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淮安與大運河

城水相依、相伴而生,

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基礎,

具有地利和先天之利。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讓千年運河煥發了新的活力。

歷史悠久、運河遺產富集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最早的人工運河邗溝,其北端位於淮安區末口。

  ●隋唐年間,溝通黃河、淮河的通濟渠東段也在淮安境內,見證了隋唐大運河的繁榮。

  ●明清兩代,漕運總督駐淮安府,河道總督駐清江浦,南船北馬、商賈雲集,成為運河沿線著名的“運河之都”。

【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大運河淮安段全長68公里(不含城區古運河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包含2處遺產區(清口樞紐、漕運總督遺址),1段河道(淮揚運河淮安段,包含裡運河、裡運河故道、古黃河、中運河、張福河)和5處遺產點(清口樞紐、雙金閘、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總督漕運公署遺址),遺產區和緩衝區面積超過1萬公頃,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遺產面積的七分之一。

  清口水利樞紐、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以及運河沿岸興建的公署、鈔關、船閘、驛站等運河文化遺蹟,加之因運河開鑿而衍生傳承,獨具運河區域特色的民俗、歌舞、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淮安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地位卓越、運河文化豐富

【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明清時期漕運總督、河道總督駐節於此,淮安在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樞紐地位凸顯,素有“天下九督、淮居其二”之稱,“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譽。形成了大運河上“漕運指揮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製造中心、漕糧轉輸中心、淮鹽集散中心”的重要地位,孕育了“地位卓然的漕運文化、中樞集成的河工文化、開放融合的淮揚文化”,為我市傳承運河文脈、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優質素材。

機遇疊加,發展前景廣闊

  當前,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和江淮生態經濟區三大戰略機遇在淮安疊加,為我市擺脫傳統產業遞次轉移的路徑依賴,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東融西拓、南聯北接”步伐,走好特色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由“跟隨者”向“探索者”轉變,理清了思路,指明瞭方向。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全面啟動,有效解決了淮安國家級戰略盲區問題,為我市實現跨越崛起注入了新動能。

  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過程中,我市將統籌推進運河遺產保護,重點保護好板閘遺址、清口水利樞紐、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等歷史文化遺產,彰顯運河特色風貌。

  加強運河遺產監測管理。優化提升淮安大運河遺產監測平臺,加快建成集管理、監測等功能為一體的大運河遺產數字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巡查制度,聘請運河遺產保護社會監督員,實現運河遺產巡查全覆蓋,確保全市運河遺產得到有效保護與管理。

  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針對十番鑼鼓、洪澤湖漁鼓、南閘民歌、馬燈舞、淮陰運河船工號子等與運河緊密相連的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事一策推進記錄性保護、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區域性整體保護等分類保護,建立運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名錄、瀕危項目名錄,謀劃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播場館(展廳、陳列室)、傳承基地和工作室,在做好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推動優秀非遺項目向產業化方向轉化發展。

  建設板閘遺址公園。加快實施板閘遺址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重點推進項目用地範圍內三元宮、朱家老宅、鈔關等文物遺存的修繕與整治,啟動建設中國船閘博物館、板閘遺址展示館,完成遺址公園景觀工程以及配套服務設施。

【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開展清口水利樞紐保護工程。做好清口樞紐核心區域碼頭鎮的地下遺存考古調查勘探工作,深入挖掘清口樞紐水工文化內涵,啟動清口水利樞紐碼頭鎮世界遺產小鎮規劃編制工作,對清口樞紐範圍內有代表性古民居進行搶救性保護與修繕,統籌做好清口水利樞紐遺址的綜合保護工作。

【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做好泗州城遺址及相關運河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蒐集泗州城遺址相關歷史文獻,推進香華門、觀音寺、靈瑞塔等重要遺蹟的考古出土文物的整理工作,做好申報泗州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相關資料準備;實施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提升工程,完善景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景觀綠化工程,挖掘第一山歷史文化資源,對第一山題刻、澗溝渡遺址等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利用。

【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實施洪澤湖大堤展示提升工程。啟動遷建洪澤湖文化博物館,通過在主要節點製作微縮模型,並輔以景觀小品和公共藝術品等,全面展示洪澤湖大堤的整體面貌,介紹與大運河遺產點段有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場景、傳統風物。

  實施王瑤卿故居保護提升工程。加強地方戲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修繕提升王瑤卿故居,提升展陳展示水平。

【關注】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洪澤湖大堤……

  推進清晏園(河道總督署)環境與服務提升工程。爭取國家和省文物部門支持,相關方案經審批後,重點修繕古建築,保護文史載體;提升布展工程,弘揚治水文化;優化水體環境,建設生態景觀;開展綜合整治,展示古典園林;優化服務保障,提升公共設施水平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