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回應“涉黃涉暴”:下架,封店!你滿意嗎?

拼多多回應“涉黃涉暴”:下架,封店!你滿意嗎?

昨天有不少網友在這條消息的跟帖當中都覺得拼多多買東西很實惠,忽略了媒體所曝光出來的負面問題,這比其出售違禁品其實更讓人覺得可怕,的確拼多多用更低的價格讓消費者體會到了一定的實惠和樂趣,但是這種消費模式迎合了一部分人需求的同時,正因為它被追捧,更應該擁有社會責任感,而不是成為違禁品的幫兇。

我們必須要糾正一個概念,之前提到互聯網上的假貨問題、違規違禁商品問題,總會說這是線下市場的一個反映,原本市場就是這樣子,不能怪互聯網,但現在看這就是互聯網電商平臺特有的,不僅因為互聯網的便利性放大了固有的問題,而且還呈現出新的特點,新的形式,換句話說,變本加厲還特徵明顯。

互聯網電商平臺在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好處的同時,顯示出其嚴重的負外部性,也就是給社會給公眾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因為監管層面的滯後,必竟是電商平臺儘管已經存在這麼多年了,但是監管始終沒有更好的措施,以至於問題越來越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電商平臺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是愈演愈烈。這是一個提醒,單純的靠電商平臺自我約束是不可能的,對電商平臺來講,自我約束不僅意味著付出更多的成本,而且也會影響到自身的流量。像拼多多一億人在用的APP不正是拿流量當賣點嗎?這些賣違規商品的商家請注意,基本上是隨便一註冊,隨便一發布商品就是一賣家了,您看要的就是流量,自我約束簡直是自我割肉,因此監管層面怎麼去發力,這就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我覺得對於互聯網新業態監管沒有必要以尊重愛護這樣的心態來對待了,不僅要線上線下一個標準,還要去探索互聯網電商平臺監管新措施,嚴厲處罰敢於動刀。比如說,當違規達到一定程度就採取下架甚至是停用,徹底取締,當平臺還有背後的資本,面對違規真正的感覺到疼,那麼類似的問題才可能真正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