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企業如何完成驚險一躍?

前兩天我跟吳聲老師聊天,他講了一個新詞——新物種的驚險一躍。他說,所有新物種都會出現驚險一躍,從脆弱到固化。新物種生長出來之後,要面對被他人模仿的挑戰、BAT覆蓋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新物種如何實現“驚險一躍”?要麼擁有知識產權要麼擁有心智產權,完成品牌引爆實現認知嵌入,固化護城河。

創新企業如何完成驚險一躍?

分眾傳媒已經創立15年了,關於企業級服務我想談三點體會。

所有的公司都不是全能的

一定要找準自身的目標市場和目標機會

在媒體行業中,分眾傳媒要做中國新經濟品牌的引爆者,而創業公司是新經濟品牌的主要組成部分。很多人去做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等這類傳統意義上大公司的媒體業務,在分眾業務中,創業公司的比例相比其他媒體大很多。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

原因是:首先,中國有很大的創業浪潮;其次,中國所有成功的公司都創造了差異化價值,在抓住時間窗口、飽和攻擊之後,他們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品牌等於了一個品類或一個特性。

我認為中國的創業公司都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創新不一定帶來利潤。為什麼?因為一旦有所創新,很多人就會蜂擁而來,就像“鯊魚”聞到了“血腥”。所謂的藍海剎那之間就變成了紅海,譬如千團大戰。市場最後不是由創新者來定價,而是模仿者和跟隨者。

前兩天我跟吳聲老師聊天,他講了一個新詞——新物種的驚險一躍。他說,所有新物種都會出現驚險一躍,從脆弱到固化。新物種生長出來之後,要面對被他人模仿的挑戰、BAT覆蓋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新物種如何實現“驚險一躍”?

在我看來,關鍵因素有兩個:

1、知識產權。例如華為、高通、Intel等在知識產權方面做了非常大的投入,這實際上封殺了模仿者前進的可能性,他們一時半會無法破解其專利。

2、心智產權。中國99.9%的創業企業沒有知識產權或無法保護知識產權,此時企業就必須抓住心智產權。什麼是心智產權?“果凍,我就吃喜之郎。”大家覺得這有知識產權嗎?中國還有沒有企業能做出更好吃、更便宜、更健康的果凍?能。但它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不能。因為喜之郎開創了果凍,在時間窗口中喜之郎飽和攻擊,在消費者心智中喜之郎就等於果凍。家樂福的賣場裡大概100多種果凍,但在消費者心智的貨架上,只有一個品牌上架——喜之郎。它在消費者大腦中註冊了品牌,具有合法性。喜之郎形成了一個很強的心智護城河。

創業公司如果創造了差異化的價值,其從脆弱到固化有特定的時間窗口。技術領先、創新的商業模式最多留給企業一年的時間窗口。在這個時間窗口中,企業如果能飽和攻擊消費者認知,在自己的品牌和一個品類或一個特性建立了等號關係,就封殺了競爭者進入消費者心智的門。

所有的創業公司從脆弱到固化,都需要找到它的主流消費群,飽和攻擊、引爆消費需求。

在目標市場中,企業要建立差異化價值

為什麼企業為目標市場提供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企業面對競爭對手,該如何找到優勢位置?

今天,我們認為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主要用戶都是在20-45歲、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都市主流消費人群,他們是意見領袖和口碑冠軍。

如果說電梯是城市化基礎設施,分眾傳媒則已經成為新經濟品牌引爆的基礎設施。

我認為,第一企業要看準自己的市場機會;第二企業要看準在目標市場中自己的差異化價值;第三企業要不斷創新價值,因為價值不會永恆。

分眾傳媒也許沒有創造過什麼技術,但市場上流行哪些技術、什麼技術能夠創造價值,我們就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核心業務當中去。

最後,我想說作為一個公司,尤其是一個企業級服務公司要以服務為目標,順便賺錢。企業級服務公司只有為別人開創了市值,才會擁有自己的市值。

我們發現,創業公司投放的廣告沒什麼效果。為什麼?因為創業公司最大的弱點是定位。企業有自己差異化定位,但如何表述清楚自己的差異化價值是一個問題。

譬如OPPO手機拍照很好、VIVO是個音樂手機、金立是個超級續航手機、小米的性價比很好。此時,每個企業都有一個關鍵詞。基於此,分眾不僅做媒體,還做了大量的課程去教創業公司如何表述清楚自己差異化的價值。

品牌價值等於精準定位×知名度的擴散,當企業的精準定位出錯了,擴散知名度就是在浪費資源。企業的精準定位就好比是把自身的差異化練成一根釘子,分眾則是一把榔頭,我們能以最快速度幫助企業把其差異化打進消費者的心智當中。

中國社會最大的挑戰就是所有都會同質化,即使在你創新之後,也會被模仿者同質化。企業如何從同質化走向差異化、如何從脆弱走向固化、如何把價格戰轉向價值戰離不開差異化價值。

我認為企業要有一個使命,即在前行中要不斷創造差異化價值,才會迎來企業級服務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