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區強勢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來

哈尔滨新区强势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来

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技術人員在調試焊接機器人。

鳥瞰哈爾濱新區。

哈尔滨新区强势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来
哈尔滨新区强势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来

黑龍江日報6月8日訊 新起點新作為奏響跨越發展最強音

7日,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哈爾濱新區的建設進入一個新的加快發展階段,哈爾濱市也進入“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的跨江發展新時代。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覆設立哈爾濱新區。作為國家批准設立的第16個(東北地區第2個)國家級新區、全國唯一的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新區的規劃建設發展,寄託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希望,肩負著省委省政府的千鈞重託,承載著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新時代現代化新龍江建設、哈爾濱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使命。

重任面前,哈爾濱市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在啟動建設之初,哈爾濱新區就圍繞國家賦予的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範區和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區“三區一極”戰略定位,遵循“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區域特色、高點定位”的原則,聘請羅蘭貝格、中科院地理所、同濟大學城市規劃院、環保部環規院等國際國內一流諮詢團隊,同步啟動新區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1+4”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編制突出“多規合一”,聘請承擔國家“多規合一”試點任務的哈工大團隊制定了“多規合一”技術規程,統籌“1+4”規劃體系,做到“一張藍圖繪新區”。

在國家發改委批轉的《哈爾濱新區總體方案》中,哈爾濱新區規劃總面積493平方公里,包括松北區、呼蘭區、平房區三個行政區的部分區域,涵蓋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國家級開發區。自獲批以來,我省先後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省新區協調推進小組;由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新區工作領導小組;並將松北區在現有機構基礎上調整轉換為新區管理機構。松北區作為新區核心區在體制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聯動平房片區和呼蘭利民片區協同發展。新區創新實施了“政區合一”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3個國家級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與所在行政區區委、區政府合署辦公;對黨政工作部門進行大幅整合,撤併職能相近、配置重疊部門。整合後,3個行政區(開發區)黨政工作部門由原來的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高效的管理體制推動著新區闊步前行。

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兩年多來,新區敢擔當善作為,勇於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在“放管服”改革、產業項目建設、完善城市載體功能、打造責任政府等方面頗有建樹。多項改革創新引領全省;“雙創”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對俄經貿、金融、文化、科技等合作全面展開;大項目建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今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新高,繼續領跑全市、全省。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哈爾濱新區正孕育著勃勃生機。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拉開了新的發展大幕,哈爾濱新區將以此為起點整裝前行、揚帆遠航。

探路先鋒蹄疾步穩 28項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活力

“以前交稅需要跑大廳,現在在家點點鼠標就可以了,這極大提高了企業辦事效率和交稅速度,真是太便捷了!”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財務人員佟雲松對哈爾濱新區已複製推廣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讚不絕口。日前,哈爾濱新區第一批覆制推廣的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落地實施,包括投資管理領域、金融領域、事中事後監管措施方面三大類61項。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已成為新區的標籤。自獲批以來,新區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三區一極”戰略定位,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先後在行政管理體制、市場運行機制、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推出了28項綜合改革舉措,一系列著眼體制機制創新的系統化改革,在強化通盤頂層設計的同時,從牽動全局的改革創新落子,打通堵點,激發活力。

全省首推“負面清單”行政體制改革破冰前行

“以前企業設立需要三四天才能取證,現在不但可以當天取證還允許‘一址多照’,極大提高了中俄青年雙創基地的工作效率。”莫斯科中俄商會中國商務發展副主席張瑞博說。據悉,新區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分散在7個部門、業務關聯度大、發生頻率高的47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統一劃轉、實行集中審批,並全面承接省政府下放的行政許可事項。通過實行“一個部門承擔多部門職責、一個崗位審批多崗位事項、一次現場完成多專業勘驗”,投資建設事項實現了“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86個工作日壓縮到18個;通過減化辦事流程,精簡審批要件,松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辦理的83個審批事項中,有15個實現了“不見面審批”,有33個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系列改革遞次推進,營商環境顯著改善。

“區街一體化”集成管理職能服務百姓更高效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新區進一步下放權限,實施了“區街一體化”改革。將原區級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類1073項行政權力,以及3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街道,將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兩支執法隊伍、119名執法人員交由街道管理,同步向街道下放人權財權,人由街管、費隨事走。

此外,新區還進行了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將建設、規劃、市政、房產等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進行整合,由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集中行使,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

