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公佈】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發明專利申請


(21)申請號201711331822.8

(22)申請日2017.12.13

(43)申請公佈日2018.04.10

(71)申請人王歆歆

地址 643000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三臺 寺172號附6號

(72)發明人王歆歆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A01K

61/10(2017.01)

(54)發明名稱

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發明專利公佈】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57)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其中,一種養魚池,它包括套養魚區、一端設置有將套養魚區內的水引入主養魚區的增氧引水裝置的主養魚區、一端與主養魚區的另一端相通的沉澱池、集汙塔,沉澱池與主養魚區之間通過網片相隔,沉澱池的另一端具有使其池內的水漫過而流入套養魚區的池壁,一種基於上述的循環水養魚池的養魚方法,在套養魚區內養殖濾食性魚類,循環流水養魚池內的水循環過程為:從套養魚區引水至主養魚區,主養魚區內的水從其一端流向其另一端,之後進入沉澱池沉澱雜質,沉澱池內上層的經過沉澱的淨水漫過沉澱池的池壁流入套養魚區,水在套養魚區內由濾食性魚類進行再次淨化,然後引入至主養魚區。

【發明專利公佈】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以往的養魚方式多為粗放式的,如池塘、開放式流水池和網箱等,這些養魚方式對環境和資源的依賴程度大,並且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現在進入了工廠化的養殖發展階段,然而工廠化養魚的發展並不理想,工廠化養殖要依靠人工控制水溫水質等條件,企業運營成本較高,因此,國內現有的養魚工廠多半沒有正常運行。因此亟需開發一種具有創新的工程化循環流水養殖模式。

發明內容

[0003]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養魚池及節能減排養魚方法。

[0004]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養魚池,它包括套養魚區、套 設在套養魚區內的主養魚區、設置在主養魚區的一端並用於將套養魚區內的水引入主養魚區的增氧推水裝置、一端與主養魚區的另一端相通的沉澱池、用於存放並過濾魚類代謝物和殘餌飼料等的微濾器,沉澱池與主養魚區之間通過網片相隔,沉澱池的另一端與套養魚區相連接,且沉澱池的另一端具有使其池內的水漫過而流入套養魚區的池壁,沉澱池底部設置有將魚類代謝物和殘餌飼料等收集至微濾器內的排汙裝置。

[0005] 進一步地,位於沉澱池的另一端的池壁低於水面。

[0006] 進一步地,主養魚區包括多個養殖池,每個養殖池的一端沉澱池通過網片相隔另一端設置有將套養魚區內的水引入養殖池的增氧推水裝置。

[0007] 進一步地,它還包括用於存放飼料的飼料存儲區和設置有發電機的發電機安裝運行區,所述的發電機為整個循環流水養魚池內的電器設備供電。

[0008] 進一步地,主養魚區與沉澱池的相接處設置有將主養魚區內的水引入沉澱池的排水裝置。

[0009] 進一步地,套養魚區內設置有多個沿水循環方向排布的增氧推水裝置。

[0010] 本發明所採用的另一技術方案為:一種基於上述的循環流水養魚池的養魚方法, 在套養魚區內養殖濾食性魚類,在主養魚區內飼養一種或多種魚類,主養魚區內的養殖密 度為50~300尾/立方米,循環流水養魚池內的水循環過程為:從套養魚區引水至主養魚區,主養魚區內的水從其一端流向其另一端,通過網片進入沉澱池並在沉澱池內沉澱雜質,沉 澱池內上層的經過沉澱的淨水漫過沉澱池的池壁流入套養魚區,水在套養魚區內由濾食性 魚類進行再次淨化,然後再次引入至主養魚區;沉澱池內沉澱出的殘餌廢渣由排汙裝置收 集至微濾器並進行再次利用,增氧推水裝置引水控制水循環方向併為池水增氧。

[0011] 進一步地,主養魚區內的養殖密度為50~300尾/立方米。

[0012] 進一步地,套養魚區內的養殖密度為10~50尾/畝。

[0013] 進一步地,主養魚區內養殖可投餵膨化飼料並適合池塘養殖的多種魚類。

[0014]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循環流水養魚池及養魚方法,將以往的粗放式養 殖方式轉變為可循環的封閉式養殖方式,養殖成本低,易於操作,效果好,產量高,其具體包括以下優點:

[0015] 1、提高成活率,減少魚病發生;

[0016] 2、提高飼料消耗吸收率,降低飼料係數;

[0017] 3、多級輪放,多次捕撈,均勻上市,加速資金週轉;

[0018] 4、防止鳥類和其他地海的侵襲;

[0019] 5、使養殖品種多樣化,減少養殖單一品種的風險性;

[0020] 6、降低生產成本;

[0021] 7、產量可提高3-4倍,達到零水體排;放

[0022] 8、縮短養殖週期,每年可收穫1.5次;

[0023] 9、在無需乾塘的情況相愛,起捕率可達100%;

[0024] 10、便於管理投餵、過篩、治病等;

[0025] 11、根據生產需求,可以生產不同規格的品種;

[0026] 12、可以套樣其他濾食性魚類和種植水生植物,提高池塘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附圖說明

[0027] 附圖1為本發明養魚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8] 圖中標號為:

[0029] 1、套養魚區;2、主養魚區;3、沉澱池;4、養殖池;5、增氧推水裝置6、排水裝置7、飼料存儲區;8、微濾器;9、發電機安裝運行區。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31] 實施例1:

[0032]參照附圖1,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它包括套養魚區1、套設在套養魚區1內的主養魚區2、設置在主養魚區2的一端並用於將套養魚區1內的水引入主養魚區2的增氧推水裝置5、一端與主養魚區2的另一端相通的沉澱池3、用於存放並過濾魚類代謝 物和殘餌飼料等的微濾器8,沉澱池3與主養魚區2之間通過網片相隔,沉澱池3的另一端與 套養魚區1相連接,且沉澱池3的另一端具有使其池內的水漫過而流入套養魚區1的池壁,沉澱池3底部設置有將魚類代謝物和殘餌飼料等收集至微濾器8內的排汙裝置。

[0033] 實施例2:

[0034] 本實施例中,位於沉澱池的另一端的池壁低於水面,池壁高度60cm,沉澱池的除其 一端和另一端外的其餘兩側的池壁高出水面,這樣做更有利於整個養魚池內的水體循環,在實際應用中,也可將沉澱池的除其一端的其他三面都設置為低於水面的池壁。

[0035] 套養魚區1內設置有多個沿水循環方向排布的增氧推水裝置5,用來引導套養魚區1內的水體循環併為池水增氧。

[0036] 主養魚區2包括多個養殖池4,每個養殖池4的一端設置有將套養魚區1內的水引入

養殖池4的增氧推水裝置5,另一端通過網片與沉澱池3相隔,各個養殖池4內可以養殖不同種類的魚,在本實施例中,養殖池4設有三個,各個養殖池4之間通過水泥板隔離。養殖池4的從其一端到其另一端為養殖池4的長度方向,養殖池4的寬度2~6米。需要注意的是,網片的網孔大小應保證套養魚區1和主養魚區2內的魚不能通過。

[0037] 主養魚區2內的魚類代謝物和殘餌飼料因密度大在流水作用下推至沉澱池3沉澱,又因沉澱池3另一端的池壁阻擋,不能流到套養魚區1中去,在排汙裝置的作用下倍數收集 至微濾器8。

[0038] 實施例3:

[0039]本實施例中,主養魚區2與沉澱池3的相接處設置有將主養魚區2內的水引入沉澱池3的排水裝置6,以確保套養魚區2內水流從其一端向另一端流動通暢。

[0040] 主養魚區2的一側設置有飼料存儲區7,便於養殖人員向套養魚區2內投餵飼料。

[0041]在主養魚區2的一側還設置有發電機安裝運行區9,發電機安裝運行區9內設置有發電機,

[0042] 發電機為整個循環流水養魚池內的電器設備供電。

[0043]一種基於上述的循環流水養魚池的養魚方法,濾食性魚類對水質要求較低,且其 自身就有淨化水質的功能,因此在套養魚區1內養殖濾食性魚類,如白鰱、花鰱等,在主養魚區2內飼養可以投餵飼料並適合池塘養殖的魚類,如草魚、白魚、黃花魚等,可以在套養魚區2內養殖一種或幾種魚類,優選地,在不同的養殖池4內養殖不同的魚類,主養魚區2內的養殖密度為50~300尾/立方米,具體養殖密度可根據放養魚種的體型規格而定。附圖中空心箭頭表示養魚池中的水流方向。

[0044]循環流水養魚池內的水循環過程為:從套養魚區1引水至主養魚區2,主養魚區2內 的水從其一端流向其另一端,之後進入沉澱池3並在沉澱池3內沉澱雜質,沉澱池3內上層的經過沉澱的淨水漫過沉澱池3另一端的池壁流入套養魚區1,水在套養魚區1內由濾食性魚類進行再次淨化,然後引入至主養魚區2。沉澱池3內沉澱出的殘餌廢渣由排汙裝置收集至微濾器8並進行再次利用。

[0045]主養魚區2內的養殖密度為50~300尾/立方米。套養魚區1內的養殖密度為10~60 尾/畝。

[0046] 實施例4:

[0047] 本實施例中,主養魚區2和沉澱池3設置在套養魚區1的一側部,以保證整個養魚

[0048] 池內的水可以按照一個固定的方向循環,不會形成渦流或水流死角。

[0049] 本實施例中的三個養殖池4,其中,兩個養殖池4(1號養殖池和2號養殖池),規格為 22米x5米x1.6米,用於商品魚生產,一個養殖池4(3號養殖池),規格為22米x3米x1.6 米,用於魚種生產。池塘總面積為32畝。在試驗過程中水深保持1.6米。所有的試驗流水池塘都安裝氣提式增氧推水設備,以防止出現低溶氧綜合症。

[0050] 三個養殖池中將放養不同規格的草魚種。1號養殖池將放養10000尾/池,規格為750克/尾;2號養殖池將放養12000尾/池,其規格為300克/尾;3號養殖池將放養30,000尾/池,其規格為30~50克/尾。1號和2號養殖池於5月初放養草魚種;3號流水池於生產中期(7月底)放養小規格魚種。1號,2號,3號養殖池的預計草魚出塘規格分別為3公斤,1.5公斤, 0.3公斤。假設成活率為100%,1號,2號,3號流水池的載魚量分別可達170公斤/米3,102公

斤/米3;85公斤/米3。主養魚區1中將飼養花鰱和白鰱,其放養密度分別為10尾/畝和50尾/畝。

[0051]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 人瞭解本發明的內容並加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CN 107889781 A

說 明 書 附 圖 1/1頁

【發明專利公佈】一種養魚池及養魚方法

圖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