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眼中的“獨特人才”!戰鬥中失去左臂,仍繼續衝鋒!

毛澤東眼中的“獨特人才”!戰鬥中失去左臂,仍繼續衝鋒!

彭紹輝,1906年9月6日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1928年7月參加 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班長、中隊長、大隊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科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處長、旅長、軍分區司令員、大學副校長、分校校長、軍區副司令員、縱隊副司令員、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軍區參謀長、軍區副司令員、 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副總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參加了平江起義、 長沙戰役、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長征、 百團大戰、 呂梁戰役、 汾孝戰役、 隴東追擊戰、指揮隴南和四川金堂地區的剿匪作戰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歲。

毛澤東評價:彭紹輝是紅軍部隊培養出的獨特人才。


追隨毛委員的腳步

1906年9月,彭紹輝出生於湖南湘潭縣楊林鄉純和村一個貧苦家庭,幼時得舅舅資助讀了兩年半私塾。1926年,湖南的農民運動蓬勃開展,純和村和周圍的村子一樣成立了農民協會,彭紹輝的四哥是農民協會的委員長,於是跟著四哥一起參加農民運動,成了自衛隊的隊員。一天,毛澤東在楊林考察湘潭農民運動情況時,彭紹輝還聆聽過毛澤東關於農民協會的講課,那是他第一次見到毛澤東。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湖南軍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了“馬日事變”,鎮壓農民革命運動,家鄉的農民協會被迫解散,村民們人心惶惶。彭紹輝覺得家鄉的農民運動已經無法進行,為了尋求新的出路,他毅然決定離開家鄉,到韶山沖找“毛委員”繼續參加革命。臨走那天,他怕母親挽留,半夜起床想拿兩件衣服和幾個銅錢悄悄離開,但母親還是被驚醒了,在母親的呼叫聲中,他不忍回應,頭也不回地走向了屋外,在夜色中匆匆離去,就這樣開始了他的革命之路。

毛澤東眼中的“獨特人才”!戰鬥中失去左臂,仍繼續衝鋒!

彭紹輝

跟隨彭德懷參加了“平江起義”

離開家鄉的彭紹輝,四處打聽毛委員的下落。但不巧的是,彭紹輝從韶山到長沙,再輾轉到武漢,都沒有找到毛澤東,此時的彭紹輝已身無分文,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恰逢國民黨三十五軍在徵兵,他就去報名當了兵。

非常幸運的是,當兵一段時間後,彭紹輝被分在了彭德懷所在的三十五軍獨立第五師一團,團內已有以彭德懷為書記的中共秘密支部,團裡有共產黨的很多活動。在這裡彭紹輝被派到由共產黨人執教的隨營學校學習。

“父親參加農民協會時有個農民自衛軍袖標,當時他就帶著袖標去找毛澤東。在部隊有些人看到了,當時就善意的提醒他,這個紅袖標要藏起來,同時很多同志也知道了這個人是參加過農運的,就慢慢接近他,讓他參加共產黨的活動。當時他就驚訝這個地方也有共產黨,還有人給他宣講進步思想,覺得這個地方不錯。”談及父親革命生涯的最初,彭志強感慨,雖然沒有找到毛委員,但是參軍後受到了共產黨進步思想的教育,為他堅定地走革命之路打下了基礎。

毛澤東眼中的“獨特人才”!戰鬥中失去左臂,仍繼續衝鋒!

平江起義雕塑

1928年7月22日這天,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率部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次日,彭紹輝跟著隨營學校來到平江加入了戰鬥,這是他人生中的首次戰鬥,也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起點,自此彭紹輝邁出了他革命軍人的第一步。 “參加平江起義後,當年年底父親經黃公略介紹入了黨。”彭志強說。

失去左臂,周恩來同意他留在部隊

1932年7月,彭紹輝擔任第三軍團第一師師長,1933年初,不滿27歲的彭紹輝投入到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

出院後,組織上為了照顧彭紹輝,準備安排他去地方工作。彭紹輝當即表示:“我雖沒有了左臂,但還有右臂,而且還很年輕,還能同敵人進行戰鬥。只要國民黨反動派不消滅,我就不離開部隊,不離開戰場。”對他的懇切要求,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表示不同意。彭紹輝便去找周恩來。周恩來見彭紹輝意志堅定,於是答應了他,並勉勵他說:“紹輝同志,你雖然身體殘廢,卻要求再上戰場,這種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是可嘉的。好吧!你去繼續勇敢地戰鬥,爭取革命戰爭的勝利。”彭紹輝就這樣又回到了紅三軍團。在這年紀念“八一”建軍節大會上,彭紹輝被中革軍委授予二等紅星獎章。

毛澤東眼中的“獨特人才”!戰鬥中失去左臂,仍繼續衝鋒!

