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用戶4474643705

在人們心裡,羅布泊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從高空看下來,它就像一個巨大的人耳朵,神秘的面紗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幾十年來,羅布泊早已經湖水乾涸,黃沙漫天,寸草不生,荒無人煙,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然而,近幾年卻能夠看到新的碧波盪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時候,樓蘭古國就在羅布泊周邊,後來,羅布泊的水逐漸削薄,樓蘭人開始自救。疏通河道,打算讓塔里木河能夠一直流到羅布泊,然而他們失敗了,水源不夠使得樓蘭古國消失了!雖然羅布泊開始乾涸,但是窪地卻一直存在,它還是有重生的機會的!

清末民初,羅布泊的機會到來了,河流改道,羅布泊又有了水。隨著時間的發展,羅布泊再一次有了生機勃勃的跡象。到了建國前後,羅布泊的水域面積已經快達到歷史最大的百分之五十了!雖然重生任重道遠,但是這已經是大自然極大的饋贈了!

然而好運不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人口激增,生產建設用水大幅提高,再加上修建水庫,塔里木河下游斷流,而羅布泊再一次面臨乾枯的命運!沒過幾年,羅布泊的水沒有了,這裡再次黃沙漫天,毫無生機,死亡之海又回來了!動物遷徙走了,植物也都死亡了!


由於羅布泊神秘非凡,不僅是探險家對它情有獨鍾,科學家也從未停止對它的研究!經過不懈的調查研究,科學家在羅布泊發現了巨大的鉀鹽礦,總量將近2.5億噸,位居全國第二!

本世紀初,國家開始有計劃的實施開採工程,各種作業設施開始樹立在羅布泊。而這工程的最大作業點採用的是海水提鉀技術,也就是從地下大量抽取鹽湖水,然後在地表加工。大量剩餘的水就排放在地面,而羅布泊本來就是一個低地,於是再一次形成了湖泊,然而這淼淼水面是否長久,是否能再次給羅布泊帶來生機盎然,就不好說了!

只希望將來塔里木河能夠再次流淌到羅布泊,讓這個千年乾涸的死亡之地再次出現樓蘭古國般的繁榮!


潁州小史官

羅布泊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為之著迷的地方,如果我們現在去羅布泊的話,呈現在我們眼裡的將會是一望無際的蒼茫黃沙,天空中的藍與大地上的金黃相互融合,氣勢壯闊得令人感到內心蒼涼。


但是誰能想到,幾十年前的羅布泊竟然是一處牛馬成群、青草綠樹環繞的湖泊?如果有人能在幾十年前有幸來到羅布泊,那他將會在這片黃沙包圍的蒼茫沙漠上見到一個奇蹟,一個在死亡之地煥發出無限生命光芒的自然奇蹟。

古代有種說法,叫做人不勝天,因為古代科技發展的落後,所以古人們對大自然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因此他們敬畏自然、崇尚天地,於是就出現了各種山神、樹神、雷神等千奇百怪的自然神靈。

曾經輝煌的羅布泊走向死亡

但是在步進現代之後,人類的力量空前強大了起來,人們開始擁有了毀天滅地的力量,擁有了改變自然的手段。

只要科技達到一定的程度,就算是一個終日無雲的天空,但只要人們打上一發降雨彈,那大自然也不得不向人們屈服,奇蹟般地隨著人們的想法向大地上降落雨滴。

在曾經水草繁盛、生機勃勃的羅布泊,強大的機器轟鳴聲中,人們與羅布泊爭奪起了水源,人們向天地發起了挑戰。

然後在人力的影響下,水域覆蓋廣袤的羅布泊在水源一點點被人們爭奪而盡後,最終也重蹈起了樓蘭的覆轍,湖水再度消失在這片大地上。

因為降雨量的稀少,羅布泊根本無法進行自給自足,所以蒼茫的黃沙再度覆蓋了這片土地,自此之後,羅布泊就變成了沙漠的代名詞。

羅布泊再度出現的水面,實際上是人們抽取地下的鉀鹽水形成的

但是誰能想到,在本世紀初,羅布泊這片曾經湖水的遺骸上,竟然再度出現了一片碧波亮眼的水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水泛出了粼粼的閃光,看起來格外的優美。

