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返利是騙局嗎?

手機用戶62205974145

消費返利是一種促銷方式,是營銷策略,至於說是不是騙局要看實施者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現在很多電商平臺所採用的消費返利也是各種各樣,但是怎樣分辨都有哪些是騙局哪些是促銷吶?



我們經常在實體店看到打折促銷,會員積分優惠,消費得贈品或贈送增值服務,這些都是為了刺激消費量得到提升,是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回頭客重複消費率的提升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消費返利方式。

我們或許也看到過一些類似超市的實體店鋪,有些打著購物花多少,過後慢慢返多少的廣告語,甚至一些汽車銷售都有采用這種方式的,如果仔細比較一下,這些店裡出售的產品,價格可能都有些偏高,但因為消費者認為無論花多少錢都可以返還回來,這樣即使再高,最終也等於沒花錢,這樣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進行消費。


它們的真實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建立更高的信任,然後出現更多的加盟代理商,而這些代理卻要花很多錢才能加盟,有些也收取註冊會員費,最關鍵一點它們可以繼續不斷招加盟代理或註冊會員,並得到高額提成,甚至分級返利,這樣就成為了經過改進的傳銷模式。

這樣就成了真正的騙局,加入者早期投入的可能會賺到一些錢,但後期的大部分人都成為犧牲品。

大家如有不同見解,請於下方回覆交流,如遇各種騙局,請給予曝光以警示更多人。


遇我得福

消費返利本身並不是騙局,而是一種營銷的手段,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其本身是合法的,就看用的人的方式了。

一般來講,任何的理財模式,任何的消費返利,無論是真的理財,還是所謂的龐氏騙局,最先進去的人一定是賺的,正規如餘額寶等基金旗下產品,最開始的收益大家也都知道,幾乎比現在多一倍;而圈錢到最後資金鍊斷開的龐氏騙局,最先進來的時候一定是賺的,因為是有大量的後入者的資金來給予你所謂的盈利的,得到盈利的人則會追求更多的盈利,只要仍有資本不斷湧入,前面人的收益就足以保證。

所以不用去質疑那些拉你進局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是真的賺到了錢,或是分享或是發展下線,他們想的是又能自己賺錢,又能帶你一起賺錢,還不是美滋滋。事實卻是,資金鍊不斷一切安好,只要斷開,則整個局將成死局

而現在流行的消費返利,私以為比龐氏騙局要高端。設商家的佣金為20%,客戶返利為萬分之5個點遞減反還

假設你在消費平臺上購買了10000元的商品,那麼8000元入了商家口袋,2000歸平臺,2000元以萬分5遞減返還給商家,對於客戶是以10000元萬分5返還。

客戶返還金額累計=10000-10000*(0.9995)天 天數為冪次

由於是遞減的返還,完全返還要100多年,差不多則需要9年。這些就先不說

再設是不遞減,那麼平臺的2000資產每天會扣除客戶的5元和商家的1元,需要333天,就是說錢放著不管,可以支撐333天。何況這樣的資金流是可以再投資的。投資就會有資金流入,再加上其提現規則是100元以上,平均一個月才能提現一次。又減少了資金的流出速度。何況反利是遞減的,千萬不要小看遞減這兩個字。

而這樣的消費模式是很吸引人的,資本流入的速度是絕對高於上面所說的流出的。

值得注意的是,100%消費返利的商品一般是比正常商品價格要高的,這其中高出來的可能是商戶的佣金,就不細說了

這樣的消費返利是一個局,在國家沒有給結論之前,現在也只能說是一個局,遞減的返利與高額的提現限制,牢牢鎖住了現金流,得到的是無數的資本湧入。資本又能產生資本。能想出這樣的模式的人,真TM是個奇才。


簡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59256468947337742, "media_id": 4026193026, "vname": "\\u6d88\\u8d39\\u8fd4\\u5229-\\u5934\\u6761\\u7248.mp4\

