夫那樣靈巧伶俐,倒是會成為音樂家的。似乎又是告誡人們,那些不動腦筋只顧炫耀技巧的演奏,與這群沒有頭腦的騾子沒有什麼不同之處。聖-桑是一個地道的鋼琴家和管風琴家,因此,他對鋼琴演奏上那種刻板和機械的訓練特別反感,在這組作品的十四首樂曲中,他兩次把它當作一個諷刺對象,這並不是偶然的。

4. 烏龜

全曲只短短的22小節,由一架鋼琴從始至終輕輕地彈奏著三連音的和絃作為主題旋律的背景,和絃用密集排列與和聲連結,而且緩緩地一小節變換一次,其高音部幾乎沒有什麼旋律線,使音樂顯得十分安靜、平穩,既刻畫了烏龜行動的遲緩,又表現了它那堅韌不拔的精神。

主題旋律為bB大調,4/4 拍子,莊嚴的行板。由絃樂輕聲緩緩地進行齊奏:

1 - 24 32 |5 5 56 34 |2 2 24 32 |11 76 54 32 |

1 - 24 32 |5 5 56 34 |2 2 24 32 |15 23 1 0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它表現了烏龜從容不迫地緩緩爬行。這個旋律取自奧芬巴赫的喜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中的一首舞曲——風靡一時的《康康舞曲》,不同的是他將原來狂熱的急板放慢了無數倍,變成了遲緩呆滯的烏龜爬行。低音絃樂器演奏出烏龜詼諧緩慢地由遠而近地爬行,恰如不時地東張西望,偶爾吃一兩口路邊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態可掬。

5. 大象

這是一首圓舞曲,由低音提琴主奏著沉重有力的舞曲節奏,低沉的聲響加上舞曲的節奏,從音色、節律上造成一種沉重笨拙的感覺,一聽便使人聯想到大象扭動著那笨重龐大的身軀,顯得既滑稽可笑又形象生動。

樂曲是bE大調,3/8 拍子,莊嚴的快板,三部曲式結構。旋律具有濃郁的舞曲律動特點,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和變化結束。其主題如下:

5 1 1 |1 2171 |5 2 2 |2 4 |34 5 3 |12 3 1 |67 1 2 |2176 5 |

中間部分的主題:

3 5 |1 5 |43 2 4 |6 54 3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這個主題是作曲家取自柏遼茲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中《仙女之舞》的四小節主旋律,原曲在第一小提琴高音區演奏,本曲被改為由倍大提琴演奏,失去了原曲輕盈飄逸的情趣,而顯得渾厚笨拙,極不靈活。要是柏遼茲看到聖-桑如此糟蹋他的作品,會作何感想呢。

6. 袋鼠

全曲共20小節,由雙鋼琴交替奏出了跳躍性的音型,有兩個音樂素材:一個是c 小調,4/4 拍子,中速,由同一和絃構成的一連串上行與下行的琶音(見下例a),它帶有短促間憩和半音的倚音,形象地刻畫出袋鼠輕快而敏捷的身影,互相追逐、嬉戲,無憂無慮,恰與大象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頓音同休止符交替組成的輕捷跳動音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袋鼠驚人的跳躍本領,而穿插其中的停頓音型,似乎是在描寫袋鼠在跳動中不時出現稍為躊躇不前的片刻;另一個緊接在後面,由3/4 拍子構成的一長一短,處於不同音區的兩個和絃(見下例b),又彷彿是袋鼠機警地窺測周圍動靜時的緩慢跳動。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它的調性每次出現都有變化:

a.4/4 30 60 10 30 |60 10 30 10 |60 30 10 60 |

b.3/4 #4 - #4 |#4 - #4 |#4 - 4 |

全曲共分三個樂句,第二句基本是第一句的重複,只是變化了第二素材的和絃,第三句中的第一素材略有發展,又改變了第二素材的和絃,最後結束於e 小調主和絃。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7. 水族館