如果是不瞭解事情真相的朋友,可能就會認為羅布泊重生了,以為在這片死亡之海上因為出現神秘莫測的水源,使得羅布泊重新煥發了生機。

但這個時候只能讓大家失望了,因為與羅布泊的消失一樣,羅布泊再度出現水面同樣是人為的效果。

在上世紀末,有專門的科學家在羅布泊北部區域發現了非常驚人的鉀鹽礦脈,然後他們為了解決國內鉀鹽稀少的狀況,在他們的四處呼籲下,一個規模宏大、投入了巨資的鉀鹽礦開採項目就展開了。

雖然說是礦脈,但是在羅布泊北部地底下埋藏的卻是一個很大的地底湖泊,這個地底湖泊中的水並不是普通的淡水,而是鉀鹽含量非常高的鉀鹽水。

而我們上面所說的羅布泊碧波浩蕩實際上就是人們打通了沙漠層,然後用功率強大的抽水機從地底下抽出鉀鹽水所造成的效果。

因為沙漠的滲水性非常嚴重,所以人們在沙漠上鋪上了一層隔水的材料,然後將抽上來的鉀鹽水放在這些材料上通過陽光晾曬獲取鉀鹽。


羅布泊鉀鹽礦脈的發現,使中國脫離鉀鹽貧瘠大國的身份

鉀鹽是一種在現代社會用處非常大的物質,人們在從專門的滷水中提取出鉀鹽後,就會通過稀釋細鹽的方法,生產出對農作物有著很強哺育作用的鉀肥,除了生產鉀肥之外,鉀鹽還能用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在工業上生產清潔劑以及做各種皮革、紡織的輔助材料,作用非常巨大。

在發現羅布坡的鉀鹽礦前,中國是一個貧鉀大國,為了能供應國內龐大的農業化肥市場。

國家不得不每年花費巨資從國外進口專門的鉀肥來填補國內的需求,但是在羅布泊發現鉀鹽礦之後,這種劣勢發生了改變,其實從某種方面來說,也是一種變廢為寶的途徑。


論開採羅布泊鉀鹽資源的行為

我看到有人說這種行為是一種破壞大自然的行為,雖然有著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卻說不過去。

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所說的保護大自然,其實是基於生命層面來說的,只有當影響到了周邊生命的生存狀況,這個時候才能稱之為破壞大自然。

而鉀鹽水如果不通過晾曬稀釋製造成化肥的話,那它將會因為過高的鹽含量而使得其周邊寸草不生,根本沒有動植物能在其中存活。


所以羅布泊抽取鉀鹽礦實際上和我們開採石油、天然氣以及各種金銀銅鐵一樣,是一種很正常的開採行為。

不過這只是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是有利的,其實從另一種層面上來看,我們現在挖掘的物資何嘗又不是斷絕後代子孫的道路呢?但因為這是發展需要,才不得不為之的,談不上對錯、是非。

所以說羅布泊多年後重新出現的水面,實際上是人們通過抽取地下鉀鹽水而造成的特殊景象,是一種人們資源利用的行為,其實從近幾十年來羅布泊的水量消失以及出現的情況來看,羅布泊的水實際上是成也科技,敗也科技的,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對大自然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孤客生

說起這個問題的話,我需要給大家提一個知識點,也就是四川的井鹽這東西究竟是如何開採出來的。

四川這個地方地形叫四川盆地,原先這個地方是海洋,後來隨著地殼的抬升,海平面的下降,由於這個地方是一塊兒盆地,所使得這個地方成為了一塊孤海,隨著太陽的蒸發,時間的日積月累,海水被逐漸蒸發走的,留下來的就是一片鹽田。

接著上面開始附著起沉積物,把鹽直接掩蓋在了地下,有的地方厚度高達數百米。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四川人民是如何開採鹽礦的呢?為一種能夠將地下的礦物質帶到地上的作用力,那就是水,四川人民發現在某些特定的井裡面鹽分含量極高,將這些井裡面的水提煉出來,然後曬乾就會形成鹽,這也就是鹽井。

