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黃渤、郝蕾、張譯、佟大為彪演技,《親愛的》讓人痛哭流涕

《親愛的》為大多數普通觀眾提供了一個最佳選擇。也許你會質疑,大過節的跑去看一場悲悲切切,痛哭流涕的電影,多添堵啊!而事實是,當影片結束,你從黑暗空間過渡到光明之地,會猛然意識到:這算不上一出悲劇,這分明就是生活。而人性,就在這130分鐘濃縮的生活之河中不疾不徐地映現出來。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在為了追求更完善的人生而努力,他們都有著樸素善良的動機,圍繞"尋子"這一中心事件,以自己的方式積極生活著。而影片之外,陳可辛作為"電影中產階級",也用不懈的努力,構建著一個導演關於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生態環境。

趙薇、黃渤、郝蕾、張譯、佟大為彪演技,《親愛的》讓人痛哭流涕

十年前,陳可辛選擇北上,這其中也有來自父親的血脈基因。陳父銅民,20世紀50年代末曾以華僑身份來到北京學習電影,由於各種複雜原因半途而廢。此後一生,也並未在業界名聲大震。兒子兜兜轉轉,起伏多年終得一席之地。從《如果愛》的票房失利,到《中國合夥人》的5個億票房外加五個一工程獎,陳可辛這一路走來,他對電影的上下求索,不足為外人道。而在此過程中,他亦總結出最為妥帖保險的方法論。

首先,必須使用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大牌明星,這是給予投資人信心的強有力籌碼。黃渤、趙薇領銜,另有郝蕾、張譯、佟大為、張雨綺等護駕,這個陣容足夠成熟——其中沒有徒有虛名的花瓶,選角兒不靠NC粉數量和微博轉發量說話,但又個個拿得出手,更何況還有郝蕾這樣的戲瘋子。事實證明,除了張雨綺,其他人的表現都配得上一個"贊"。然而,光有明星怎麼能行?《赤壁》《夜宴》《富春山居圖》……各種不堪回首的爛片歷歷在目,那絕對不是陳可辛導演會交出的作業。他足夠有信心,讓明星在電影中與觀眾產生"間離",給予他們所飾演的角色充分的陌生感——黃渤是搞笑的,所以這次他負責嚴肅;趙薇是美麗的,所以她必須洗盡鉛華。

趙薇、黃渤、郝蕾、張譯、佟大為彪演技,《親愛的》讓人痛哭流涕

從演員調度的層面而言,陳可辛堪稱大師。當被無力感裹挾的黃渤在深夜的派出所外嚎啕大哭,當憔悴不堪的農婦趙薇在深圳街頭被一群丟失孩子的憤怒家長胖揍,你會感到,這出戏,成了!至於郝蕾,不得不說,這位在我看來目前中國最好的女演員之一,已無需調教。舉手投足,情感控制,臺詞張力,全部都準確而自然。特別是開篇與黃渤鬥嘴一場戲,那大概是"如何演好夫妻吵架"這堂課的教材了。另外,張譯的土豪角色是一大驚喜。從前,他總是一副愣愣的好人模樣,不算一個能出"戲"的演員。而這一次,在群星之間,僅漁船上講故事、宴席上親鵬鵬兩場戲,就刷足了存在感。他把一個世故複雜同時仍懷赤子之心的爺們兒演活了。《親愛的》裡,每個主要角色都有著豐富的前史,影片所體現的正在進行時,是前史這座巨大冰山的一角。幸運的是,每位演員都對角色付出了理智與情感的努力,他們集體為觀眾奉獻了一場過癮的好戲。

當有了明星們保底,接下來就要講出一個好故事。太簡單不行,太先鋒更不行,無節操不行,做衛道士更不行——這故事要被大眾看懂,看透,並且帶有一定的批判性——這是很中產階級的訴求。他們希望以一種被普遍接受的,不激進的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中產階級又是最具人性色彩的,這也正是《親愛的》一個十分難得的品質。畢竟,我們早已厭倦了銀幕上的高大全和假大空,有血有肉的靈魂,才更打動人心。

趙薇、黃渤、郝蕾、張譯、佟大為彪演技,《親愛的》讓人痛哭流涕

影片選取了一個道德感極強的社會熱點事件"打拐"作為麥格芬,將人性逐一鋪陳在當代浮世繪上,供觀眾體味。這裡有不爭氣的丈夫和不認命的妻子、做大買賣的老闆、最原始的農村寡婦、家有瘋母的精明律師……在體制之下,他們共同面臨尋子難題,每一個個體做出的應對,都不盡相同,但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困境,讓生活回到正常的秩序之中。田文軍冒著被騙和被追殺的危險千里尋子、魯曉娟為了重新獲得兒子的愛絞盡腦汁甚至與中產丈夫離婚、韓德忠和樊芸在精誠所至鍥而不捨的同時接受坦然第二個孩子的到來、李紅琴為了領回吉芳做了一個母親所能做的一切包括獻出自己的身體、高夏則成為"人間自有真情在"註腳。而在個體積極生活的同時,體制一方所呈現出的,既有溫情(如同情田文軍的城管),也有冷漠(如24小時之內不能申報失蹤、準生證難辦等)。這種尺度剛剛好的微妙對立所折射出的,是中產階級對穩定的社會秩序、道德秩序和情感秩序的強烈渴望。一個時代道德本質其實是這個時代中產階級的全部自覺意識,我們有理由相信,電影中產階級者《親愛的》,能夠喚醒一部分願意被喚醒的人。

趙薇、黃渤、郝蕾、張譯、佟大為彪演技,《親愛的》讓人痛哭流涕

陳可辛說,他討厭正能量這個詞彙,但認同它所代表的含義。《親愛的》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以看似壓抑剋制的表象,向觀眾傳達出積極生活的態度,並且努力做到"好看"一商業電影的基本訴求。請允許我用導演的一段話作為收尾,因為它體現出一位電影製作者對電影本體的深深敬意:"我希望能夠有這個能力和運氣,拍出一部於我於觀眾都滿意的電影。更希望自己能夠有勇氣和智慧,可以穿越隨之而來的所有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