這是描寫水族館內大玻璃櫃中魚兒自由遊動的情景。全曲為a小調,4/4拍子,小行板,由單主題發展而成,共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反覆一次,第二部分為第一部分的模仿發展,最後有短小的結尾。結構清晰單純:

||:3 #2 3 2 |3 6 - 60 :||3 #2 3 4 |2 #1 2 3 |1 7 1 2 |7---|

||:03 0#2 03 02 |03 06 0 0 :||03 0#2 03 04 |02 0#1 02 03 |01 07 01 02 |0707|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上例高聲部的音樂主題由小提琴加用弱音器在高音區演奏,並用長笛的中音區予以重複,已使音色柔和透明,又加用“玻璃鍵琴”(注:“玻璃鍵琴”(Harmonica)一種類似鋼片琴的鍵盤樂器,只是用玻璃柱代替了鋼片)。它的音響像銀色的魚鱗在閃爍,兩架鋼琴奏出節拍交錯的反向琶音進行,展現了微波盪漾的水面、陽光在清徹的水中直射水底、千姿百態的魚群在悠遊,在這一成不變的節奏上,長笛和小提琴演奏著同樣純淨的旋律。主題後又接以由連續減三和絃構成的琶音節奏音群在兩架鋼琴上出現:

0 3#161 61#21 27#57 |5#6#16 16#46 4#575 #6535 |

#2#464 #5424 #1353 #4#212 |7242 3#1#61 6131 7230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鋼片琴以晚半拍的方式復奏主題旋律以及近結束時出現的多次滑奏,則有如魚鱗在陽光下閃爍的光點似的。表現出十分華麗、圓潤、流動地音響效果,更突出了魚兒在水中自如遊動的情景。這一切手法所產生的音響,都足以使聽眾婉如置身於水晶宮中一般。整個樂曲美麗得令人猶如身臨其境。

8. 長耳朵的角色

這是一首a小凋,3/4 拍子,自由速度,非常短小,只用小提琴模仿驢子叫聲的戲謔性的小曲。全曲由一個單旋律的動機(見下例)經過連續的變化構成:

30 |1 - - |7 0 30 7 - - |7 0 30 |7 - - |6 - 30 |6 - - |6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樂曲的戲謔性除音樂逼真地模仿驢子叫聲外,聖-桑把它稱為“長耳朵的角色”,或可譯為“長耳朵的貴人”、“大人物”之類的人格化了的名稱,再與第11首將《鋼琴家》直接列入動物的狂歡行列相比,好像都具有詼諧的諷刺意味。小提琴以特殊的方法齊奏,怪誕的聲響表現了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中一種驢頭人身的怪物在聲嘶力竭地鳴叫,這是聖-桑在諷刺那些饒舌的所畏藝術權威們。

9.森林深處的杜鵑

樂曲為E大調,3/4 拍子,行板。只用了兩種樂器,各表現一種音樂形象:雙鋼琴奏著柔美的和絃把人帶進了幽深的莽莽森林,和絃間運用保留共同音的和聲連結法,並不時地將一些小三和絃加臨時變音而成為大三和絃,還運用了鋼琴的弱音踏瓣,因此音樂顯得恬靜安詳,輕輕地表現出晨曦中森林深處的幽靜景象。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單簧管在整個樂曲中只反覆用了大三度關係的兩個音,杜鵑的啼聲在單簧管的模仿演奏下,栩栩如生:

單簧管:0 0 0 |0 #53 0 |0 0 0 |0 #53 0 |

鋼 琴:7 1 2 |7 - 7 0 |7 1 4 |7 - 70 |

單簧管:0 0 0 |0 0 0 |0 0 0 |0 #53 0 |

鋼 琴:7 1 2 |2 3 1 |3 2 1 |7 - 70 |

一種和諧寧靜的大自然與前一段的聲嘶力竭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心理感受。

10. 大鳥籠

樂曲為F大調,3/4 拍子,優雅地中速,活現了在龐大的房形鳥籠中,百鳥飛舞、爭鳴的生氣勃勃的景象。全曲用絃樂器奏出平穩但又偶有起伏的顫音作為背景,音響既柔和又富於生機。長笛則用三十二分音符飛快地吹奏著:

67676765 23232321 67676765 |23232321 67651235 135130 |

中部及尾部出現高低音連續的大跳、半音階急速上行及變化琶音,歡悅的百鳥齊鳴聲,表現出群鳥振翅高飛的畫面,其間不斷地有小鳥上下翻飛在跳躍地歡唱的各種神態和性格。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兩架鋼琴或出現切分的倚音、顫音及半音階上行,好像是鳥群掠過樹梢飛向天空……或以富有節奏變化的十六分音符及長顫音表現:

0777 70 |0777 70 |0 0 0 |0 34#45#56#67 1#12#230 |6 - - |

0333 0330 0330 |6 - - |0444 0440 0440 |,音樂形象完全把人引到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之中。其它樂器在兩架鋼琴上或形成卡農、或對答式的輪奏或齊奏。三種樂器層次分明地表現了不同的形象,但又協調統一地體現了主題構思。

11. 鋼琴家

這是一首4/4 拍子,中庸的快板,手指練習曲,它以五小節為一段,從C 大調開始:

1212 1212 1212 1212 |1234 5432 1234 5432 |123 4567 123 4567 |

176 5432 176 5432 |10 0 10 0 ||

然後半音依次向上移調,從C 移至bD、D、bE 三個調都各彈一遍,最後又有十小節的三度音階練習而結束。當中用絃樂加強每段的結束音,並在最後一段中改為連續有力地從屬音到主音的進行5 . 67 10,似乎表現了鋼琴家在練琴時是那樣認真和固執,然而這頻繁的彈奏卻毫無情感,它是那樣的枯燥、單調、缺乏表現,以致使人聽了覺得心煩。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車爾尼的鋼琴簡易音階練習在此反覆彈奏。我們知道,鋼琴家同擺在動物園裡供人們觀賞的動物,應該說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們也知道,那些只會沒完沒了地彈車爾尼的學生,可能是不大會有出息的。為了說明這點,聖-桑索性讓鋼琴反覆演奏這首車爾尼簡易練習曲,而把樂隊只限於小心翼翼地提供轉調的和絃而已。看來聖-桑對初學鋼琴者那樣拙劣的演奏是深惡痛絕的,他在這裡甚至把他們關進動物園去了。

聖-桑把“鋼琴家”列入這部作品,似太荒唐,其實作曲家把那些只知道機械鍛鍊手指而不去研究怎樣深入表現音樂內容情感的“鋼琴家”們列入動物的行列,這正是他具有正確藝術觀的表現。這種尖銳的戲謔對後來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12. 動物化石

這是一首2/2 拍子,快板,由ABACA結構而成的小回旋曲,主部音樂是bB 大調,作者曾用於他另一首管絃樂曲《骷髏舞曲》中的法國民歌:

6167 |1 0 46 45 |6 0 14 13 |4 44 4 4 |3 0

它用木琴演奏,那乾枯的音響使我們不由想起骷髏們跳舞時,枯骨相碰擊的聲響。第一插部用了作者的一首bE大調、2/2 拍子的小歌《明月之歌》:

12 31 |2 23 4 4 3 |3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及bB 大調的法國民間歌曲《啊!媽媽你會對我說嗎?》,它曾被莫扎特用作鋼琴變奏曲中的主題:

1 1 |5 5 6 6 |5 - 4 4 |3 3 2 2 |1 -

這兩首小歌在鋼琴和絃樂上以卡農復調手法相繼出現。

第二插部為bB大調、2/2 拍子,是用了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的羅西娜詠歎調的一個樂句在單簧管上奏出:

1 - |1 - - 1 |2 - 3 - |4 543 4 5 |3 - 0 1 |

4 - 1 - |6 - 1 - |5 - - -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這回,聖-桑不但嘲笑了別人的作品已經僵化和過時,也嘲笑了他自己。聖-桑自己的《骷髏之舞》中已為人們所熟知的那些白骨的聲響,現在用木琴乾枯但明亮的音色再現了出來;而同這些只剩下白骨一副的鬼魂主題相交織的,還有兩首古法國民歌的動機以及上述所摘自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羅西娜詠歎調的音調。所有這些曲調都這樣快就變成化石了嗎?

聖-桑把轟動一時的名曲和民歌片段選用在這首樂曲中,用以象徵化石的僵死、枯竭,其寓意究竟是什麼呢?這也許是很值得那些只講技巧、不論情感,或只知選用現成素材而忽視創造性的“作曲家”們的警惕和深思的吧!