市場化運營產業園區“法人組閣”激發幹事創業熱情

“我們先期選擇兩個相對成熟的產業園區,按照‘法人組閣、全員聘任、企業化管理’模式開展了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組建了哈爾濱高新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江南園區服務有限公司,變多部門管理為一部門管理。”高大偉說。一年時間,改革呈現出顯著效果:2017年,兩個試點園區新增納稅企業457戶, “四上”企業11戶,租金收入增長160%,“四上”企業銷售收入增長44.5%,全口徑稅收增長31%。

企業化的組織形式、公司化的運行機制、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帶來的是服務質量的提升和園區內各要素潛能的釋放。於博說,2017年全年,均信所管理的黑龍江中小企業總部基地,入駐企業新增187戶,比2016年同期增長64%;註冊完成企業125戶,比同期增長145%;註銷企業27戶,同期負增長41%,全年淨入駐企業88戶。

戶籍制度改革降門檻 優良創業生態引鳳來棲

對很多高端人才來說,專業對口、產業配套、良好的學術氛圍等軟環境,才是吸引他們的主因。“回國後,從沒想到會到新區發展,但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感受到這裡的確是創業的熱土。”海歸博士張怡回憶道。5年前,黑龍江天晴幹細胞股份有限公司在獵頭公司的幫助下找到她,希望她加盟。“當時黑龍江在幹細胞研究方面是一張白紙,遠落後於國內其他省份。”祖籍浙江寧波的張怡說,雖未到過東北,但新區的創新氛圍感染了她,企業的誠意打動了她,她選擇留下。

短短几年,企業實現了發展“三級跳”:建成亞洲設計產能最大幹細胞庫,成為我省幹細胞工程技術中心、首家新三板掛牌的幹細胞企業,獲批老年性疾病幹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這一過程中,張怡博士不僅領銜為“天晴幹細胞”收穫了23項國家專利,還填補了黑龍江在幹細胞儲存、研發應用領域的空白。

哈尔滨新区强势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来

太陽島溼地風光。

哈尔滨新区强势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来

俄羅斯歌舞表演。

哈尔滨新区强势起航 松花江北岸孕育城市新未来

建設七大合作平臺多點發力 對俄全面合作風生水起

中國北方電商物流倉儲發寄中心對俄郵政小包發運量佔全國30%以上;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駐50餘家單位近60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有5家企業銷售額超千萬元;成立僅一年的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已入駐30家企業;每年有300多名高校教師和學生到俄羅斯交流學習,有近200名俄籍專家常年在新區工作……作為我國唯一一個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依託與俄羅斯的百年曆史文脈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地位,重點建設中俄產業、國際商貿、文化旅遊、科技、金融、信息、人才等七大合作平臺,對俄全面合作格局基本形成。

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堪稱俄羅斯青年創業的搖籃,而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則是高科技企業產業化的加速器。2011年入駐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時,黑龍江省濱利科技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僅處於研發階段,如今,企業年產值已達上千萬元。“我們不僅與俄羅斯的高校專家合作引入了四項高科技成果,還將我們的建築節能材料國家專利技術輸出到了俄羅斯,在亞庫茨克建了一個新材料節能牆板廠,目前已經投產。”該公司總經理詹亨利感嘆道,對俄科技合作能取得這些成果,得益於國合基地為企業搭建起的對俄合作橋樑。“國合基地是集國際科技成果孵化、產業育成和轉移、科技金融及中介服務為一體的全創新鏈國際科技合作要素集群,以對俄科技合作為重點,開展企業和項目孵化工作。”哈爾濱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負責人劉偉說,入駐基地的企業,在這裡進行著技術迭代,順利完成產業化。

目前,哈爾濱新區已成功促進“特種耐火材料”等俄羅斯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引進中俄金融產業聯盟、搭建了中俄本幣結算、跨境電商在線支付和對俄投融資三個平臺,設立投貸聯動中心並籌建新區科技專業支行;中俄金融聯盟加盟金融機構68家;成立了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簽署銀團貸款合作協議總金額人民幣100億元。與此同時,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開展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申請闢建中俄自由貿易區,全方位提升新區對俄合作承載能力。

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經濟增長持續按下快進鍵

哈爾濱海能達公司研發成功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應急通信保障系統,預計兩年內實現產值20億元;安天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安全引擎供應商,連續三年銷售收入增長超過100%;哈電集團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17年營業收入340億元,同比增長2.4%……近兩年,哈爾濱新區經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今年一季度,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5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分別高於上年同期、2017年全年0.1、0.9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全省和全國2.1、2.9和1.7個百分點。以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哈爾濱新區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

