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憂慮的“中國式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在《最好的告別》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如何使用時間,可能取決於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是啊,凡人有死。在衰老與高齡面前,我們低如塵埃,卑賤如泥。正如那句在朋友圈中被反覆提及的話:“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面對生死,束手無策的我們,竟然最不堪一擊。

令人憂慮的“中國式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於是,我們的目光落在了日漸壯大的“老齡化”大軍上。這是目前中國式家庭普遍存在的現象:夫妻二人和他們的獨生子女,分隔兩地。退休後的老人,圍繞著孤獨生活,子女已經成才,在大城市奔波,買車、買房、生兒育女,看似物質條件逐年增強,卻未能抑制生命的進程甚至衰退,父母在未等來頤養天年的高質量生活時,生活已全面失衡。

有人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分離和遠走,就意味成功。這種新的價值觀的誕生,讓“空巢”老人日漸增多。

所以,養老,一直是熱議的主題,也是一個永遠“待解決中”的主題。甚至在當下,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更為窘迫的問題:“只生一個好,沒人來養老。”——獨生子女養老問題。

令人憂慮的“中國式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窘境

先說個故事。幾天前,我去超市買菜,結賬排隊的都是老年人,於是排隊長龍開始重複出現數錢、找錢的過程,這消磨了收銀員的耐心,她開始指責這幫老人為什麼不使用手機支付——因為這樣能大大縮減排隊時間。

後面的老人們,各個委屈。誰不想用呢?但誰來交他們用呢?

子女不在身旁,自己能提個小推車買菜已實屬不易了。“有張銀行卡都懶得用,手機支付更不會了。時代早把我們淘汰了。”

是啊,沒有陪伴的老年生活,早失去了新鮮感。但顯然,當下並不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養老型社會,父母、子女、社會,已經出來了裂變斷層,如何將三者做到融合,成為目前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有人建議,國家應制定獨生子女父母養老政策

,“解決好佔老齡人口絕大多數的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也就基本上解決了一般層面上的老有所養問題。”

“從國家層面制定專門的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政策,以國家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法等為依據,把與計劃生育相關的養老規定和政策系統化、具體化。”

令人憂慮的“中國式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田園抱團養老

旅遊報團,養老抱團。

從“中國式養老”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能找到很多建議文件。近期一個“鄉村抱團養老”的觀點出現,令人眼前一亮。

觀察者認為,在政府不能完全依靠、兒女又指望不上的背景下,互幫互助型的抱團養老,將成為養老群體可依賴和選擇的養老模式。

也就是說,城市居住的老人,可以迴歸田園,返璞歸真,在鄉下集體養老:晨練養生,養花弄草,種菜飼禽,三五好友,交流趣好……

但筆者認為,城市老人能完全歸屬鄉下的或許不多。首先,他們已經適應城市生活,便捷的交通,方便的購物,快速的就醫,實在令人難以割捨。其次,鄉下生活雖有誘惑,但條件還未成熟,突然離開家人,過上歸園田居的生活,這考驗的還是老人是否擁有“歸隱”的決心。

最重要的是,對於許多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條件不好的老人來說,“鄉村抱團”養老明顯不太現實。所以,我認為,獨生子女養老問題,還要從根源出發——從子女角度,著手解決。

換個問法,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有出門在外的子女,他們上一次給你電話問候,是什麼時候?

如果你是在外拼搏的遊子,你又有多久,沒有給在家的父母送去問候?

養老問題,不要總想著別人去幫助解決。陪伴,永遠是最長情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