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業績承諾均未完成,泰華智慧年報披露前夕宣佈摘牌

两次业绩承诺均未完成,泰华智慧年报披露前夕宣布摘牌

未完成業績承諾的泰華智慧,近日宣佈將從新三板摘牌,去年新增應收賬款和存貨約兩億元。從上半年情況看,泰華智慧應收賬款週轉率大幅下降,公司坦言客戶回款未達預期水平去年新增約兩億應收賬款、存貨

在即將披露年報的關口,泰華智慧突然宣佈將從新三板摘牌,而此前其披露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去年總資產新增3億元,主要是應收賬款和存貨

泰華智慧本月4日公告稱,根據公司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擬向股轉系統申請從新三板終止掛牌,目前該議案已通過公司董事會審議。

作為濟南規模最大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泰華智慧成立於2002年,2015年12月掛牌新三板,去年12月底完成第二輪增發,公司創始人馬述傑在增發後持股26.99%,依舊是第一大股東。

從業績來看,據泰華智慧2月披露的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54億元,同比增長11.06%,淨利潤7118萬元,同比增長13.48%,總資產10.49億元,同比增長49.2%,淨資產5.74億元,同比增長57.69%

對於資產的大幅增長,泰華智慧解釋稱,這主要原因是兩次增資導致貨幣資金增加,以及年內業務擴展、營業收入增加等原因導致的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增加所致。

山東財經報道瞭解到,泰華智慧去年兩次定增時間分別是6月和12月,募集資金共計1.47億元,而去年新增總資產金額為3.44億元,若參照年報上述表述,公司年內新增應收賬款和存貨總額約為兩億元。

應收賬款週轉率大幅下降

由於泰華智慧未披露2017年年報,所以尚無法確定其應收賬款的具體數字,不過從2017年半年報來看,兩項指標已出現了大幅增長。

半年報顯示,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泰華智慧應收賬款規模已達3.94億元,同比增長79.91%,已佔到總資產的50.63%,應收賬款週轉率從2016年同期的0.64下降至0.39,賬款收回速度大幅降

對於上述應收賬款未計提壞賬原因,泰華智慧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該款項用於政府 BT 項目建設,合同約定單項工程竣工移交後 6 個月內支付回購款,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賬面價值基本相符。

據瞭解,泰華智慧掛牌交易以來,昌樂縣人民政府一直是公司最大的客戶,2015年和2016年,泰華智慧對該政府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6億元和1.77億元,佔公司年度銷售額的51.34%和43.18%。

對此,泰華智慧在年報半年報中也多次披露風險,坦言公司依賴政府採購,若受宏觀經濟形勢或其他政策因素等影響,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推遲或減緩對智慧城市的投入,將對公司的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回款未達預期或致資金鍊緊張

在最大客戶遲遲未能回款的背景下,泰華智慧資金鍊也變得頗為緊張。

據2017年半年報披露,泰華智慧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6685.16萬元,與2016年同期的-1908.97萬元相比,淨流出增加 4776.18萬元

對於這一變化,泰華智慧表示,主要原因是銷售商品、提供服務項目回款未達預期,相應款項將會在下半年集中結算,導致收到的現金較上期相比大幅減少7011.07萬元。

為了儘快“補血”,馬述傑一直在質押自己的股份用於貸款,2016年以來,累計質押2717.25萬股,佔到泰華股份總股本的29.22%,而馬述傑持股總數為29.74%,幾乎相當於全部質押。

同時,泰華智慧去年4月和9月啟動兩次增發,累計募集資金1.47億元,其中第一次定增主要用於員工持股計劃,第二次募集資金的1.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性,2800萬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兩次業績承諾均未完成

此前,資本市場多有泰華智慧欲轉戰IPO的消息,不過公司方面未做正面回應,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機構投資者一直希望泰華智慧儘快上市,但馬述傑給出的業績承諾卻一直未能完成。

據泰華智慧轉讓說明書披露,馬述傑與煙臺城智、西安航天、江詣創投等約定業績承諾,2014-2015年公司淨利潤合計不低於1.1億元、2016 年底前在A 股上市。同時,還與恆泰資本承諾 2015-2016年淨利潤合計不低於1.32億元,2017年底前在A股上市。

從業績承諾完成情況看,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2014-2016年,泰華智慧分別實現淨利潤3028萬元、5075萬元、6273萬元,前兩年合計8103萬元,後兩年共計11348萬元,業績達成率分別是75%、86%,未完全達標,且3年中一直未披露招股說明書

按照此前約定,上述機構投資者有權要求馬述傑回購泰華智慧股權,但這對資金已非常緊張的泰華智慧,以及將股權悉數質押的馬述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好在去年11月,泰華智慧公告稱,馬述傑與上述六家股東陸續簽訂了《關於解除部分條款的協議》,解除了業績承諾、業績補償、股權回購等條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