小司聊理財

消費返利由來已久,只是一種平常的促銷手段之一。不能違背一般商業規律。而近幾年遍佈各處的全返模式就是騙局!每天萬分之五,收商家16%,什麼聯惠,什麼加速,什麼未來。。。幾百家所謂的全返平臺,統統一個模子刻的一樣。整個軟件系統估計都是重製粘貼來的。16%,除以萬分之五(再除以2,因為商家也每天返萬分之五),上過小學的朋友算一下,能返多久?這還得是平臺沒有計算人工成本,經營成本,財務成本等等,義務勞動,把收到的所有錢都返出去的情況下。請問,多出的那部分錢,平臺從哪弄來返?當然,這些平臺對此問題的回答也是一個模子刻的(嚴重懷疑這些平臺的創始人都是同班同學^_^):只要平臺上的交易不斷,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資金返給消費者!聽到沒有,這不就是說拿後來人的錢給前面的人嘛!也就是拆東牆 補西牆唄。可是,上過高中的朋友(小學畢業的不行了)再算一下就知道了,要想維持這種拆東補西的把戲,哪怕月月保持同樣的銷售額也不行,銷售額必須呈線性幾何級增長才行!而且要永遠保持下去,大家覺得這可能嗎?況且,商品的價格大都嚴重違背市場規律,高出幾倍,還有人說,管他價格高不高,反正能返回來。(^○^)還真是人傻錢多!還有人鑽空子,沒有實際商品交易,而是由消費者和商家合謀交納16%的抽成,然後雙雙躺在床上做發財夢!呵呵,難道,這些人真的不知道這是平臺故意留下的空子讓你鑽麼?!鑽的越多越好,反正到了一定時候一關平臺,走人!留下一片哀鳴!補充一下,剛才說的一定時候,指的是平臺能撐多久。按數學模型計算,一般一年左右,長的兩年。至於為什麼有極個別平臺活的時間超過了兩年,那隻能說,還是有點手段滴。不過,規律不可違背,拖的時間越長,窟窿也就越大越難補上。什麼手段,也阻擋不了最終跑路的結局!


來爽購創客會

近期這購那購的在各地很火,你購一千返六百,我返八百,他返一千,好不熱鬧!你兩年返完,我一年返完,他三個月返完,反正就是沒有當場返現的,都是在做時間差,等最後的接棒人。我鄭重呼籲一下:無論披上什麼樣的外衣,所有的高額返現都是騙局。現在更多的人在做空投交易,為了鉅額回報,孤注一擲。舉個例子,你做100萬交易【虛假的】,實際給公司提10萬是真的,你3月內返回10萬本金,3年內還會返回你100萬。數量龐大到一定規模,資金鍊斷了,後期進去的就會血本無歸。 這些騙局並不高明,學術上叫龐氏騙局,是用後來者的資金高額補貼先來者,以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的一種方式。過去這些年來在中國層出不窮,從十年前的消費儲值到五年前的萬家購物到現在的成謀商城,從網上搜索一下多如牛毛。龐氏騙局的結局一定是泡沫破裂,這是做局人一開始就意料之中的。但是短期內過億資金的斂財效應,讓無數人趨之若鶩。至於最後能否脫身,則要看個人的本事了,取決於看後來進去的人數。看過去的案例,基本上上層都逃脫不了牢獄之災。可能這些人拿幾年的牢獄之災換得騙來的幾億甚至幾十億資金,在他們的價值觀裡,叫也值了。 最近這種空手套白狼,拆東牆補西牆的騙局在各地愈演愈烈,據說已有好幾家,可以預見,如果不及時制止,一旦東窗事發,受害者將血本無歸,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

其實,消費全返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不少商家打著“零成本購物”的招牌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消費全返平臺以“返現”為賣點,籠絡了不少的資源。但是,如此新型的商業模式是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呢?

什麼是消費全返?