當然,隨著四川人人口的增加,這點鹽肯定就不夠用了,人們必須增大工業化的開採力度,使得鹽的產量能夠跟得上消費水平。

這個時候,人們發現通過挖深井,將地下水彙集起來,再井口處統一開採,這樣的話越深的鹽井滷水的質量越高,產量越高。

當然,我們把話題說回今天的主角為什麼?羅布泊這個地方會出現這麼一個湖泊?答案就是採鹽。

這有人就會問了羅布泊這個地方踩出來的鹽吧,有人要吃嗎?或者說運到內地之後,這價格不會太貴嗎?實際上這些鹽開採出來並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提煉出一種工業物質,這就是金屬列表裡面的鉀。

羅布泊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雖然隨著一系列的地址,並畫還有人類活動,羅布泊最終於上世紀60年代末乾涸,但是水分雖然走了,留下來的卻是大量的鹽田,並且蘿蔔所留下來的鹽田裡面富含一種工業上極其需要的物質,這就是鉀,而且這種物質相比較於其他的開採方式來得更加容易,開採成本也更加的低。

但是這種工業原料,它的埋藏深度比較深,如何把它以最廉價的開採方式將它開採出來就是當今中國工業人比較頭疼的問題。

這時候我提到的四川的一種採鹽的方法就成了大家的首選。

雖然羅布泊地區,現如今已經處於乾涸的狀態,但是它的地下水是極其豐富的,流動的地下水裡面富含著大量的鉀鹽,將地下水開採出來,然後提煉到工業的設備裡面將裡面的鉀給提煉出來,這樣的話,使得生產的成本降到了最低。

當然,一直開採地下水的話,對於地下的影響力度,我相信大家都是呃有所耳聞的,所以說,現如今新疆當地政府選擇將塔里木河的部分水調度到現如今的臺特瑪湖,使得當地的生態系統恢復平衡。

當然羅布泊,是否能夠藉助這個契機重新復活,這一點尚且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不過至少來說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漩渦鳴人yy

曾經的羅布泊一望無際,浩瀚無垠,生機勃勃;後來的羅布泊一片荒涼,滿目瘡痍,死氣沉沉;如今,羅布泊再現碧波,置身湖邊,猶如漫步海邊。難道死亡之海復活了?可是水從哪裡來?

羅布泊曾是我國西北最大咸水湖,湖水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到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後,由於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增,上中游修建水庫,塔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乾涸,羅布泊最終乾涸。從此,羅布泊成為死亡之海,彭加木、餘純順的生命也在此停止。

就在人們以為羅布泊就要這樣沉寂下去的時候,中國科學家卻在孜孜不倦地奮鬥,他們希望在這裡找到鉀鹽礦

。乾涸的羅布泊表層覆蓋著一層厚度0.3米-1米的鹽層,這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事實證明,這個鹽層裡蘊含著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儲量達2.5億噸以上,是中國第二大鉀鹽礦。

21世紀初,新疆啟動120萬噸鉀肥項目和鹽水輸送浮管工程。一個大規模採礦作業點在羅布泊形成,他們用了海水提鉀技術,正是這項技術讓羅布泊重現淼淼水面。具體來說,就是從地下抽取鹽湖滷水,通過曬鹽,加工生產硫酸鉀。隨後鉀鹽運走,

從地下抽取的大量鹽湖滷水,則統一排放到低地,形成了一個面積可觀的鹽湖

知道了嗎,羅布泊就這樣復活了。不過,這不是真正的復活。現在,通過塔里木河統一調度,臺特瑪湖已經頗具規模,周圍生態也漸趨恢復,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塔里木河的水能再次流到羅布泊,讓羅布泊真正的重現生機。


老楊狼

死亡之海羅布泊在衛星圖上,就像一隻巨大的耳郭,耳郭的每一輪都記錄著羅布泊向大自然挑戰時無奈的進退失據。公元四世紀的晉代,此處的樓蘭古城執行了最後一次自我救贖,意欲通過疏浚河道,讓塔里木河重新東流至此,他們的努力最後沒有獲得成功,樓蘭古城消失了。

