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識“酎”!酎酒,你聽過嗎?

“酎”【zhòu】是指經過兩次或多次復釀的重釀酒。

《禮記·月令》中有:“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的記載。

《玉篇》:“酎,醇也,釀也。”

《西京雜記》漢制:“宗廟臘月飲酎,用九醞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做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醞,一名醇酎。”

漢書《說文解字》記載:“酎,三重醇酒也”。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覆釀成的酒。

飲酒識“酎”!酎酒,你聽過嗎?

漢文帝時期規定:每年的臘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酒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侯人口數獻黃金助祭,酎金制度也由此產生。漢朝歷代帝王對酎酒推崇備至,並建立酎金制度,古今中外,一個國家專門為一種酒制定一部法律,是絕無僅有的。

在《楚辭-招魂》中,酎被反覆吟唱:“瓊瑤蜜勺,實羽觴些,挫槽凍飲,酎清涼些。華酎即陳,有瓊瑤些。”意為:美酒如蜜,裝滿了羽觴,撇開酒糟,取酒冷凍,酎酒醇厚又清涼。豪華的酒具擺開了,如玉的美酒正等著你來品嚐。

酎酒選用糯米、薏米、黍米、優質黑豆、大棗、黑芝麻為原料。

飲酒識“酎”!酎酒,你聽過嗎?

做酎酒有兩大要領:一是冬入、春釀、暑夏涼、收秋以後美酒香;二是“三忌、三避、六熟”。

三忌:一忌雜,選料要新淨幹;二忌生,煮料時,不可有生水、生料參入;三忌髒,一切人員和容器在使用前,皆要消毒去汙。

三避:一避糊,一切選料在蒸煮時,不可粘鍋、變糊;二避陰,發酵缸要充分接觸陽光,吸收光熱;三避動,發酵時,嚴禁隨意打開缸蓋攪動,及嚴防漏氣。

六熟即煮熟、搓熟、下熟、發熟、觀熟、攪熟。

酎酒口感純厚,色香俱全。細品其酒,酸甜苦辣香多味紛呈,具備開壇聞香、入口清香、回味留香之功;色澤溫潤勝琥珀;口感純正如甘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