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翅翱翔,天鵝起舞正當時——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掛牌之際

兩年多來,在大美松江兩岸4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肩負中俄全面合作、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範和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歷史使命的國家級新區正拔地而起。

站在國家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起跑線上,肩負著中俄全面合作的時代使命,承載著冰城人“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宏大夢想,哈爾濱新區已成為引領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發展的澎湃引擎。

100年前,哈爾濱因一條鐵路的興建而走向了現代工業文明之路,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千萬人口的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如一隻美麗的天鵝展翅藍天。

6月7日,哈爾濱新區管理委員會掛牌。以第二個百年為起點,美麗的天鵝再次振羽高飛。哈爾濱新區,恰如起舞天鵝的南北兩翼,正在成為新時期東北亞地區最具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增長極。

創新引領

松江北岸崛起“科技城”

在位於松花江北岸的科技創新城,由科技創新大廈和農科院大廈組成的“雙子座”高聳入雲。這對冰城最高的寫字樓,見證著哈爾濱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

昔日的江灘荒地,今天的科創熱土。哈爾濱海能達公司研發成功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應急通信保障系統,預計兩年內實現產值20億元;萬鑫石墨谷年產5000噸石墨烯導電漿料生產線正式投產,資產總額大幅增長;哈爾濱秋冠光電科技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提高到10%以上,2017年銷售收入是2015年的近20倍;哈爾濱安天科技為超過10億部智能終端和數十萬臺網絡設備提供安全防護,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安全引擎供應商……在哈爾濱新區,高速成長的高科技企業成為一道耀眼的風景。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哈爾濱新區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區擁有各類研發機構215個,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及實驗室91個。現有23所高等院校、9個國家和省市人才基地、42個專業科技孵化器。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5戶,佔全市69.2%,佔全省45.7%。

科技強,產業興。2017年,哈爾濱新區的食品、裝備製造、醫藥三個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67.1億元,佔全市53.7%;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77.5億元,佔全市63.4%。新區現有“四上企業”744戶,入區世界500強企業36家,上市企業4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業19家,佔全省52.8%,國家級產業基地19個。

面向東北亞、外接俄羅斯、通達歐美日。哈爾濱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使之成為對俄合作以及輻射拉動東北亞發展的橋頭堡和發動機,兩年來,哈爾濱新區把“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作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提升新區對俄全面合作的承載功能。

目前,哈爾濱新區對俄經貿、金融、文化、科技等合作全面展開。中國北方電商物流倉儲發寄中心對俄郵政小包發運量佔全國30%以上;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駐中俄合作企業21家,在孵國際合作項目42項。中俄金融聯盟加盟金融機構68家;成立了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簽署銀團貸款合作協議總金額人民幣100億元。每年有300多名高校教師和學生到俄羅斯交流學習,有近200名俄籍專家常年在新區工作。

簡政放權

釋放發展活力落子“先手棋”

2017年1月1日,哈爾濱新區松北核心區網上審批平臺開通試運行。依託該平臺系統,企業投資類事項的審批環節由35個減少到20個,企業今後在哈爾濱新區松北核心區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只要不在“負面清單”範圍內就無需審批,可直接備案。哈爾濱新區成為全省首個推行負面清單的主體區域。

推出行政審批“負面清單”只是哈爾濱新區堅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以改革創新構建新體制新機制的一個縮影。

兩年來,哈爾濱新區持續強化“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活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各項改革統籌配套、梯次推進。

在“簡政放權”方面,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2017年松北區行政許可事項由109項減少到96項;進一步下放事權,實施了“區街一體化”改革,將原區級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類1073項行政權力,以及3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街道,將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兩支執法隊伍、119名執法人員交由街道管理,同步向街道下放人權財權,人由街管、費隨事走。

在“創新管理體制”方面,實施“政區合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3個國家級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與所在行政區區委、區政府合署辦公;對黨政工作部門進行大幅整合,撤併職能相近、配置重疊部門。整合後,3個行政區(開發區)黨政工作部門由原來的126個精簡為50個,精簡幅度達60.3%。

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外商投資准入、商事登記、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收窄政府審批範圍。哈爾濱新區將負面清單嵌入省工商審批系統,實現關鍵詞自動比對,對負面清單禁止或限制准入的項目自動提示告知,不在負面清單內的項目直接辦理。國務院“放管服”督察組對新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哈爾濱新區還進行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將建設、規劃、市政、房產等15個行業的401項行政處罰權進行整合,由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集中行使,實現一支隊伍管全部。

在“優化服務”方面,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分散在7個部門、業務關聯度大、發生頻率高的47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統一劃轉、實行集中審批,並全面承接省政府下放的行政許可事項。通過實行“一個部門承擔多部門職責、一個崗位審批多崗位事項、一次現場完成多專業勘驗”,投資建設事項實現了“容缺受理、並聯審批”,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86個工作日壓縮到18個。