消費全返理論上是一個比較新穎,同時存在漏洞的經濟模型,目前來看運行的主體大多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有限責任公司。模式一般是消費者在簽約商家實現消費後,由返現單位按消費額進行全額返還(有些返現單位約定的是返還50%)。返現單位先與大量的線上或線下商家簽訂合作協議,由協議約定簽約商家參與全額返現的具體比例(如50%、100%,通常為100%),及由返現單位介紹的消費者到這些簽約商家消費後,簽約商家應按消費額返給返現單位的銷售佣金(即返現)的具體比例(各行業不同,通常約15%左右)。消費者作為返現單位的註冊會員用戶,到簽約商家消費後,即可享受返現單位的全額返現,使消費者享受了“零消費”。

簡單來說,這些平臺主要靠收取商家的銷售佣金提成盈利,佣金一部分返給用戶,一部分留給自己,這是一般消費全返通用的盈利模式。


消費返現網紛紛倒閉,誰推倒了多米諾

新興之初,數家以“消費返現”為營銷手段的“消費返現平臺”相繼崩盤和被查處,讓人們開始感嘆,這類“返現神話”經營模式的危害和破壞力。

倒閉平臺往往以分紅勸誘惑消費者,比如每500元劃為1個分紅權,即消費者購買500元商品,可得到1個分紅權,每個分紅權每天最多可返現1元。理論上說,500天后,消費者可收回全部消費款,最終成為“零成本消費”。可是,看起來挺有創意的返現模式,本質卻是一種“龐氏騙局”,一個最終只能依靠下線維持長線的傳銷騙局。消費返現網站最終從“返現促銷”變成“返現投機”的金融遊戲,直至涉嫌傳銷。正因此,此前崩盤的一些返現網站負責人,在面對資金鍊斷裂危機時,選擇了捲款“跑路”。

再舉個例子,有商家聲稱消費500贈送500,消費1000贈送1000,“消費=免費、消費=投資”的理念誘惑力,使得大量假消費、真投資的行為出現,背離了“消費返現”的本質。而該模式的最大問題在於,公司對下面的報單無法全面監管,但是又要維持業績膨脹才能兌現返現承諾的尷尬境地。如果不兌現,被會員認定為詐騙,兌現的話又走入了惡性循環,將來一旦無力支付返現,將產生無法估算的破壞力。

“消費返現”網如多米諾骨牌般接踵倒下,一時網絡傳銷網風聲鶴唳。其實除了淘寶、京東商城等大型購物平臺進行的傳統消費返利(嚴格意義上,這些是正常促銷手段)外,很多打著“返現”旗號的電商網都帶有明顯的傳銷色彩。

高到不合理的資本回報率會實現嗎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商戶青睞予這種模式,而消費者對於這種形式也樂意採用。從理論上來說,消費返現平臺只會更多的吸引商戶和消費者使短期的資金鍊不至於斷裂,隨著規模的擴大,利潤的來源也變得豐富起來。比如廣告收入、會員收費等等…可是我們是否想過,有多少平臺是願意這樣去做的?血淋淋的事實讓我們看到太多大撈一筆就走人的了。

其實一部分人是清楚這個漏洞的,還去這麼做,也是以賭一把的心態去投錢。走進惡性循環的企業遲早是無法生存的,雖然創新是在不斷進行社會時間的過程中開發出來的,但總歸是要遵循經濟規律。在面對眾多興起的商業模式中,作為消費者不妨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會有一些高到不合理的資本回報率的存在呢?”

而企業,不忘初心,誠信經營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


大眾新視野

道源商城 返利還是傳銷?

近年來,“消費返利”逐漸成為消費者及投機者的新寵。然而,魚龍混雜的“消費返利”商城中湧現出大量的純粹以圈錢為目的的傳銷公司。

“只要你擁有居民身份證,最低花費700元,就能成為恩威道源商城的會員,在家裡不用工作,每天就會有工資進賬,如果還能介紹新人成為恩威會員,就可以輕輕鬆鬆月入上萬,甚至十幾萬。”近期,一家名為“恩威道源商城”的消費返利商城非常火爆,誘人的盈利模式甚至吸引了眾多直銷人士加入。

700變2000

據道源商城會員介紹,所謂的恩威道源商城,是四川恩威製藥有限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互聯網+”項目,2016年3月正式上線運營,不到半年時間,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而其宣稱的120個工作日一輪迴的盈利模式就是恩威獲得追捧的“魔法棒”。

“花700元購買產品禮包,即可享受消費返利的優惠:在之後的122個工作日裡每日返利6.3元,共計返回本金768元,另外還有現金獎、復投獎、消費獎,122個工作日累計可得2196元。” 家住重慶市南岸區的黃女士,通過朋友介紹接觸到了恩威道源商城投資項目,她一口氣購買了8份,投進去5600元。