隨著河流的改道,羅布泊一度水漲,清末民國時又恢復了一些生機,建國時,這裡的水域面積又達到了2000多平方公里,雖然只是它最大耳郭時的40%,但對沙漠戈壁上的人們來說,已經是很意外的驚喜了。

隨著內地移民的不斷增多,“向沙漠要糧”成為新時期的口號,人們在塔里木河上建起了一百多個水庫,灌溉需要用水、採礦業需要用水、一切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源,60年代起,大自然開始懲罰人們,塔里木河下游斷流,羅布泊失去水分補給,迅速枯竭,到了1972年,羅布泊流盡了最後一滴淚水,成為一片乾涸的鹽鹼地,成為真正的“死亡之海”。

死亡之後,這裡先後迎來了國家很多科考人員,來勘察礦產和進行一些試驗,1980年犧牲在這裡的彭加木就是其中之一,關於他的犧牲至今都有各種神秘消息的流傳。1996年,探險家餘純順也犧牲在這裡。之後,他的老父親餘金山父承子業,踏上徒步中國10萬里的苦旅,本人有幸在98年的路上見過老爺子,並陪他走了幾十裡地。

1995年,中國的地質科學家在大耳朵東北角,有了驚人的地質發現。(見下圖)

就是圖上閃耀藍色的這塊土地,這裡乾涸之前與羅布泊水面相通,算是大耳朵上面的小耳瘤,這方土地上與羅布泊一樣,是一片堅硬的鹽殼,銳利到能輕易地割破汽車輪胎。而在地下,地質科學家卻發現了一片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的廣闊“地下死海”,含鹽量超過35%,濃度甚至超過了真正的死海,是中國第二大的鉀鹽礦,儲量大約在2.5億噸。

新世紀第一年,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通過把地下的天然滷水抽取到地面上來,然後曬乾、提煉加工,得以年產120萬噸硫酸鉀化肥。題目中所說的羅布泊的碧波盪漾,也即上圖的藍色地域,正是羅鉀公司的滷水鹽池。

不管在衛星圖還是航拍圖上這方藍色有多攝人心魄,但這裡仍然是一片“死亡之海”,對這片死海下方的地下滷水的開發利用,將與羅布泊恢復真正的碧波盪漾的可能方向又漸遠一步。


歷來現實

死亡之海羅布泊的外型很好認,衛星圖裡看很像一隻“大耳朵”,曾因科學家彭加木的失蹤、探險家餘純順的遇難而廣為人知。

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羅布泊是“生命的搖籃”,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若羌河和米蘭河等匯聚於此,這裡水波盪漾、花木茂盛、百獸遊走,著名的絲綢之路從一旁經過,眾多的古城在它的身邊興起。

直到18世紀,清代的學者徐松在《西域水道記》中寫道:這裡人家“不食五穀,以漁為糧,織野麻為衣,取雁毛為裘,藉水禽翼為臥”,典型的水鄉漁民形象。

後來,隨著塔里木河改道、孔雀河斷流以及人工水裡工程的截流,這個中國的第二大咸水湖——羅布泊,1972年遭到完全乾涸的命運。

那麼,有人就會問:羅布泊再現碧波,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水是怎樣來的呢?

只能說羅布泊比較爭氣、有內涵、有料子,它蘊藏著全中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儲量2.5億噸以上),而中國是鉀鹽少、消耗大的國家。因此,羅布泊就有了機會重現碧波,如果是一般的乾涸湖是沒這個可能的。

在羅布泊採鉀鹽,首先要把地下的滷水資源給抽到地面,然後找個地方存放滷水形成鹽湖,再從鹽湖裡慢慢提煉純鉀。

現在的羅布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鉀鹽公司——國投羅鉀公司。

“莊稼一枝花,全靠黃金鉀”,隨著對鉀鹽需求量的暴漲,羅布泊的鹽湖也變得越來越大,再現碧波萬里的景象,經濟的槓桿效用真的是太強了。

現在羅布泊的水哪裡來的?一句話的解答就是:從地下抽去的滷水匯聚而成。


子屠龍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如果今羅布泊再現碧波,水從來那裡呢?原來是因為這裡發現了最大鉀鹽,新疆國投公司在這裡抽地下水洗鉀鹽,最終洗鹽的水統一排放在地勢地的地方,於是形成了一個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鹽湖。