昔日的江灘荒地,今日的科創福地,松花江北岸的科技創新城已成為我省科技資源最富集的區域。在科技創新城的引領下,目前,新區內匯聚各類研發機構215個,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及實驗室91個。現有23所高等院校、9個國家和省市人才基地、42個專業科技孵化器。目前,新區內擁有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5戶,佔全市69.2%,佔全省45.7%。

新區突出以產興城,重點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城等十大重點產業集聚區,構建“一核、一帶、三組團、雙樞紐”協調發展新格局。新區以產業項目為承載,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7年,新區開復工億元以上市重點產業項目130個,總投資1341.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分別佔全市的36.2%、38.5%和39.1%。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27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43.5億元,分別佔全市的46%、68.1%和70.4%。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7個,總投資8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3.9億元,分別佔全市的50.9%、42.8%和51.7%。文化旅遊、金融商務、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55個,總投資965.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78.7億元,分別佔全市的29.7%、34.8%和35.4%。

新區積極做好優化產業的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級“老字號”,重點在電站設備、機電裝備等方面,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深度開發“原字號”,推進石墨烯複合導電漿料生產線、東方樂福牛初乳項目建設;培育壯大“新字號”,著力打造航空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燃氣輪機和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數字看發展。2016年年末,新區“四大主導”產業中裝備製造、食品和醫藥產業產值佔全市份額的40%左右,今年一季度分別提升至75.2%、 52.6%、51.9%,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以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8%,佔全市份額由2016年末的52.1%提升至69.4%。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份額由2016年末的59.4%提升至67.1%,表現出創新驅動能力的強勁和產業集聚發展效能的釋放。

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雙創”新引擎激發新動能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7年落實國家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哈爾濱新區因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等方面大膽探索、勇於嘗試、成效明顯而榮登紅榜。

新區獲批以來,秉承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圍繞國家賦予的“三區一極”戰略定位,著力優化政策供給、強化主體培育、加強要素集聚、營造“雙創”生態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發展。

新區以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宗旨,從行政審批、“證照分離”、綜合執法、區街管理等方面入手,積極推動改革創新試點,實現了審批企業設立事項“即審即辦、立等可取”、投資建設事項“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公共服務事項“平行審批、多證同發”,營商環境顯著改善。2017年,該區新設立企業4913戶,是2016年的2.13倍。同時,以深哈合作為契機,積極借鑑深圳在體制機制上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著力營造出營商環境好、辦事效率高、制度性交易成本低的發展環境,為深入開展“雙創”打下良好基礎。

“雙創”需要載體支撐,如今在新區內匯聚了中科院哈爾濱產業技術創新育成中心、黑龍江省工研院、哈以科技孵化器等專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30個,形成孵化器及眾創空間總面積115萬平方米,搭建起了全省規模最大的企業孵化平臺和全省實力最強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務平臺。與此同時,以哈飛通飛公司等企業和黑龍江通航產業研究院為承載,通力打造國內重要的通用航空產業承載平臺;以發展福特汽車新車型和通聯新能源客車項目為重點,全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汽車產業承載平臺;依託利民醫藥園區和大學城創新資源,建設科技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和大學雙創基地等眾創空間。與此同時,新區充分發揮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新優勢,大力培育以哈工大等雙一流高校科技園區、哈焊接所等國家大所、中航哈飛公司等大型企業為代表的三大層面雙創主體。“說起新區的特色‘雙創’,對俄、深哈可謂是兩個品牌。”松北區經濟發改局副局長於宏說。去年,新區攜手莫斯科商會,打造了中俄青雙創基地,積極促進俄羅斯優秀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和科技人才引入。依託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等國外科研機構長期合作的優勢,全力打造對外合作的聯合開發主體。日前,松北區與深圳龍崗區就共建松北(龍崗)產業園區、教育合作基地和藝術品交易平臺達成一致協議,成為新區深哈雙創品牌創建的又一成果。

新區在政策支持方面頻頻發力。如《關於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新增的生物醫藥產業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實行最高給予一次性獎勵500萬元等多項政策;《松北(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等行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視新區企業對地方政府貢獻情況,分別給予每年不超過1000萬元的綜合扶持資金獎勵等多項政策;《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哈爾濱市平房區促進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深哈合作落戶新區的產業鏈重點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至1000萬元的落戶支持等多項政策,大力支持企業雙創發展。

量體施策的同時,新區還積極推動國家政策落地。日前,哈爾濱萬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碳納米管粉體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獲得了國家1114萬元的補助支持,極大緩解了企業項目建設期的資金壓力,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發展。

