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世界害蟲日:農業病蟲害防治未來還可以這麼做!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全球化與城市化快速發展,害蟲對於人類的生活、生存都產生了巨大的危害。全世界約有300-1000萬種昆蟲,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就農業領域來說:玉米有200多種害蟲,蘋果有400多種害蟲,松樹有170多種害蟲,主要有蚜蟲、蝗蟲、薊馬介殼蟲、米象,牛虻等。有害微生物包括真菌、病毒、類病毒、立克次體和線蟲等。農田雜草約有5000種,我國約有580種。

據保守估計,我國每年糧食總產量為4500億~5000億,每年因害蟲造成的糧食損失佔總損失的近30%,直接經濟損失20億元以上。蟲害不僅造成了糧食減產和食品汙染,還間接造成了病毒傳播,使人致病,嚴重危害人群健康。

6月6日世界害蟲日:農業病蟲害防治未來還可以這麼做!

由此可見,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食品是多麼來之不易。面對病蟲害所帶來的威脅,在農業生產上我們要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即未來智慧農業體系。

6月6日世界害蟲日:農業病蟲害防治未來還可以這麼做!

未來智慧農業體系

利用極飛地理C2000智能測繪無人機,可以對農田、果園進行圖片數據採集,基於極飛智能農業管理系統,利用人工智能(AI)圖片識別技術,通過對長勢好與不好作物圖片進行大量對比,AI能學會做“植物診斷”。比如某棵果樹,葉子偏黃,可能是得了某種病蟲害。然後再根據葉子的顏色深淺,以及其他細微症狀,分辨出是什麼病蟲害。

6月6日世界害蟲日:農業病蟲害防治未來還可以這麼做!

AI識別果樹

6月6日世界害蟲日:農業病蟲害防治未來還可以這麼做!

將C2000智能測繪無人機和FM1採集的數據,包括高清圖像、環境數據、植物生長和病蟲等信息一一在農業大數據管理系統上呈現。它可以查看到歷年來農產品的生長情況、病蟲害記錄、產量數據等等,這些信息既能為農戶增產增收提供依據,又是消費者安心消費的定心針。

6月6日世界害蟲日:農業病蟲害防治未來還可以這麼做!

農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管理化,不僅能節省大量的人力投入,還能減少因病蟲害而產生的經濟損失,提升生產效率,最終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微博@極飛科技,有深度的農業科技資訊,歡迎與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