時任紅六軍參謀長的彭紹輝(中)

“一把手”也能打天下

沒了左臂的彭紹輝在部隊遇到了很多困難,在部隊要打綁腿、要打槍,領導要騎馬。要強的彭紹輝憑藉強大的意志力,克服種種困難,從頭開始,吃飯、穿衣、看書、打綁腿、騎馬、打槍,樣樣練習。為練騎馬摔得鼻青臉腫,最終騎馬、打槍都能跟常人一般無二。甚至到了後來打綁腿和打槍在部隊都非常出名,被稱為“一把手”。

彭紹輝的傷剛好,第五次反圍剿就即將開始。

父親接到了到興國縣“擴紅”的任務,“擴紅”的部隊當時稱補充二師,也叫“興國模範師”,是為迎戰第五次反“圍剿”,為一線作戰準備兵源的部隊。當時中央為各軍團劃分了補充區,各軍團的“擴紅”只能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興國縣就是紅三軍的補充區,也是彭紹輝此次的任務:彭德懷讓他去興國縣為紅三軍補充一個師。接到任務後,還很虛弱的彭紹輝就帶著一個警衛員一個衛生員到達興國縣,宣傳紅軍的思想、政策,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組建補充師的工作,兵力將近五千人。經彭紹輝訓練出來的紅軍戰士,受到前線的歡迎,有“興國模範師”的稱號。

“部隊光有兵不行,還需要有各級指揮員來使部隊正常運轉,但當時他就帶一個警衛員和一個衛生員。於是在擴充的過程中,他辦了一個學習班,培訓了一些骨幹。就這樣他把一個師給帶了回來,稱紅六師,父親任師長。”

任務完成後,彭紹輝又被調到34師當師長,先後指揮了硝石、黎川、將樂光明山等戰鬥,在光明山阻擊國民黨戰鬥中,他下頜骨負傷。因為此次作戰積極主動,圓滿完成了鉗制阻擊敵人的任務,彭紹輝和他的部隊受到了中革軍委的通令嘉獎。

1934年8月,彭紹輝被調往少共國際師當師長,受到了政委肖華和政治部主任馮文斌的熱情接待。少共國際師1933年8月5日成立,共有一萬餘人,戰士平均年齡只有18歲,主要擔負掩護和殿後任務。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湘江戰役中,少共國際師奉命在湘西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掩護主力渡過湘江。他們以一個團直撲全州東南的魯塘圩,配合紅五軍團佯攻以牽制全州敵人,另以兩個團和尾追的敵人死打硬拼,保衛湘江界首渡口。敵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況十分緊急,少共國際師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於是全師趕快收縮兵力,跑步渡河。彭紹輝和肖華率領主力渡河以後,發現還有一個團沒有過來,而敵人已逼近渡口。根據軍團部的命令,又不容許他們回頭去接應這個團。當他們翻越了大王山到達油榨坪集結時,這個團竟神奇地出現在面前。原來,他們被敵人切斷後,從層層包圍中殺開一條血路,奮勇搶渡湘江,甩開了敵人的尾追,並連夜強行軍趕上了師主力。湘江戰役中,面對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少共國際師拼死實現了戰略意圖,但官兵傷亡慘重,僅剩下2700餘人。

毛澤東眼中的“獨特人才”!戰鬥中失去左臂,仍繼續衝鋒!

1935年,長征途中紅六軍團領導合影,右起:陳伯鈞、彭紹輝、羅志敏、王震、劉導生、張子意。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進行了縮編,少共國際師被撤銷,彭紹輝被調到第一軍團的教育科任科長。彭德懷知道後就跟一軍團首長林彪商量,想要回自己的得力干將,於是他又被調往紅三軍團教導營當了營長。(韓俊俊 宋志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