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裡不起眼的小弟,為何有勁韓之名

戰國七雄,秦齊楚趙魏相對而言要強盛一些,有其高光時刻,燕國也有差點滅齊之舉,唯有韓國,似乎在歷史的記載中筆墨不多,但其有勁韓之名,這是為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戰國七雄裡不起眼的小弟,為何有勁韓之名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

戰國七雄裡不起眼的小弟,為何有勁韓之名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韓國把魏國分割成了東西兩部分,且四面皆有強敵,不易發展,如果和同為三晉出身的趙魏兩國交好還好,否者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了。地處中原腹心之地不管是合縱抗秦還是秦國出兵吞併六國,都很難繞開這個地方。

雖然四面皆敵,但是韓國還是找到了可以捏的軟柿子。鄭國和宋國。

前385年:韓伐鄭,取陽城;伐宋,執宋公。前375年,韓哀侯滅鄭,不久遷都到鄭國故都新鄭。其他時候的韓國大多都是作為聯軍的一份子跟著其他大佬一起攻伐他國。

戰國七雄裡不起眼的小弟,為何有勁韓之名

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申不害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

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 《申子·大體編》)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除了政治上的變法,韓國發達的鑄造業,也是在強敵環繞下支持他沒有早早被吞併的原因之一。戰國時代最大的鐵礦山——宜陽鐵山就位於韓國。韓國的冶鐵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之一。大家現在都知道鐵器在多數時候比青銅武器要更硬更有韌性(別說越王勾踐劍,那個是個例),所以說韓國士卒的武器裝備在當時也算是很精良的了。

“宜陽之郊,十萬材士” “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史記蘇秦列傳》

只可惜宜陽之戰,韓國在堅守5個月之後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宜陽,此戰共斬首韓軍6萬。秦取宜陽,韓國斷為三,失去鐵礦石的主要來源、國力大衰。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秦得此城,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實施大規模兼併戰爭,得到宜陽鐵礦也獲得了戰爭資源的儲備。

伊闕之戰白起統帥的秦軍全殲韓魏東周聯軍24萬人,俘虜魏軍主將主帥公孫喜並處決,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戰後,韓、魏兩國精銳喪失殆盡,被迫獻地求和。白起因戰功卓著升任國尉。

戰國七雄裡不起眼的小弟,為何有勁韓之名

從此韓國淪為戰國七雄中打醬油的存在,韓國被秦所滅,成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