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頭版:清遠探索“五級同創”鄉村治理新格局

《法制日报》头版:清远探索“五级同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清遠政法

《法制日报》头版:清远探索“五级同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法制日报》头版:清远探索“五级同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今日,《法制日報》頭版及二版刊登了一則有關清遠的新聞——《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每個角落,清遠探索“五級同創”鄉村治理新格局》。

全文如下

《法制日报》头版:清远探索“五级同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法制日报》头版:清远探索“五级同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村口的樹蔭下,6塊展板、一張簡易辦公桌、兩把塑料椅,搭起了駐村法律顧問林海寶的鄉村法制講堂。

臺上,枯燥的法律條文穿插在真實案例裡,林海寶把法制課講得聲情並茂、通俗易懂;臺下,懷抱著娃娃的老人,席地而坐的中青年,都聽得有滋有味。

清遠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兆芬介紹,清遠在貫徹開展法治建設“四級同創”——法治清遠、法治縣(市、區)、法治鎮(街)、民主法治村(社區)的基礎上,延伸至村民小組,探索出民主法治建設的“五級同創”,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構建新時代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實現了基層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化,社會風氣和治安形勢持續向好。

把民主法治建設開展到村小組

村活動中心牆上貼滿法律條文、法治宣傳欄裡有宣傳畫和案例警示、燈杆上烙上法治標語……走進粵北山區風景如畫的英德市九龍鎮塘坑村委活石水村,隨處可見各種法治宣傳語,時刻向村民提醒著,法治是生活中基本遵循的規範。

“沒工資雜務又多,經常做了事還會挨村民罵,吃力不討好。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做村長。”羅水波說,村子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無人管理的無序狀態,髒、亂、差嚴重到無法住人的地步,鄰里糾紛更是頻頻發生。

2012年開始,該村以開展農村綜合改革為契機,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和土地整合,發動村民自籌資金、投工投勞,大力推進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

短短几年間,活石水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入選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項目核心村,規劃打造“活水長虹、荷塘人家”鄉村旅遊型名村;2016年底被評為清遠市第一個“生態村”;2017年1月被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四批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

“生活富裕了,環境好了,村裡的民主法治建設也按照政府的要求同步開展起來。”活石水村村民理事會理事長羅觀林認為,精神層面的提升和日常行為的規範對村裡人來說,比掙錢更重要。

2016年年初,清遠市按照省委的工作部署,開展法治建設“四級同創”,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法治城市、法治縣區、法治鎮街、民主法治示範村的創建活動。

英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鍾朝本介紹,在開展此項活動中,英德市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創新性地把法治建設的觸角深入到村(居)民小組,並以此向學校、家庭延伸,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居)民小組、法治平安家庭和依法治校等系列創建活動。

農村整治和發展步入法治軌道

2017年11月,基於英德將民主法治示範創建延伸至村民小組的有益探索,清遠市就此將“四級同創”發展成為“五級同創”,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伴隨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的開展,活石水村的整治和發展步入了法治軌道。

該村積極開展村民自治,全面落實“一事一議”制度,參照法律規定製定並實施村規民約,依法處理村歷史遺留問題和多種矛盾糾紛。在開展“三拆”“三建”過程中,該村依據駐村法律顧問出具的法律意見,依法依規拆除了40多間危房,建成廉政公園、籃球場等公共設施;經過法律顧問的把關審核,該村成功與清遠市桃花湖旅行公司簽約,以土地入股方式達成合作,規劃開發戶外拓展、民宿度假、休閒農業等生態旅遊項目。

這樣的事例,在清遠比比皆是。

“開展法治建設,就是要切實解決基層政府在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法治宣傳、支持基層民主自治過程中暴露出的實際問題。”清遠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林為民舉例說,以往,一些鎮街在村(社區)換屆中,部分幹部民主法治觀念不強,沒有依法依規開展選舉工作,導致村民參選積極性不高,甚至質疑選舉的公正性、合法性,引發一系列矛盾糾紛。

對此,清遠把強化鎮(街)政府部門的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基層幹部法治素養,加強對基層群眾的法治宣傳教育作為抓手,切實增強幹部群眾的法治意識,推動群眾懂法、守法、用法。

該市制定了政府法治創建年度工作計劃和考核方案,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的問題;成立市政府法律顧問室,聘請律師團隊擔任常年法律顧問,推動全市各級政府、村(社區)聘請法律顧問,實現市、縣(市、區)、鎮、村四級法律顧問全覆蓋;落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定期報告制;強化對依法行政人員的教育管理培訓,提高行政機關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為營造濃厚的法治宣傳氛圍,清遠致力在普法的載體和對象上下功夫。近年來,清遠市著力打造法治文化公園,通過完善法治文化公園建設,把法治元素嵌入公園景點,把法律知識帶進群眾視野,潛移默化地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同時,把法治文化公園向鎮、村、村民小組延伸,打造鎮級法治文化園,建成村、組法治文化園。

在普法機制上,清遠在抓住“關鍵少數”,強化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法治素養的同時,針對農村基層,該市組織依法行政單位和鎮(街)幹部,深入全市基層農村,宣傳各種與村(居)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

隨著“五級同創”的深入推進,清遠全市社會治安持續向好:2017年,全市110報警服務檯共接處警情66.48萬餘起,同比下降16.14%。其中,刑事警情同比再度下降24.1%。根據第三方抽樣調查,90%受訪者認為近年來的社會風氣有了明顯好轉,市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法治建設為農村提供發展契機

5月1日早晨8時整,清遠市黃花鎮城下村委茂蘭逕村小組全體村民集合在山前村口的廣場上,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是茂蘭逕村以升國旗儀式的形式迎接“五一”勞動節。

茂蘭逕村村民理事會會長陳傳金介紹,自去年10月1日為迎接祖國68週年華誕而舉行升國旗儀式以來,就把在重大節日升掛國旗活動當做村裡的大事確定了下來,在全村形成“人人共升國旗、人人齊唱國歌”的濃厚氛圍。

“隨著法治建設的深入人心,我們對村裡的經濟發展和打造示範村充滿信心。”陳傳金介紹說,該村第一期舊房改造工程已完成24戶的新建房,第二期已開工,力爭在兩年內讓全村55戶人全部住上新房子。

“五級同創”的深入,為茂蘭逕村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和全面的保障:通過學習《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該村就此建立垃圾統籌管理機制,實行門前包乾、公共區域專人負責保潔自治機制,一改以往的髒、亂、差;通過普及環境保護法、《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該村舉全村之力改造汙水排放系統,對汙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實施人畜分離,建設標準化圈舍,構建起較完善的環境保護機制,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隨著“五級同創”的深入推廣,基層法治建設不斷得以深化,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有效增強,群眾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環境持續向好的明顯成效。至2017年年底,清遠有兩個縣(市、區)、37個法治鄉鎮(街道)、708個村(社區)達到省級法治創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