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的央企重組合並正在各領域拉開大幕,一汽、東風、長安三家似也在融合之路上越走越近。
經歷過4次的高層調整互換後,日前上述三大央企再次釋放合併信號。長安將股份轉讓給兵裝集團,一汽與東風再建合資公司,一系列的動作不禁讓外界再次揣測中國首個銷量突破千萬的巨頭或將誕生。
信號頻發
5月30日,長安汽車(000625.SZ)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國長安將所持該公司10.35億股A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1.56%)無償劃轉給兵器裝備集團,並獲國資委批覆。外界預測,這是在釋放兵裝集團、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整合的信號。
長安汽車一直是兵器裝備集團改革的“先鋒”,如此前推行的高管持股在汽車行業央企中開創先河,國有車企間的整合重組有可能從長安汽車開始下手。有關人士分析,兵裝集團獲得長安汽車更多控制權後,會將長安汽車的部分股權轉讓出去,與一汽、東風共同組建汽車聯盟,預計將會形成規模超千億的“航母級”汽車王國。
就在長安宣佈股份轉讓的第二天,一汽、東風合作再上一個階梯。5月31日,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與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漢共同簽署油水泵業務合資合同,雙方將共同出資成立東風富奧泵業有限公司,此舉標誌著東風零部件集團與富奧股份公司戰略合資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雙方即將成立的合資公司將落戶於十堰工業新區,計劃到2023年銷售收入達到2.6億元。未來,合資公司將充分利用雙方技術、市場、管理等資源優勢,進一步深化與東風主要客戶的合作關係,努力為商用車、乘用車及新能源汽車提供優質產品和一流服務,致力於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一流油水泵供應商。
2017年2月,東風與一汽簽署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按照約定,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是基於雙方發展的共同需要,未來將集中在培育雙方共同的戰略供應商等5個領域展開合作。此次富奧股份公司與東風零部件集團簽署油水泵業務合資合同,將對東風與一汽戰略合作協議形成有力支撐。
先融後合
近期,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對近100家央企提出,深化國企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健全中央企業技術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制度,把技術進步要求高的中央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納入經營業績考核。這對過去一直以規模和經營等為導向,而忽視自主研發的汽車類央企,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央企)要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若干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創新型中央企業。因此,若一汽、東風及長安未來不想掉隊,那麼在未來競爭中就必須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有的放矢地增加研發投入也就顯得非常急迫。
與此同時,在不久前公佈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開展兼併重組和戰略合作”、“組建產業聯盟和產業聯合體”等。因此,一汽、東風、長安通過資源整合,抱團發揮最大的優勢也將會是應對新競爭態勢的未來趨勢。
自2015年竺延風和徐平對調開始,一汽與東風合併的猜想便開始在業內流傳,而當時這樣的猜想也並非空穴來風,巧合的是,2015年國資委確定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國企改革,希望進行大規模兼併重組,將央企數量縮減至40家,而在所有的央企當中,汽車整車企業僅涉及一汽、東風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下屬長安汽車3家。2017年12月,中國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長安汽車股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其實近3年裡,南車-北車、國家核電-中國電力、五礦集團-冶金科工、中國遠洋-中國海運、寶鋼-武鋼等央企重組的例子不勝枚舉,且涉及到鋼鐵、運輸、冶金等多方面,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汽車業“三大”的合併也備受外界期待。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三大集團的合併不可能採取簡單粗暴的直接嫁接的做法,很大可能會通過人才互換、子公司的合資,並打破在零部件的供應體系和採購體系等相對獨立的狀態,才能逐步平穩地融合在一起。目前,三大車企的未來戰略已非常明確,一汽將全力做自主品牌,東風的新能源汽車“583”計劃和長安汽車的“香格里拉計劃”均主攻新能源領域。“目前三大央企各自都有自己的規劃,接下來將進入具體合作環節,最可能合作的領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分析認為。
如果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合一,規模上將大大擴容,我國汽車產業將迎來能夠比肩豐田、大眾等全球汽車巨頭的“巨無霸”。只不過,“三大”的盤子太大,有太多品牌組織架構需要整理,除了政策的推手,此時企業是否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似乎更為關鍵。
閱讀更多 華夏時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