黃女士還介紹,如果能推薦一位投資人“入會”,還可以享受投資總金額10%~30%的提成獎勵。“不是按人頭拿提成,而是根據投資金額。”她特別強調。

這意味著拉到的會員越多,金額越大,提成越豐厚。

“生產潔爾陰的四川恩威製藥集團,發展“互聯網+”,成立了道源商城,我用過潔爾陰,效果很好,我信任這個平臺。”鄭彩雲的團隊領導人為了拉她投資,不斷宣稱道源商城值得信任。

除了線上宣傳,恩威還舉辦規模不等的線下招商會、交流會,宣講這些理念。“你們年輕人更懂互聯網了,一定要抓住機會啊。”黃女士說。

最讓鄭彩雲心動的是道源商城即將上市的許諾。她表示,道源商城的母公司四川恩威製藥成立多年,具備上市實力,“公司上市之後,之前的投資恩威道源商城的會員可將積分轉為原始股。”經過反覆宣傳,她最終被說服,並投資成為會員。

在恩威道源商城舉行的多次招商會上,其執行總裁董雨對外宣稱,公司已經積累了10萬的恩威會員。

涉嫌傳銷

“搞了一個月,一分錢沒賺到,還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劉先生最終決定退出道源商城。

恩威道源商城為鼓勵會員加入,設立了動態獎,即每直推一人可拿10%,其中一半以道源積分的形式返還,一半為購物積分。還有報單獎,即會員在報單中心後臺每報一單,即可獲得3%的獎勵,其中道源積分10.5元,購物積分10.5元。還設置了指導獎,直推幾代拿幾代,9代封頂,可全部兌換現金,日獎金最高30000元封頂。

由此可見,在恩威道源商城的制度中,關於推薦獎和指導獎返積分的形式,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要求會員發展更多的新會員來獲得收益,這已經違反《禁止傳銷條例》第一條的規定。道源商城中關於指導獎返積分的形式,已經違反《禁止傳銷條例》中二、三條的規定。

在知乎、天涯、貼吧等網絡社區,“恩威道源商城”引發了激烈爭論。有網友認為,“恩威道源商城”就是披了一件華麗外套的傳銷。“在商城裡的消費不是由產品本身的需求帶動,而是有了下線就有錢可賺的利益驅動。”

老闆薛永新

薛永新,1952年3月28日出生於重慶市潼南縣崇龕鎮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後便輟學務農。

從15歲起,薛永新就學會了篾匠、石匠、木匠等技術。18歲又開始背井離鄉,帶徒弟流浪江湖,下湖北,走雲南。

1979年,薛永新結識道士李真果,並拜之為師。1983年,薛永新在成都紅牌樓開辦了一家木材加工廠,生產木製門窗。

隨後,薛永新意識到森林資源將逐漸匱乏,木材加工前景不妙,於是在1986年,薛永新以幾萬元資金成立成都恩威化工廠,生產乾洗劑。他生產的乾洗劑定名為“恩威牌”。“恩威牌”乾洗劑當時的銷路不錯,贏利30餘萬元,可是後來由於進口乾洗劑的衝擊,恩威牌乾洗劑又遭淘汰。薛永新接著改為生產四氯乙烯,但由於其產品始終達不到標準純度,薛永新的120萬元投資付之東流。

1988年,薛永新帶領團隊研製出一種對婦科病、性病、皮膚病具有較好療效,而且使用十分方便的天然中草藥液。他給這種藥液取了一個貼切而含蓄的名字——“潔爾陰”洗液。

據恩威集團官網介紹,多年來,在薛永新的帶領下,恩威集團已從最初的單一製藥企業發展成為了一家擁有多家分公司的集團,旗下產業包括成都恩威藥業有限公司、成都恩威道源聖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都恩威道源商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10餘家子公司,資產雄厚。

野蠻生長

恩威道源商城絕非個例。近年來,消費返利以“不但省錢還能返利”、“消費多少返多少”等為宣傳口號,逐漸成為消費者及投機者的新寵。然而,因市場的不可控、百姓投機賭博心重、企業監管不力等因素,魚龍混雜中湧現出大量純粹以圈錢為目的的傳銷公司。

