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個14歲吃避孕藥的女同學,絕經了”

“我那個14歲吃避孕藥的女同學,絕經了”

1

她說她跟男朋友今年年初分手了,現在很痛苦,想找個人傾訴。

然後她給我講了她的故事。

“我跟他是一個學校的,他比我小一屆。去年我大學畢業,我倆變成了異地戀,但是我感覺他很愛我。所以那時候我相信只要堅持一年,一切都會好起來。

可是後來,我在公司免費體檢的時候被檢查出患了子宮頸疾病,我都嚇懵了。我長這麼大第一次做婦科檢查,之前一直沒懷過也沒流過,當時就特別擔心這個病會影響生育。

我給我男朋友打電話的時候,他還安慰我,不會有事的,醫學這麼發達,總會治好。

這件事我沒敢告訴父母,我在他們心目中是乖乖女,我怕他們覺得我學壞了,就自己簽了手術協議,2000塊錢手術費也是我自己掏的。我沒想管男朋友要,畢竟他還是個學生,也不該他負責。

再後來他對我的態度就完全變了,冷落了我一個星期就跟我說了分手。他說他考慮了很久,還是接受不了私生活太亂的女朋友。

菲姐,你知道這句話從你喜歡的人口中說出來是什麼感覺嗎?我不是隨便的女生,不會亂搞男女關係,可是因為這個病,我覺得自己好髒,我再也不敢談戀愛,我覺得我配不上任何人。”

“我那個14歲吃避孕藥的女同學,絕經了”

2

我在整理這個讀者的故事時,一直有個感慨,90後大概是被性教育害慘的一代。

記得我上初中那會兒,教科書裡關於兩性知識的內容也只有一頁,還是很淺顯的那種。男生們對知識的獲取大多來自於桌子底下私藏的那本成人小說。女生之間是羞於討論的,除非有人開了頭,其他人也會聽得津津有味。

對於性別差異的好奇,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身上表現得很一致。可那些話題卻是大人避之而無不及的。

現實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壓抑和禁錮,就越容易勾起好奇心。

那時聽說學校附近有些私人小旅館可以憑學生證登記入住。偶爾看到有著稚嫩面孔的男孩女孩手牽著手,一臉羞澀地走進去,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氣。

有人說,社會風氣的開放意味著思想的解放,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性知識的滯後。毫不誇張地說,我們這一代人在性知識的儲備上幾乎是空白。

比如讀者提到的“宮頸疾病”,實則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一種很常見的婦科疾病。有些人聽到名字就會不由自主地把它跟性病扯上關係。

然而它的發病原因要麼是不注重清潔衛生導致病菌入侵,引發宮頸炎症。要麼就是過度清潔,破壞了菌群平衡。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由多次人工流產引發了宮頸組織損傷。

這個病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生育功能,但是跟私生活混亂並沒有直接關聯。因為女生特殊的生理構造,那些不請自來的致病菌,多數是由伴侶帶來的。

可以說,自我保護意識的喪失,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無知。

“我那個14歲吃避孕藥的女同學,絕經了”

3

想起了我一個初中同學,在我還不知道什麼是避孕藥的時候,她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出好幾種牌子。

她說她男朋友不喜歡戴套,每次都讓她吃藥。她不想吃,但又不想失去男朋友,所以每次完事都要跑藥店去買最貴最好的那種,還在藥店人員的推薦下,買了一盒維C泡騰片,說是一起吃可以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有一次我們幾個女生在課後聊天,有個女生說她有嚴重的痛經,怕中考那天來大姨媽影響發揮。那個女生就很熱心地建議她吃避孕藥,推遲月經的到來。

“偶爾吃一兩次不會有問題的,我都吃這麼多次了也沒有什麼不良反應。”她說。

不過幾年後,我聽說那個把藥當成糖一樣吃的女孩子,月經紊亂得厲害,後面直接絕經了,年僅21歲。

還有一個學姐,15歲意外懷孕做了人流,家裡人為了她的聲譽,偽造了心臟病疾病證明跟學校申請休學一個學期。

這都是我後來才知道的。

如果你沒有去親眼見證這些事情,可能會覺得我在危言聳聽。偏偏這就是我們身邊最真實的例子。

我們往往容易把女生受到的傷害推到渣男身上,然而再多的譴責都遠遠比不上那些因為無知和衝動給我們帶來的創傷。未成年人懷孕,多次墮胎導致終身不孕,以及不戴套而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新聞,不在少數。

所以我想告訴女孩子,性不可恥,但也不應隨便,因激情上腦為愛情不管不顧,都是很愚昧的行為。在21世紀這個性開放的年代,對自己最大的保護,就是包包裡的套,還有腦海裡豐富的知識武裝。

身體是你自己的,除了你,還能指望誰去愛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