13. 天鵝

樂曲一開始,鋼琴奏出明月映在水波上閃爍著粼光的背景,大提琴奏出溫婉舒展的旋律,表現了天鵝在碧波上緩緩浮游的神態,端莊而文雅,使人置身於一種崇高的境界。《天鵝》的魅力,使無數聽眾為之迷醉。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這是整套組曲中最為人們熟知、最受歡迎和流傳最廣的一首名曲,比如《不能說的秘密》中周杰倫在畢業音樂會上彈奏的就是這個主題的變奏。有人可能並不知道聖-桑寫過《動物狂歡節》,也不瞭解《天鵝》的出處,但很早便被《天鵝》迷人的旋律所陶醉。當然,這種情況在古典音樂中很常見。這首作品是作者在這部套曲中唯一允許在他生前可以演出的樂曲。這首大提琴獨奏曲曾被改編為大提琴獨奏曲、管絃樂曲、鋼琴、小提琴和長笛獨奏曲以及吉他二重奏等等,還被前蘇聯著名舞蹈家巴甫洛娃用作芭蕾舞《天鵝之死》的配樂。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樂曲是G大調、6/4 拍子,高雅的行板,由單主題發展而成的三部曲式,全曲從引子到結束共28小節。第一部分為單三部曲式結構,其第一段落主題如下:

1 7 3 6 5 1 |2 - 23 4 - 0 |6 - 71 23 45 67 |3 - - 30 0 0 |

緊接在第二句中從第二小節起進行了移調,中間段落運用主題的前兩小節進行模仿和變化而構成。

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的主題因素髮展構成:

5 3 1 6 7 1 |5 - 56 7 - 0 |4 2 7 5 6 7 |4 - 45 6 - 0 |

6 2 3 4 - 56 |7 - - 6 - 0 |6 2 3 #4 - 56 |7 - - 7 - -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再現了主題後,即進行變化發展,構成悠揚纏綿的尾聲。

樂曲的伴奏織體由兩架鋼琴奏著平穩、柔和的琶音:

||:3531 3531 3531 3531 3531 3531 :||

||:4642 4642 4642 4642 4642 4642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當各種不同性格、不同形態的動物全部出場之後,高貴神聖的天鵝才緩緩游來,清澈的湖水映襯著潔白美麗的“皇后”,在美麗和神聖面前,誰不肅然起敬?樂曲描繪了天鵝在碧透如鏡的湖面上悠然自得昂首遊動的神態,兩架鋼琴琶音伴奏,此起彼伏的音型,彷彿天鵝遊動時所帶動的漣漪水波在微微地盪漾,顯得那樣安閒和幽靜。不過,這裡只作背景作用,而它輕聲細語地烘托主題的敘述,使整個曲子既主次分明,又渾然一體。那極其優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輕緩地流出,它的主要旋律幾乎沒有什麼裝飾,但就這樣的輕描淡寫卻比華美的辭藻更適合於天鵝本身,也顯得更加一往情深。它那內在而略帶憂傷柔情的旋律,形象地刻畫了天鵝潔白高雅、不容侵犯的純真性格和情操。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14. 終曲

當美麗與神聖到來之後,真正的狂歡開始了。此曲才真正體現了樂曲的標題——動物的狂歡。作曲家將前面13首樂曲中最富於特徵和代表性的音樂主題或動機,進行了有趣的穿插和綜合,並加入了一個富有節奏性歡樂熱鬧的主題貫穿全曲,加強了狂歡的情緒。

該曲有迴旋曲的格式。主題為C大調,4/4 拍子,極快板:

30 30 30 30 |3 #23 65 43 |20 20 20 20 |2 #12 54 32 |

10 10 10 10 |1 71 43 21 |17 27 76 26 |65 #45 67 12 |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寓意深刻

在序奏的引導下,整齊而有節奏的狂歡主題隨即出現,這支舞曲性旋律在其反覆陳述過程中,還可以明顯聽到動物園裡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出來做最後的謝幕:快腿騾子搶先一步出場,母雞也緊緊跟上,然後是袋鼠,獅王督陣,至於烏龜和大象,像這樣疾快的舞步實在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它們卻在一旁手舞足蹈助陣,為整個場面的熱鬧增添了不少氛圍。樂曲充滿著生機、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平等與博愛,沒有物種界線、沒有強弱之分、沒有貴賤之別、沒有時空間隔……只有歡樂。最後,全曲在熱烈的氣氛中收束。

管絃樂組曲《動物狂歡節》是為兩架鋼琴和小型管絃樂隊而作,由13首標題小曲和一首終曲組成。作品中,作曲家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樂壇上的名作主題,以生動的形象、絢麗的音響、奇妙的幻想構成了一部情趣盎然的音樂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