進一步改進審批模式,要求行政審批涉企事項除網上辦理外,一律進入服務大廳公開辦理。通過簡化辦事流程,精簡審批要件,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辦理的83個審批事項中,有15個實現了“不見面審批”,有33個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哈爾濱新區組建了兩個服務型功能區,按照“法人組閣、全員聘任、企業化管理”模式開展了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著力解決以往產業園區多頭管理、粗放運營、服務缺失等問題,積極為企業服務。

目前,哈爾濱新區正在積極複製自貿區和其他先進新區74項改革試點經驗,今年在新區落地實施。同時,作為省級改革試點,正在推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證照分離改革。

招才引智

創新創業熱土吸引“雁北飛”

2017年3月1日起,《松北區戶籍政策業務辦理工作細則(試行)》出臺,全面放寬落戶政策。

新政策取消了購房落戶金額限制、放寬房屋所有權證限制。在投資落戶方面,取消投資額、納稅及經營時限限制。同時,人才落戶條件也放寬了。不僅如此,落戶程序也極大簡化,一般性戶籍審批可實現“一站式”和“一次性”辦結。

“原來需經市公安局審批的市外遷入戶籍權限,改革後下放至松北公安分局;原來需經松北公安分局審批的‘夫妻相互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的市外遷入權限,改革後下放至派出所直接辦理。”市公安局松北分局戶政科副科長王成銀說,戶籍新政最大的特點是,門檻更低、流程更優、限制更少、效率更高,是哈爾濱歷史上門檻最低、手續辦理最簡捷的戶籍政策。

哈爾濱新區以“降低門檻、簡化程序、增加依託”為特徵的戶籍制度改革,最大幅度放寬落戶條件,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戶籍制度改革實施一年來,僅松北區就新增落戶人口10992人,同比增長了6.5倍。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哈爾濱新區從細節入手,用政策破題,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服務體制機制,不斷營造出拴心留人的好環境。

哈爾濱新區結合自身特點和企業人才實際需求,推出了《松北(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等行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區級政策,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強研發實力和成長性的企業,且全口徑納稅額不低於200萬元/年,區政府對其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給予住房補貼,補貼金額不超過年薪的30%,補貼期限不超過三年。根據企業對地方政府貢獻情況,對於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補貼,合計上限不超過100萬元/年。

大手筆、廣覆蓋的引才政策讓哈爾濱新區成為人才集聚、智力薈萃的“雙創”熱土,頻頻引來“雁北飛”。2017年,該區引進各類人才2200多人,碩士學歷以上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高層次人才280多人,佔引進人才總數的13%。

大美生態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哈爾濱新區文化旅遊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松花江穿區而過,是少有的綠色生態城區。

哈爾濱新區擁有太陽島、冰雪大世界、雪博會、俄羅斯風情小鎮等知名旅遊資源;哈爾濱大劇院、萬達文旅城每年舉辦專業演出、駐場演出300餘場;定期舉辦年度哈馬、F1摩托艇等重大國際賽事。哈爾濱新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約2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近400億元。

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並重,經濟總量與環境“顏值”齊飛——這得益於哈爾濱新區始終堅持的規劃引領。

在新區啟動建設之初,規劃者們遵循“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區域特色、高點定位”的原則,聘請羅蘭貝格、中科院地理所、同濟大學城市規劃院、環保部環規院等國際國內一流諮詢團隊,同步啟動新區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1+4”規劃的編制工作。

在規劃編制中,哈爾濱新區著重突出“多規合一”。聘請承擔國家“多規合一”試點任務的哈工大團隊制定了“多規合一”技術規程,統籌“1+4”規劃體系,做到“一張藍圖繪新區”。

產業規劃突出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哈爾濱新區重點發展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城等十大重點產業集聚區,構建“一核、一帶、三組團、雙樞紐”協調發展新格局;圍繞產業定位,優化城市用地佈局,規劃建設跨江交通和軌道交通,闢建松浦中央商務區、生態住宅區等綜合服務區,推動產業功能與城市服務性功能融合。

城市設計突出綠色生態。圍繞打造綠色低碳新區,實施環境功能分區管控,構建以松花江和呼蘭河水系為主體的“兩帶三源多廊道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圍繞“兩江環抱”的城市空間,通過濱江片區的界面設計與高度控制,打造風格協調、濱水多樣、地標節點突出的國際化新區。

下一步,哈爾濱新區將把“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區”作為獨特優勢,進一步放大文化旅遊資源對產業的支撐效應,致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使之成為彰顯龍江特色文化、向世界展示現代化新龍江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和示範區,國際知名的城市新名片。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哈爾濱新區再出發。

未來,一個集轉型示範先導、創新智慧高地、高質量發展龍江振興之翼、中俄自由貿易特區和生態活力新城於一身的哈爾濱新區,必將以絕代風華、勃勃生機挺立於松花江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