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瓷都·夾江”轉型升級目標劍指500億級產業集群

西部瓷都·夾江”轉型升級目標劍指500億級產業集群

石墨烯陶瓷展示品。

西部瓷都·夾江”轉型升級目標劍指500億級產業集群

高端陶瓷生產線。

西部瓷都·夾江”轉型升級目標劍指500億級產業集群

高端陶瓷生產園鳥瞰圖。

煉造“金剛鑽”幹好“瓷器活”

□梧桐 (圖片由夾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素燒窯爐不斷“吐”出陶瓷素坯,施釉生產線對瓷磚施釉、噴墨印花,瓷磚輸送線轟隆作響……5月28日,走進夾江縣經濟開發區盛世東方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世東方”),足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一眼望去卻不見幾個工人。

“這三條都是先進的現代化陶瓷生產線。”夾江縣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當地陶瓷企業代表,盛世東方的更新換代正是夾江陶瓷產業綠色突圍的一個縮影。

從1987年點燃第一把爐火到1999年成為全縣首個培育成功的支柱產業,從2004年獲得“中國西部瓷都”的美譽,再到如今年產能達到5.58億平方米,佔全省的77%、全國的7%,帶動色釉料、機械加工、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壯大,以建築陶瓷為特色的夾江陶瓷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第四大傳統陶瓷產區,上下游吸納從業人員10萬餘人,夾江陶瓷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30年風雨歷程。

如今,國內建築陶瓷行業產能過剩,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整個建築陶瓷行業處於優勝劣汰的“洗牌”階段,夾江陶瓷也走到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幹好“瓷器活”的“金剛鑽”如何煉造,才能為“西部瓷都”書寫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A

“強身健體”

淘汰落後產能陶企全部“煤改氣”

“十幾年前,夾江許多工廠的車間裡瀰漫著厚厚的粉塵,牆壁都染黃了……”夾江陶瓷協會秘書長寧安全清楚地記得過去建陶企業生產時的場景,而現在的夾江縣,煙囪林立、煙氣刺鼻的現象已難再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明顯增多,“夾江藍”時常出現。

變化,得益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高壓治汙”,尤其是去年夾江縣在全國率先開展陶瓷企業“煤改氣”。

“高峰時期全縣有100餘家陶瓷企業生產線200餘條,多數修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窯爐普遍短窄、產能低、能耗大,夾江陶瓷很快就面臨發展瓶頸。”寧安全坦言,如今市場已經變了,企業如果不主動去變,遲早要被淘汰。

為此,夾江縣鼓勵企業抓住全國陶瓷產業“洗牌”契機,以節能減排為抓手,進行技術與設備改良,創品牌提品質,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生產一平方米的瓷磚,使用天然氣雖然比煤氣成本高兩成,但傳統的煤氣燃燒後,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而天然氣燃燒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且天然氣燃燒的熱值要比煤氣高得多,能耗更少。”盛世東方副總劉秋明介紹,去年4月公司停用了原有的3臺煤氣發生爐,改為使用天然氣,還對現有陶瓷生產線進行了技改升級,“現在,瓷磚從原料到燒成、施釉再最後出成品,近2公里的‘旅程’,幾乎全部通過機器來完成,生產能力是過去的兩倍,但用工還有所下降。”

據夾江縣經信部門消息,截至目前,夾江縣工業用氣月供量是250萬立方米,能源供給十分充足,生產要素保障到位。 夾江陶瓷產業的倒逼升級,從數據上看更直觀:近4年,夾江縣技改、新建高端陶瓷生產線32條,總投資40多億元,淘汰落後、老舊生產線43條;去年以來,全面停用煤氣發生爐271座,使用天然氣的陶企增至81家,新建生產線勞動生產率提高40%,綜合生產成本降低20%,綜合能耗下降8%。

B

“舒經活血”

產品推陳出新龍頭企業謀市場

通電9分鐘有熱感,28分鐘室內溫度上升6℃,電能轉化率達90%……除了傳統的陶瓷產品,盛世東方總經理陸文傑還展示了一款地暖產品——安德蓋姆石墨烯地暖瓷磚。

因為“黑科技”石墨烯的加持,一片傳統陶瓷瞬間脫胎換骨。近年,盛世東方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建築研究設計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並於去年5月成立四川省安德蓋姆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石墨烯地暖瓷磚、牆暖畫等系列石墨烯供暖產品,銷售足跡遍及國內20多個省市及北美市場。

“陶瓷產業由於門檻較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導致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在夾江縣經信局負責人看來,創新才是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夾江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打造綠色智慧陶瓷特色產業集群,鼓勵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功能性陶瓷、文化陶瓷、工藝美術等附加值產品。

敢於打破常規,推陳出新的不只是盛世東方。新萬興瓷業的“碳纖維地暖磚”已攬獲多項國家專利;明珠陶瓷企業科研團隊一次次攻克難題,累計開發出了3D噴墨仿古磚等38個專利產品;建輝陶瓷研發的陶瓷薄板採用獨創特殊陶瓷生產技術,可節約60%以上原料和50%以上的運輸成本……

因為創新,夾江陶瓷企業得以“舒經活血”,生命力不斷迸發。

C

“華麗轉身”

陶企“退城入園”發揮產業聚集效應

作為夾江陶瓷的發源地,漹城、甘霖、黃土三鎮匯聚了夾江產區近50%的陶瓷生產企業和陶瓷生產線。但夾江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劇了與附近陶瓷生產企業間的矛盾,其中環保問題尤為突出。

為破解困擾多年的“陶瓷圍城”問題,早在2013年,夾江就規劃了高端陶瓷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場所。該園區屬於夾江經濟開發區,除建築陶瓷外,還著力發展包括衛生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等多元化高端陶瓷產業項目。目前,以盛世東方瓷業為代表,夾江經開區內已入駐了新中源、米蘭諾等知名建陶企業,傳統陶瓷產業正在一步一步實現“華麗轉身”。

去年5月,夾江縣委、縣政府印發《夾江縣陶瓷企業“退城入園”實施方案》,要求在2017-2018年,全面實現園區外陶瓷企業“退城入園”,累計完成投資100億元,園區工業集中度達80%。

作為夾江陶瓷產業提檔升級“引擎”,夾江對園區內水、電、氣、道路等基礎設施均實施嚴格把關,堅持以高起點高標準打造,而“退城入園”項目必須在建設佈局、規模、工藝和裝備、質量管理、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多方面符合要求。

5月28日,位於吳場鎮的夾江高端陶瓷工業園區內,在建項目現場處處熱火朝天,陶瓷企業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生產線流轉不停,一派繁忙的生產建設景象。截至目前,夾江“退城入園”陶瓷及玻璃製品企業共計44家,其中23家已停產或轉產發展、15家計劃就地轉產或關停,而興泰和、米蘭諾等6家陶瓷企業已啟動實質性“退城入園”建設。

“引進高端企業,能推動優質資源及優勢產業集聚,高陶園正成為夾江陶瓷產業發展新窪地。”夾江經信局負責人表示,西部國際陶瓷城正抓緊建設,擬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陶瓷產品的西部交易中心,搭建東陶西移、南陶西移的橋樑……“西部瓷都”正以超常的速度,推動夾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走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之路,一個特色鮮明的“中國西部瓷都·夾江”陶瓷產業集群已形成,力爭到2021年集群產值達到5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