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二十三名工人兄弟的生命安全

6月6日,7時25分。本溪南芬思山嶺鐵礦措施井口,數百人焦急地等待著。

“上來了!上來了!”

隨著吊罐緩緩升至地面,本溪龍新礦業公司鐵礦爆炸事故中受困井下並與救援人員取得聯繫的最後5名工人終於脫險。

親人們相擁而泣,在場者眼含淚水,山谷中掌聲迴盪。

1270米深井,歷時15小時15分鐘,安全升井23人。

國家應急管理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指出:此次行動,創造了千米深井成功救援的奇蹟。

這奇蹟,來自於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

這奇蹟,來自於國家有關部委的有力指導、大力支持。

這奇蹟,來自於省市領導的靠前指揮、科學決策。

這奇蹟,來自於社會各界的火速馳援、通力合作。

這奇蹟,來自於救援人員的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這奇蹟,來自於一個共同的信念: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思山嶺!思山嶺!

“嘭”!

6月5日16時10分,剛剛從井下上來休息的技術主管李洋,驚聞巨響。

“出事了!”

他第一時間衝出宿舍。此時,眼前一片狼藉。

這是一次嚴重的安全事故:近300公斤炸藥在井口爆炸,造成11人死亡、9人受傷,另有25人受困井下。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是:23名受困工友已同地面取得聯繫。

思山嶺!思山嶺!

不知名的小山溝,陡然成為焦點。工人的安全,更是各級領導心頭的第一牽掛。

中央領導同志迅速作出重要指示,對事故救援和善後處置提出明確要求。

德國,慕尼黑。正在出訪的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求發第一時間作出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傷員,立即開展井下人員救援,加強現場管控,避免發生次生事故,做好善後處置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嚴肅追責問責,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得到信息,立即作出批示,並於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通宵達旦,一線指揮。他強調,要全力以赴救援受困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全力以赴做好遇難人員家屬撫卹工作,盡心盡責盡力,有力有序有效地抓好事故救援的各項工作,確保救援工作有條不紊、井然有序、萬無一失。

國家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副部長付建華等部領導通過視頻,與前方實時連線、遠程調度,且立刻派出工作組,連夜奔赴現場,幫助研究救援方案、指導救援工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正在三公里外施工的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礦業分公司,組織專家和技術工人,火速趕到。

緊接著,沈煤集團紅陽二礦救護隊來了,中國有色紅透山銅礦救援隊來了,本溪市礦山救護隊來了,民間救援機構“藍天救援隊”也來了。

為了23名工人兄弟,各路大軍,雲集而來。

思山嶺,徹夜無眠!快一些!快一些!

一張礦井結構圖擺在領導和專家面前。

好深,1270米!即使“暴走”都要十分鐘左右。此外,井下共有三個作業區,-480、-960、-1010中段均有受困人員,分別為6人、5人、12人。

專家指出,如此複雜,實屬罕見。

怎麼辦?

兩種方案最為可行。

其一,用平時上下井的絞車。但需要修復供電系統、液壓站系統和清理井塔二層平臺。

其二,用穩車。但每次升降都要六七個小時,且極有可能中途發生故障。

綜合研判,指揮部決定,選“一”。

一聲令,迅即動。

修電、修機,來自電力部門、兄弟企業的技術人員同時上陣,尋找一個又一個故障點、拿下一個又一個攻堅點。

終於,23時,高壓電通了、捲揚機轉了!

但是,下一步更難!

平時,為了保證作業安全,防止墜物砸傷上下井的工人,吊罐上方安裝了一個“防護傘”。然而,因爆炸衝擊,大量厚重的鐵板和建築材料掉落在井架的二層平臺。此處的傘帽被卡死了。

還有,平臺空間狹小逼仄,清理過程中,不僅作業人數受限,而且輾轉騰挪受到嚴重限制,稍有不慎,後果便不堪設想。

指揮部決定,組織最精幹的力量,輪番上!

時間的指針不停地轉動,那嘀嗒聲彷彿是急促的鼓點,讓搶險人員一刻不敢停歇。

手劃傷了,算什麼?頭碰破了,無所謂!

肩挑手抬,爭分奪秒,不知疲倦。

指揮部內更加緊張有序,“坐鎮”領導一次又一次來到搶險現場,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做好防護;一次又一次召開會議,會商研判、運籌帷幄。

所有人,只有一個念頭,“快一些!快一些!”

6日凌晨4時,障礙物清理完畢。

終於可以下井了!我下去!我下去!

救援用的吊罐,形狀像個大水缸,最多隻能容納8人。

指揮部決定,安排兩人下井營救。

誰上?

“我下去!我下去!”

請戰之聲,不絕於耳。

“讓我們去吧!專業救援隊肯定也能把人救出來,但我們下井無數次,去哪個作業面找人,升降的速度怎麼調沒人比我們熟。”

自告奮勇的,是鐵礦工人李洋和宋明遠。作為多年同事,兄弟們的安危令他們的心一直懸著、眼圈一直紅著,坐立不安、水米難進。

就經驗來說,二人也確實是最佳人選。指揮部當即批准。

不是沒有危險!

在修復絞車的過程中,保護升降吊罐的傘帽切掉了,意味著他們要在千米的井道內“裸奔”。井內直徑800毫米的風筒圈、殘損的各種電纜,每一樣掉下去後果都十分可怕。

4時40分,吊罐緩緩下井,勇者無言,負重前行。

-480中段,到了。喊話、拋繩、固定,6名受困工友,在李洋、宋明遠接應下,全部上罐。

360米、200米、50米……在地面,操作手高頻率報告吊罐與井口的距離。

5時20分,第一批受困人員安全升井。一夜的忙碌、一夜的堅守、一夜的擔憂,在此刻,全部化為掌聲、淚水,盡情釋放、瞬間爆發。

李洋、宋明遠來不及休息。

-1010中段難度最大。這裡距地面最遠、人數最多、條件最惡劣。

到達井底,曾經熟悉的巷道,已經墜物成堆、積水成溪。

“我緊張得彷彿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李洋說。

“張學禹!”李洋、宋明遠呼叫著該中段負責人的名字。

“我在,我們都在!”

聽到回話,兩人興奮不已、淚溼雙眼。

6時11分、6時50分、7時25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與地面取得聯繫的23名受困人員全部獲救。

現場響起陣陣掌聲。唐一軍走上前去,熱烈擁抱李洋和宋明遠,充分肯定他們見義勇為的高尚精神,並要求新聞媒體積極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

旭日東昇,新的一天開始了。

清晨起床的人們,不會想到,剛剛過去的這個夜裡,思山嶺的生死營救是多麼驚心動魄、感人至深。

這是與“死神”賽跑的勝利,是“遼寧精神”的勝利。我們應該銘記這個夜晚:對逝者致以哀思,對勇士送上禮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