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要“黃”?ofo急闢謠!為“獨立”開啟自救模式

小黃車要“黃”?ofo急闢謠!為“獨立”開啟自救模式

“小黃車快‘黃’了!”

隨後,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發文回應傳聞,稱媒體報道為“無稽之談”。

小黃車要“黃”?ofo急闢謠!為“獨立”開啟自救模式

然而,於信的“反擊”似乎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效,外界仍在紛紛猜測:ofo最終的結局是倒向阿里,還是滴滴?

面臨生死關頭?

在哈羅單車由阿里扶持,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後,ofo如何“站隊”至今尚未明朗。

2017年下半年,在阿里的幫助下,哈羅單車在共享單車競爭的後半場異軍突起,在三四線城市站穩腳跟後,又開始向一二線城市擴張。

在ofo和摩拜均陷入融資困境時,哈羅單車卻順利進行了多輪融資。6月1日,哈羅單車宣佈獲得包括螞蟻金服旗下上海雲鑫等投資方共20.6億元的投資。本次增資後,上海雲鑫在哈羅單車的持股比例提升至36.7%,鞏固了其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在一個多月前,摩拜也和美團簽署了全資收購協議。

至此,共享單車第一梯隊中只剩下ofo還在搖擺。雖然曾接受過來自滴滴和阿里的投資,外界也大多認為ofo最終不是臣服於阿里,就是倒向滴滴,

但在多輪較量中,ofo自己顯然是更希望獨立發展。

在遭遇資金問題及被曝出大規模裁員後,沒有巨頭靠山的ofo,被外界視為已步入生死存亡的階段。

共享單車的競爭,究竟是獨角獸之間的競爭,還是巨頭的博弈?在外界看來,創業公司最終都難免“站隊”巨頭陣營,但有了巨頭的庇護,並不代表高枕無憂。

張毅認為,共享單車企業在資金鍊方面均面臨挑戰,阿里雖然名氣大,但作為上市公司,也不能無限投入看似見不到底的共享單車行業中;美團本身也是一家創業公司,且未來要上市,在自身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能夠給摩拜投入多少,也是問題。

“目前來看,ofo的行業地位沒有改變,其單車覆蓋最廣,用戶觸發概率也最高。”張毅稱。

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佈的《2018年Q1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 ofo的市場覆蓋率近52%,居行業第一位;摩拜的市場覆蓋率達49%,居第二位;哈羅單車居第三位,且與ofo、摩拜的差距較大。同時,ofo月度活躍用戶數增至1204萬,摩拜月活用戶數增至1157萬,哈羅單車月活用戶數增至255萬,在這方面ofo也屬領先。

開啟自救模式

在巨頭之間為獨立掙扎的ofo,近期開啟了自救模式。

目前,ofo推出了車身廣告和App開屏廣告,通過向B端售賣廣告的方式尋求變現。

此外,ofo縮小其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的城市範圍,可以使用信用免押的城市從原來的25個減到了5個,目前僅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廈門的ofo用戶可以使用信用免押。

張毅認為,ofo採取的行動是共享單車迴歸正常商業模式的動作。在過去,共享單車遭受各方壓力和行業競爭,不停補貼讓用戶免費騎行,導致投入和收入失衡,現在市場迴歸理性,向正常的商業運營方向迴歸,接下來共享單車的競爭不再是拼資本,而是看誰能夠把收入和成本合理平衡。

2018年春節後,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取消免費騎行和低至一兩元的月卡,摩拜和ofo相繼恢復了20元/月的原價。

此外,ofo推出了95元充餘額免押模式,在月卡外還推出了“4元7次暢行”、“8元14次暢行”的次卡。

目前來看,騎行收費和廣告業務或將成為ofo的主要收入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