羅布淖爾是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彙集之湖,最低海拔在780m左右,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致上游來水減少,直至乾涸。目前新疆大大小小有數百座水庫,我就曾經修建過蘇巴什水庫、參觀過斜河拉水利樞紐工程、大小石峽水利工程、亞曼蘇水電站等工程。塔里木河的水基本在上游就被人們充分利用了。

羅布泊有豐富的鉀鹽資源,目前探明鹽鉀資源貯量達5億噸,據權威地質專家測算,完全具備成為我國最大鉀鹽生產基地的資源潛力。羅布泊的硫酸鉀K2O含量均在51%以上,且不含遊離酸,屬礦質肥料,具有純天然,綠色、高品質的特點。鉀能促進作物酶的活化,促進光能的利用,增強光合作用;改善能量代謝;促進糖代謝促進氮素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植物經濟用水;促進有機酸的代謝;增強作物的抗逆性。因此鉀肥是農業增收的一件利器。

2006年4月25日,新疆羅布泊鉀肥基地年產120萬噸鉀肥項目開工發佈會正式開工建設,由採輸滷、鹽田、礦石採輸、加工廠區、外部供水、熱電站、哈密鐵路專用線及倉儲等七個主項工程,以及哈密辦公基地和紅柳井第二供水工程等其他配套工程組成。因此採鹽後經過處理的廢水形成了目前的羅布泊湖。


大秦鐵鷹劍士

羅布泊的水已漏入了地下的做說,本人認為是有推理依據的,因為它地處高源,下游人群的增多與打散,淡水又被黃河從上而下地洩流向東,各地為了淡水會盡最大可能地建水庫留水。黃河水夏季多,冬季會出現斷流現象。由於生命的轉移遊動,淡水資源的保留能力減弱了,有時下游人群的爭水,也是不可避免的,斷水會使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所謂惡性循環,這對生物生命明擺著是不利的。

羅布泊的乾涸已經有了時日,而出現的碧波回答的朋友已經給出了水的來歷,是因為抽起地下水制鉀鹽而來。此水是鹹水,生命利用的價值是不大的,而且一旦停止抽水,水還會往下滲漏掉。但也應該看到水受太陽溫照而蒸發淡水,從而會使雨水適量增多。陸地談水全部都是海水蒸發而來。又奔騰不息回到海里,生命需要淡水,全靠生命留水,保水,親水,養水。高源淡水,天空沒有水蒸汽,地下沒有留水庫,水會越來越珍貴。而水性只能靠溫度才會上升上走。溫度越低下,水越會往下流走,水性使然。

人的期待紅旗河工程的開工建設,中國事實上沒有能夠保住生命所需要的足夠淡水。土地可利用的面積不是很充分,表達上講,我國的淡水資源不足。實際上幾大江河迴流大海的淡水是相當驚人的。總體上講,缺淡水的在中國的大西北,最高處。高處不勝寒的用語大概也由此而來吧?保溫有了難度,而保溫的最好辦法是用生命的循環來保溫。生命越來越多,保溫效果會越來越大,天上的雨天會越來越多。水如諸佛,到處在供養生命,有求必應。生命到哪裡,水就會到哪裡,其中有著必然邏輯。

大西北水,本人曾經的假設過,用開鑿人工大運河的辦法,從東引海水向西,只是需要提級泵水,並逐段建造水閘用來航運和發電,需要是利用好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來提級泵取海水。肯定會增加大西北的雨水量,當然,地面上一定要有大量的生命來保溫。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水生態。我想這與紅旗河工程並不矛盾。沿海東部,只要充分利用好海水,就可以把海向東慢慢移動,不能考慮賺錢,能量是永遠守衡的,本來無錢可賺,永遠歸零。賺的是動植物生命,豐富國土上的生命資源,讓我們學祖宗,再來一次大禹治水。