生態長廊+文化地標 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區流光溢彩

近兩年,哈爾濱新區正日益成為市民和遊客的旅遊休閒首選地。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大型文化旅遊設施、4個國際知名文化旅遊品牌、4個生態景區,這些響噹噹的文化旅遊資源,使得新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約2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近400億元。

“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區”是國家賦予哈爾濱新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深受大自然眷顧的新區,因溼地和冰雪兩大資源聲名遠播。新區內灘島眾多,溝渠縱橫,動植物資源豐富,溼地風光旖旎迷人。太陽島、金河灣、陽明灘、一湖三島等生態公園,是“萬頃松江溼地,百里生態長廊”的精華所在。尤其是蜚聲中外的5A級景區太陽島,充滿著濃郁的俄羅斯風情,島內有展示俄羅斯民居和生活習俗的俄羅斯風情小鎮,有免費對外開放的俄羅斯畫館,還有上演純正俄羅斯歌舞表演的俄羅斯金色劇院。新區每年還定期舉辦哈馬、F1摩托艇等重大國際賽事,讓人們盡情釋放自我,暢享速度與激情。依託松花江冬季自然形成的冰雪資源,已經成功舉辦了30屆雪博會和19屆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冰雪文化和冰雪旅遊的獨特魅力。

在深挖資源稟賦的同時,新區亦憑藉區位優勢引來眾多大型文旅項目,像去年開門納客的波塞冬海洋王國、哈爾濱萬達文旅城等。加之同在松花江北岸的哈爾濱大劇院、冰雪大世界,以及多家高端酒店,新區各大景區“穿珠成鏈”,形成了一條光彩奪目的都市文化遊和休閒度假遊線路。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萬達文旅城每年舉辦專業演出、駐場演出300餘場,為市民及遊客奉上精彩的視覺盛宴。目前,新區旅遊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產業要素集聚。已經形成龍江第一村、世茂大道、祥安南大街美食一條街、蓮花漁村、龍華漁村等特色美食街區;奧特萊斯楓葉小鎮、萬達茂、迪卡儂、大潤發等購物商場和超市群;哈爾濱大劇院、萬達中央大劇院、萬達電影樂園、太陽島笨熊樂園和嗨夢樂園,以及湯合宮溫泉、北龍溫泉等遊樂休閒項目聚集地。文化旅遊正逐漸成為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先行先試亮點紛呈

-創新管理體制

實施“政區合一”改革,3個行政區(開發區)黨政工作部門由原來的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

在全省率先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進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將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進行整合,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

-簡政放權

行政許可事項由109項減少到96項

實施“區街一體化”改革,1073項行政權力和3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街道

-優化服務

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分散在7個部門的47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統一劃轉,實行集中審批

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86個工作日壓縮到18個

83個審批事項有15個實現“不見面審批”,33個實現“最多跑一次”

以“法人組閣、全員聘任、企業化管理”模式組建2個服務型功能區,開展產業園區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

在全省率先啟動戶籍制度改革,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

首批61項複製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落地

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經過多年建設,2.85平方公里的科技創新城一期已成為全省科技資源最富集的區域,目前有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瑞士中小企業研發中心等200多個國內外研發機構入駐;形成了以哈以孵化器、對俄合作基地為代表的,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的孵化基地,有1200餘家在孵企業,有5600多名

科技人才來此創新創業

-目前,新區已投入18.6億元,啟動了6.4平方公里科技創新城二期建設,“六橫七縱”13條道路已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園區基礎設施實現了“七通一平”

重點規劃4個產業園區4個配套服務區:

航天工程園,規劃面積43萬平方米,重點發展的是航空航天產業,哈工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大科學工程)及其配套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碧海科技園,規劃面積19萬平方米,重點發展深藍產業,哈船智裝、哈船導航、哈船動力等項目已經落戶

電子信息產業園,規劃面積45萬平方米,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雲飛揚創智港、雙創基地等項目在此建設,博睿高端裝備、深圳海鄰科科技創新中心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軟件技術產業園,規劃面積30萬平方米,重點發展高端工業領域的應用軟件研發,甲骨文、安天科技網絡安全、哈工大軟件園、浪潮數據中心等項目在此建設

-基礎配套

4個配套服務區包括55萬平方米的中央商務區、27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區、34萬平方米的產業孵化區、103萬平方米的生態住宅區

投入10.7億元,建設松花江水源供水廠、垃圾焚燒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基礎配套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