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按照對通行本《道德經》的解讀,老子的學問被後世學者定義為「出世」。而我們在用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竹書老子》的過程中發現,「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老子出現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並不是一次突發事件,而是在中華原生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我們在之前講過,從軒轅黃帝這裡開啟的中華原生文化,重要包括了兩個核心內容「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軒轅黃帝這代中華先賢,一方面把這兩個核心內容都進行了圖示化,並刻入了龜殼、牛骨中,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另一方面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融入了中華先民的日常生活中,這就是被孔子發掘出來的《禮》。

而老子的作用是,在出函谷關之前,用甲骨文字義寫下了《老子》,其核心內容是講,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如何練習「心智系統轉換」,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成功以後,如何到社會中去推廣,讓更多的人也學會「心智系統轉換」,並且,要求學會「心智系統轉換」的人參與社會實踐。

這,哪裡有什麼「出世」的內涵?

《郭店楚竹書老子》第四章(通行本《道德經》第三十章)講的就是,心智系統轉換以後,要為國家服務。

《郭店楚竹書老子》:以□(道)差(佐)人宔(主)者,不穀(欲)以兵□(強)於天下。善者果而巳(已),不以取□(強)。果而弗癹(伐),果而弗喬(驕),果而弗□(矜),是胃(謂)果而不□(強),亓(其)事好長。

(以上內容錄自《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一、「差」、「事」的意思

心智系統轉換了以後,要為國家服務,這其實是「很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說法,古代文人在解讀《道德經》的時候,也用了一個「很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字:佐,輔佐君王的意思。

但是,老子的表達卻非常的直接、真實。

這一章的開頭有個「差」字,結尾有個「事」字,就是差事:找份工作的意思,只是老子說的這份差事有點高端,在當時可能就是最高端的工作了,為諸侯國的君主打工。老子在這一整章中,講的都是學會「心智系統轉換」以後,如何在君主那裡辦好差事。

老子這個觀點是很真實的,任何人生活在人類社會中都要謀生,即使是懂得轉換自己「心智系統」的人也不例外,既然一個人掌握了「心智系統轉換」這麼高端的本事,就應該在社會中找一份最高層次的好工作。這是利人利己的事。

「差、事」的字義延續了甲骨文、金文的字義,這裡就不做詳解了。

二、「以道差人主者,不穀以兵強於天下」的內涵

1、「以道差人主者」

這句話的關鍵是「以道」的「道」,這個「道」的意思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統」對諸侯國這個系統的內、外各種關係進行全面洞察,並相應處置。

「以道差人主者」的意思就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統」到諸侯國的君主那裡找一份好工作。

2、「不穀以兵強於天下」

這句話的句讀是「不穀以兵,強於天下」、

「不穀」這兩個字都是甲骨文的字義,「谷」字,我們在上一篇中已經解讀過,表示隱性人體及其心智系統的狀態,在這裡表示「第二套心智系統」的意思。「不」字表示顯性世界與隱性世界之間的「反向」關係。這裡的「不」字針對後面的「兵」字,「兵」屬於顯性世界的,這個「不」字就表示顯性世界向隱性世界反向的關係。

所以,「不穀以兵」的意思就是,針對老闆家的軍事資源,用「第二套心智系統」進行洞察,並按其內在的特性與關係,進行調整、培養、安排、調動、佈局。

「不穀以兵」就是辦差的原則,如此辦差的結果,就是讓老闆家「強於天下」。

三、「善者果而已,不以取果。果而弗癹,果而弗喬,果而弗矜」的內涵

1、「善者果而已」的意思

「善者」就是「差事辦得好」的意思。

「果」是什麼意思呢?這裡要重點講一下這個「果」字,下圖是甲骨文「果」字,就是樹木結了果實的象形。

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果」字在這裡,被老子拿來表示,在「不穀以兵」的原則指導下整體的「辦差方式、方法」。這個「果」字與我們之前解讀的「居」字,是同一個原理。

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居」、「育」

而為諸侯國君主辦差,則要像樹木結果實那樣,按照樹木的生長的規律進行栽培、養護,時候到了,樹木自然就能結出好果子。

所以,「善者,果而已」的意思就是,辦差辦得好,要用「果」這種辦差方式。

2、「不以取果」的意思

以往的校注中,把這句校注為「不以取強」,「強」字其實是一種誤解。

前一句「善者果而已」講的是要用「果」這種方式辦好差,「不以取果」講的是,如何才能做好「果」這種辦差方式。

「不以取果」的這四個字都是甲骨文的字義,關鍵是「取」字,甲骨文「取」字與後世「取」字,在字義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請看下圖:

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取」字,右邊是甲骨文「聖」字,是聖人的聖。

從這兩個字一對比,大家看出什麼了嗎?

這兩個字的字形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是,左邊的「取」字是動態的「聖」字,好像一個聖人在探尋什麼的象形,而「聖」字則是靜態的,表示聖人。

聖人在《老子》中,並沒有被神化,不像後世之人把聖人都神化了。在《老子》中,聖人就是心智系統轉換到了高級階段的人,「聖」字頭上的「大耳朵」表示這個人的內在感知能力超強。

因此,「取」字的意思,就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統」去洞察事物的意思。

「果」是在顯性世界中的辦差方式,所以,「不」字在這裡表示的是與顯性世界相反方向的隱性世界,「不以取果」的意思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統」(不以取)辦差(果)。

3、「果而弗癹,果而弗喬,果而弗矜」的意思

這三句話,是對「不以取果」的「果」的描述。

這裡的「弗」字也是甲骨文的字義,並不是否定的意思,而是一種剛、柔之間的彈性關係。

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弗癹」是該動用武力征伐的時候,就征伐;「弗喬」是該示強的時候,就是示強;「弗矜」是該對別國表示同情的時候,就表示同情。

四、「是胃果而不穀,亓事好長」的內涵

這句話,在以往的校注中,被校為「果而不強」,這個「強」字也是誤解。

這個字在郭店楚竹書中殘缺了,從前後的字義來看,這個字可以是「取」字,「果而不取、亓事好長」。但是,從上下文的結構來看,這個字也可以是「谷」,「果而不穀、亓事好長」。

根據最後一句「亓事好長」的「事」是與首句「差」字的對應,所以,我們認為「果而不穀、亓事好長」更吻合此章的總體文法。

「是胃果而不穀,亓事好長」的內涵就是,前文所說的一切,都源於用「第二套心智系統」辦差,這樣差事就能辦得好,這份差事也能幹得長久。

……

這樣的《老子》,你還認為是「出世」的嗎?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鏈接

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對老子學問的最大誤解!

解讀《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