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要尊道而行?《道德經》的智慧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為什麼人們要尊道而行?《道德經》的智慧 第六十二章

這段話的意思是:道為萬事萬物的起源,深藏著天下萬物興衰強弱的玄機。遵道而行的人,將“道”當作寶貝一樣珍視、奉行,不善於遵“道”而行的人,由於“道”的存在而有所依靠和護持。合乎“道”的語言可以得到世人的一致共鳴,得到世人的尊崇;合乎“道”的行為可以令其得到世人的擁戴。就算人們不懂得如何遵道而行,也沒有人會被“道”所拋棄。因此,天子即位,三公履職,即使舉行先奉拱璧,後奉車馬的禮儀,我看都不如奉上“道”來作為獻禮更合適。古時候人們特殊尊崇“道”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在於:遵道而行,有追求就會得到;尋道而行,即使有罪過也會被赦免。故而道才會被世人所尊崇。

為什麼人們要尊道而行?《道德經》的智慧 第六十二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