李198588733

羅布泊,又名羅布淖,在蒙古語中意味多水彙集之地。

公元330年前的羅布泊,那還是一片充滿生機的地方。來自雪山上雪水融化後,經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在那茫茫的戈壁灘上形成一汪碧水,養育了樓蘭古國美麗的傳說。

然而,隨著塔里木河的改道以及人類的活動,導致羅布泊的水域逐漸減少,美麗的樓蘭古城也逐漸掩埋在了風沙之中,只留下無數美麗的傳說。

到了近代,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更是讓羅布泊接近乾涸,和茫茫的大沙漠融為一片,成為了人類生活的禁區,故而又得“死亡之海”的名號。

而那一圈一圈如耳朵輪廓一般的弧線,則是記錄了羅布泊在與戈壁風沙較量時的悲壯場面,只徒留了“地球之耳”的名頭。

美麗的傳說,吸引著無數人前往羅布泊進行探險,幻想著自己能找到樓蘭古國的寶藏。然而,很多人都迷失在了茫茫的沙海之中,再也沒有回來。因而,羅布泊又有了“生命禁區”之稱。


然而,時間來到現在,當你在踏足羅布的時候,你一定會驚奇的發現,這片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生命禁區,如今又開始碧波盪漾。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微波浩淼,美不勝收。

跟據測量,羅布泊如今的水域面積已達1萬多平方公里,比其歷史上羅布泊水域面積最大的時候還要多出一倍!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羅布泊從生命禁區重回碧波盪漾?

這就要從羅布泊地底下的資源說起了。

羅布泊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鉀鹽,而鉀鹽存在於地下的滷水之中。我們都知道鉀肥是農業生產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元素。

2001年,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羅鉀項目進駐羅布泊,大量的鉀鹽滷水被抽取上來提煉鉀鹽。提煉過的滷水則是經過處理後被注入羅布泊。是的,當年的羅布泊,已經成為滷水池。

鉀鹽以百萬噸/年的速度被提煉,而剩下的滷水則是不斷的匯聚在羅布泊中。十多年過去了,羅布泊的水域面積已經高達1萬平方公里。

當年消失的水域,再次重回羅布泊;當年消失的樓蘭古城,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重現人間。


但是心中一直有一個顧慮,這麼大量的水從地底下被抽取出來,對於未來,真的好嗎?

但願我的顧慮是多餘的!


小鎮月明

眾所周知,在20世紀70年代,羅布泊就完全乾涸,成為“死亡之海”,但我們現在卻通過衛星雲圖看到羅布泊竟然有水了,可謂“萬里碧波”,令人驚歎不已,那麼水到底是從哪裡冒出的來呢?

曾經的羅布泊宛如塔里木盆地的一顆明珠,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是我們第二大咸水湖。人類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到了20世紀中後期,由於大量的移民,導致人口激增,用水增加,再加上各種盲目用水,人們最後直接抽乾了塔里木河。由於塔里木河是羅布泊的主要水源,沒有塔里木河水的注入,羅布泊不斷地萎縮,到了20世紀70年代,羅布泊就完全乾涸,隨之周圍生態環境發生鉅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羅布泊很快和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然而近些年,羅布泊再現“萬里碧波”,只是真相併非讓人開心。在羅布泊乾涸後,地質學家在羅布泊北部地區發現了一個儲量2.5億噸以上超大的鉀鹽礦,於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鉀鹽礦開採活動,工人們用深井LDK02孔打出高產富鉀滷水,單井日產滷水就高達3600立方米,然後進行鉀鹽的生產,大量生產後的滷水被排入羅布泊中,由於長時間的日積月累形成了羅布泊鹽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的“萬里碧波”。

總之,這所謂的“萬里碧波”說白了就是從羅布泊低下抽出的地下水形成的鹽湖,但終究是無源之水,隨著鉀鹽礦開採的結束,就會消亡,終究是曇花一現。希望早日能夠改善生態環境,真正地還羅布泊一個“萬里碧波”。當然,這也需要我們每一個都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給自己和後代留下一片藍天和汪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