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隨口的一句 卻讓父母上了心

我們隨口的一句 卻讓父母上了心

爸爸老是抱怨,“這雙鞋穿了這麼久了,咋個突然開始磨腳?”

媽媽也會嘮叨,“這兩天老是睡不好覺,感覺有點上火。”

……對於父母的重重複復,我們常常無動於衷。

然而,你說好久沒吃回鍋肉了,下次回家,飯桌上是不是一定會有這道菜?

你說自己家裡缺了個什麼東西,他們是不是馬上買好後就給你親自送來?

我們的隨口說說,往往讓父母大動干戈。

他們就是這樣,總是千方百計想要滿足我們的願望,即使是他們不曾瞭解的、陌生的、一無所知的領域,也會想盡辦法去幫我們實現。

隨口說了句想吃小土豆

我爸就悄悄開了一片荒

我從小愛吃土豆,特別是每年土豆新上市時,我媽媽煮飯的時候,總喜歡放點小小的土豆,再加一點熬豬油剩餘的油渣兒。等到我放學後,我還沒進家門,就能遠遠地聞到一股夾雜著土豆和米飯氣息的香味。至於鍋裡的鍋巴,更是我的最愛,朝鍋底的一邊焦黃得已分不太清楚土豆和米粒,而另一邊的土豆或米粒還依稀可辨,咬上一口,一邊是焦脆,一邊是軟糯。這一鍋飯,不需要菜都可以吃上三大碗。

後來慢慢的,菜市場的土豆變得越來越大,有時候買一個土豆都能做一大盤菜,但不知道為什麼,入口都比較“沙”,吃起來頗覺寡淡無味。想買點以前那種土豆,還真的很難,尤其是鵪鶉蛋大小的小土豆,根本不可能在菜市場買得到。我媽也搖搖頭,“大土豆個子均勻,產量高,以前那種土豆,產量低不說,大小不一,選起來麻煩。而且但凡小點的土豆,都被串串店、燒烤店的老闆包了,我們根本不可能買到。”

記得去年秋天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人出門秋遊,路過附近一個小鎮,在集市上看到當地農民擺著自己種的土豆售賣,這土豆大的不超過雞蛋大小,小的只有鵪鶉蛋大小。哎呀,好久沒有看到這種土豆了,我如獲至寶,連價都沒有講,就把他提籃裡七八斤土豆全部買下。

這些迷你土豆的味道果然比大土豆好,煮熟了簡單放點佐料拌上,小小的土豆,入口即化,帶著鹹、辣、酸、香一路直奔到胃。我邊吃邊感嘆,“現在吃點這種土豆,真的要憑運氣啊,誰知道什麼時候才又遇得到呢?”

上週週末,我媽從郊區老家進城看孫女,提來一大口袋小土豆。我驚喜慘了,連忙問她在哪裡“淘”到的?她笑著說,你老爸去年年底種的,今天上午才挖出來,新鮮吧?

老爸種土豆?開什麼玩笑!細問我媽才知道,去年秋天我吃土豆說的那句話,老爸在一邊聽了去,就當了真。他悄悄留了一些土豆做種,然後在小區外的荒坡開闢了一小塊地,自己研究種起了土豆。據我媽說,我爸擔心土豆長得太大不好吃,都沒用太多肥料,主要就用草木灰來當肥料。幾個月後,土豆收穫了,老爸把最小的土豆選出來給了我,一口氣讓我媽帶了十多斤來,並表示地裡還有……

這些菜市場買不到的土豆,可以煮熟了拌著吃,也可以像小的時候那樣做一鍋土豆燜飯,只是如今都是電飯煲煮飯,鍋巴的感覺是找不到了,即或如此,味道也不是市場上那些外地大土豆可比的。老爸還送了一些土豆給鄰居朋友,都獲得好評,這讓他非常開心。那高興勁兒,堪比炒股遇到一個漲停板。前兩天打電話時,他已經表示今年還要繼續種土豆,而且準備到附近鄉村,跟農民好好討教討教。(花椒)

全家都是霸道又暖心

害我再不敢隨便開口

我的母親要是放到熱播電視劇裡,角色一定是會讓迷妹尖叫的暖男,就是那種女主角隨便站在櫥窗前讚歎了一句,“哇,這條裙子好漂亮啊。”然後就辛苦攢錢一個月,為她買下了那條裙子的那個人。

然而我,作為她散發母愛的惟一對象,有時候是吃不消的,因為我隨口的一句話,都會變作她綿密又執著的愛。

去年,單位體檢,我有一項指標數據過高,醫生建議多吃蔬菜,少油少鹽。回家之後,坐在飯桌前的我,指著我媽做的西蘭花隨口點評:“西蘭花很不錯哦,可以清理血管,提高免疫,而且我覺得炒出來味道也好。”

