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故事丨張營村張將軍的故事……

忠心報國張奇華

張奇華(1921-1988),原名張玉英,威縣張家營人。1938年3月,參加革命,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威縣三區區委宣傳委員、區委書記、冀南三分區青救會主任、地委青委副書記、臨清縣抗聯組宣部長、武委會主任等職。

威縣故事丨張營村張將軍的故事……

“4.29”鐵壁合圍冀南黨政軍機關突圍路線

1942年春,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滅絕人性的“4.29”鐵壁合圍、“5.1”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威縣由抗日根據地淪為敵佔區,再加上嚴重自然災害,鬥爭形勢極其惡劣。張奇華時任冀南三分區青救會主任,因吃樹皮、草根、皮帶患有慢性腸胃炎,渾身長滿疥瘡,但仍投身反“蠶食”、反“圍剿”鬥爭,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堅持開展游擊戰爭。一天,張奇華帶領區小分隊躲過日軍的鐵壁合圍,夜間進駐到一個小村莊,彈藥已所剩無幾,被日軍一箇中隊和幾十名偽軍包圍,大家準備好鐵鍬、大刀片準備殊死一拼。後經一位老和尚指點,探明瞭日軍埋伏的虛實,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向西南方佯裝突圍,另一路主力向東北方突襲,最終衝出了敵人包圍圈。“老神仙指點八路打鬼子”在當地傳為佳話。

威縣故事丨張營村張將軍的故事……

網絡配圖

解放戰爭時期,張奇華任晉冀魯豫四縱隊四十二旅和201師政治部營級秘書,隨軍作戰。1949年5月,張奇華所在部隊擔負解放安陽的艱鉅任務,他主動請纓協同戰士們打通民房,把繳獲鬼子的“92”步兵炮秘密推到最佳射擊位置,用僅有的4發炮彈發發命中目標,摧毀了敵人的核心碉堡,為主攻部隊掃平了道路,全殲安陽國民黨軍。這種火炮直接瞄準抵近射擊的攻擊方法,得到部隊嘉獎。

威縣故事丨張營村張將軍的故事……

建國後,張奇華先後擔任華北軍區炮兵政治部副科長、第六炮兵學校大隊副政委、北京炮兵科學研究室主任、炮兵工程學院辦公室主任、炮兵33師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張奇華同志脫去戎裝踏上西去“金銀灘”的列車,支援國防核工業建設,擔任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究基地––國營221廠基建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從此開始了“不能公開作報告,不能出國,不能說自己在什麼地方,不能說自己在幹什麼”(其同事“雙彈元勳”鄧稼先夫人許鹿希語)隱姓埋名的革命生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西北浩瀚的沙漠上空隨著一聲巨響騰起了巨大蘑菇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近二十年後,撥開歷史煙雲,“雙彈元勳”鄧稼先、王淦昌等老專家陸續見諸報端為世人矚目。當時,張奇華同志即與王淦昌共同擔任“596”某公關測試小組的負責人。“金銀灘”基地是前蘇聯專家選定的,出於保密考慮,中央決定建設新的基地,張奇華同志服從組織安排由西北轉戰西南,擔任“902”(二機部九院)基建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不久後,“文革”開始,林彪反革命集團直接插手九院,大批專家、幹部遭受迫害,張奇華被隔離審查、住進牛棚。直到1971年才重返領導崗位,先後擔任九院平反辦公室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政治部主任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