這句話就這麼被我媽聽進去了,入心入腦。於是從那天開始,我每週末回家吃飯,桌子上必有一道菜是清炒西蘭花。而且這道菜,她和我爸都不得吃,是專門為“覺得還不錯”的我一個人而炒的。所以,我每次都要一個人吃完一整朵西蘭花!如果我不吃的話,我媽就要吼:“你自己說你喜歡吃這個,我才給你弄的哈!”就這樣,吃西蘭花的日子還在持續。

就是這麼規律的被西蘭花餵養,導致我現在看到“西蘭花”這三個漢字時,身體都躍躍欲嘔,我覺得我的身體已經要對西蘭花過敏了。

還有前段時間,我嗓子有點不舒服,看電視的時候清了清喉嚨,小聲咕噥了一句:“啊,想喝點兒金銀花水。”其實就是日常叫喚一聲而已,就像我說,“好想和劉昊然吃飯啊”或者“好想去巴黎看鐵塔啊”一樣,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就是純粹的無病呻吟嘛。然而不一會兒,我就看到我媽換了一身衣服,邊換鞋她還邊給我說:“你張阿姨喊我下樓耍會兒。我們就在院子頭逛,我一會兒就回來,不帶鑰匙了哈,等會兒你給我開一下門。”

最後我發現,張阿姨並沒有邀約我媽到院子裡耍,我的這位親生母親默默下樓,到街對面的藥店提了一袋金銀花回來。等我睡了午覺慵懶的起床,看到客廳的茶壺已經泡好了一大罐金銀花水。我趕緊問:“媽,你專門下去給我買的金銀花啊?”我媽卻是雲淡風輕地回了我一句:“正好看到樓下藥房今天搞會員日活動,買東西都5折,我隨便買的,泡起都冷了,你要喝就喝,不喝算了。”

我媽這麼暖心的習慣可能是遺傳,因為我的外公外婆對很多不經意的小事情也都是會記在心上的。今年過年我去外公家吃飯,他家的板凳是實木的那種,夏天坐著很涼快,但是大冬天的體感並不好,我一坐上去就隨口說了一句:“哎呀,沙發坐起好冷噢。”二老沒有接話,也沒有理我。過了兩天我又去他們家蹭飯,一進門就發現他們買了一床新的毛絨毯子,平平整整的鋪在了冷冰冰的沙發上。我一坐上去就懂了:嗯,肯定是為我鋪的。

看看,我們家的人是不是都是霸道又暖心的男主人格!(小扶)

只是擺了個龍門陣,

父母就記到了心頭的小本上

我看到網上有人說,其實每個父母心頭都有一本小本子,你的哀樂喜好他們也許不懂,但你的要求需要,他們會努力記到這本小本上,儘可能地去滿足你。

還真是!

有一年到朋友家做客,吃了一碗看似普通的圓子湯,但覺味道鮮美無比!一細問才知道,搭配肉圓子一起煮在湯裡的,是清香撲鼻的雪白曇花——是的呀,就是“曇花一現”這個成語裡的那個曇花!

回家就把這個當做稀奇講給了爸媽聽,順便又用畢生積累的全部形容詞把這道菜大加讚美了一番。我爸也是大吃一驚,嘆道:原來那個曇花還可以吃啊!

接下來的幾年時光裡,並沒有機會再吃到這道神奇的菜式,就漸漸地把曇花圓子湯拋到了九霄雲外。突然,一個夏天的傍晚,我爸在陽臺大聲喊我出去賞花,我一邊狐疑一片黢黑有啥花可看,一邊還是慢悠悠地走去了陽臺。

順著手機電筒的微光,我看到三角梅的身後,大片大片的墨綠長葉上,吊著一個淡粉色細長的紅龍果似的東西,我驚異的問我爸那是啥子怪物!我爸一臉得意的回覆了兩個讓我更加詫異的字:曇花!

哈,什麼?就是“曇花一現”這個成語裡的那個曇花嗎?我爸也不著急,又慢悠悠吐出一個字:等。

等待曇花開放的時間不是太長,但我的雙腿還是被肆虐的蚊子咬了7個大包。完全打開的曇花迅白、悶香,第一次竟開了4朵。也不等我多賞,我爸提著剪刀就把4朵盡數剪下,第二天,它們就變作了餐桌上那盆鮮美無比的曇花圓子湯。

菜市場又買不到曇花。聽我媽說,我爸簡直看不得我說起那個曇花圓子湯多麼多麼好吃時的一臉饞相。於是就到處打聽誰家有曇花,最後他騎自行車跑到他華陽的一位戰友家裡,剪了兩片葉子回來自己種植。曇花可以通過葉插培育,但葉插成活後,至少要等上兩三年才會開花……

現在,我們家每年都能收穫大量曇花。每次開花,都是雷打不動的晚上賞花,第二天煮湯。每每把新鮮的曇花煮成了鮮湯,我都會感嘆:沒想到當初只是擺了一個龍門陣,我爸還真悄悄咪咪給我種出了一株花呢!(李小姐)

一邊罵我沒用

一邊為我跑腿

大概是去年冬天吧,氣溫很低很低,外面又下著雨,我在書房開著空調,在電腦上趕作業。還是覺得冷得不行,不打字的時候,把左手壓在大腿下還好,但需要控制鼠標的右手一直露在外面,感覺已經冷得不聽使喚了。我只好跑到客廳倒了一杯鮮開水,捧在掌心取暖,順嘴就自言自語抱怨了一句:“嗨,這個屋頭也太冷了吧,我雙手凍得冰欠!”

我爸在沙發上坐著看電視,聽到我說的就接了句嘴,“你說你年紀輕輕的,怎麼比我一個老頭還怕冷?”他一邊罵我沒用,一邊順手把搭在他腿上的小毯子揭下來遞給了我。

我接過毯子又回屋趕作業去了。沒一會兒,我爸就過來敲我的門,遞來一個剛剛加好熱的嶄新暖手寶,“多穿點嘛,你們年輕人要風度不要溫度嘛,你連毛褲都不穿,你不冷哪個冷嘛?”

“我兩個腳杆又不冷,冷的是我的手得嘛……”我還在辯解。

“拿去。”我爸嘴上說得雲淡風輕,但他這麼冷的天還專門出門給我買充電暖手寶的行動已經出賣了他。哪怕我已經是二十多歲的人了,可在他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會照顧自己的小娃娃。(木子)

毫不猶豫地去做

讓這個家更溫馨

自從兒子上小學後,週末就被英語班、足球訓練和小提琴課佔滿了。要是家裡老人想孫子了,就輪流到我們這邊來住上一小段時間。兒子四年級,踢球摔折了腿,去哪兒都不方便,幹什麼都不利索,這下課也不補了,訓練也暫停了,每個週末就空出時間來了。

兒子奶奶做的家常菜特別好吃,所以我們那時幾乎週週都帶他回爺爺奶奶家。有一次兒子在飯桌上說,想吃“重口味”的小龍蝦。那時候小龍蝦剛剛流行,他只是偶然嘗過一次。我覺得兒子只是心血來潮隨口說說,就沒有接他的話,倒是他奶奶聽到了,唸叨了兩句,抱怨我們大人不懂事,不該帶著小孩在外面吃“那種東西”。

第二週爺爺打電話讓我們一定回去,我還以為有什麼事呢,忙忙慌慌趕去,結果飯桌子正中一盤紅彤彤香噴噴的爆炒龍蝦尾——聽說是奶奶轉了好幾個菜市才買到的,聽人講小龍蝦都是在河溝撈的不乾淨,又在家養了兩天。我們去的那天早上,她又用牙刷,把每一隻小龍蝦裡裡外外刷了個乾乾淨淨……

唉,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了。在老年心裡啊,孩子的隨口一說(可能他自己後來都忘記了),卻讓他們毫不猶豫地去做。而做這一切,都只為了讓孩子高興,讓這個家更溫馨更美好。(珍洋)

紮紮實實感受到了

滿滿當當的母愛

想起剛到成都工作的那一年,和我媽打電話時隨口說了句異鄉和家鄉的不同,“這裡都不怎麼吃饅頭的,頓頓都吃白米飯,有點想你做的白麵饅頭了……”電話那頭的媽媽笑我沒見識,說:“天府之國那麼多好吃的,你怎麼只知道饅頭!”然後在電話那頭哈哈大笑。

然而沒過幾天,我媽就從老家專門來看我了。看她兩手空空的來了,我當時還開玩笑,問她咋不給我帶點老家的特產?我媽默默收拾好行李,就匆匆到樓下超市買了自發酵麵粉,給我蒸出一鍋饅頭。結果自發酵麵粉效果不佳,蒸出來的饅頭鬆鬆垮垮,完全沒有老家饅頭的勁道。第二天,我媽又拉我帶她去附近的大菜市,重新買了麵粉。

才待了一個星期我媽就回家了,美其名曰要回去照顧我爸。因為工作的關係,我都沒來得及帶她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逛逛。她走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拉開冰箱,看到密封著家鄉味道的饅頭、餃子,紮紮實實地感受到了母親滿滿當當的愛。(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