事實上,2011年以來,消費返利就已成為十分熱門的“生意”和“投資”。

在幾乎雷同的運行模式之外,這些網站的頁面設計甚至也頗為類似。它們的文字、圖片排版粗糙缺乏美感,在宣傳用語上有的甚至完全相同。更無一例外的是,這些網站紛紛宣傳自己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站在“互聯網+”的風口,把自己包裝成了“電商平臺”和“創業聯盟”。

在採訪中,眾多行業專家對於眾多民眾對此類涉嫌傳銷的消費返利商城趨之若鶩非常不解。他們表示,這些打著“創新”旗號的企業玩的不過是“十個瓶子八個蓋”的舊把戲,而資金鍊斷裂崩盤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危機爆發,老闆往往會選擇圈錢跑路,參與者將血本無歸。

所以,提醒廣大傳統企業家,直銷的渾水並不那麼好蹚,必須按照流程規範運作,否則稍有不慎造成的後果遠超傳統產業經營的失敗。如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參與者輕則身敗名裂,重則牢獄之災,所以必須三思而後行,對自己和企業負起責任。


中國直銷雜誌

消費就是去花錢,返利就是返還一定的本金。

比如你去配一副眼鏡,第一次配鏡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花了五百就有五十一百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抵現金,等你有二次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假如你第二次去配鏡花了三百,那麼可以用上次的積分抵扣這次消費一定的金額。這次消費的積分有可以低下次的,這是一個連續的消費,是為了產生連續消費。如果一副眼鏡本身我不值五百隻值四百,那麼積分就沒有意義了。如果本身就值五百的東西,那就有意義了。




現在的商家新招數不勝數,利用消費者愛佔小便宜,貪婪,想賺錢的心裡來誘騙消費者。那麼到底是誰損失呢?

對於商家一但客戶感覺被騙了就給你到處宣傳,商家將失去一大批客戶,那麼這個商家幹不下去了又換一個商家,以同樣的方式來賣東西,消費者上過當但是還是經不起誘惑,又一次上當。。。。損失是雙方的。

現在最流行的就是花原價買一件商品,擁有一個商城的出廠價格,也就是升級為店長,貝店,鋪手等一些網上超市都是這樣,不但享有出廠的價格,還能通過分享(推廣)賺錢,可見手段不一般啊。

那麼誰有知道出廠價多少呢?只是比淘寶,天貓稍微便宜點(不包括促銷產品)那麼首次消費(也叫加盟費)一般都在幾百塊,雖然幾百不多經不起人多啊!而且是假如一億人加盟就是幾百個億。

當然如果商城的東西真的是實惠了消費者嗎?其實他們關心的不是消費者是多少人升級店長。那麼請問不為消費者著想的企業能走遠嗎?

還有就是打著平安保險合作的名義大肆宣揚,請問保險保什麼?只是保障是合格產品,(假貨誰會去賣)保證退貨。一瓶迪奧口紅成本不過十幾塊,賣上百元即使降價幾十,只是稍微降低了下利潤。

說了這麼多,期待有一個想幹事 幹實事的企業,能打破行規打破傳統的這種模式,給消費者一個出廠價。


強子25294


何錫財

消費返利不應該理解為一個騙局,而是一個銷售方式或銷售策略而已,對商家而言返利之後利潤很低或者有虧損,但是畢竟是一個策略,因此它是有意義的。

僅舉一個餐飲業的例子。

新餐廳剛剛開業,有的會推出吃100返50的銷售策略,菜品的價格並沒有改變,對於商家而言基本上無利可圖,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一、是因為酒樓剛剛開業,為吸引客戶,相當於打折促銷,可以吸引到眾多的消費者。同時可以起到宣傳的效應,相當於做了回廣告宣傳。

二、一般的酒樓三四個人吃個200上下很正常的,吃完就會得到返金券,200元返回100元,相當客觀了,容易吸引顧客二次來消費。有的顧客也會將代金券送給朋友或熟人去使用。

三、代金券一般只代替支付菜金二不能代替支付酒水的消費金額的,因此酒水部分並不賠本。

四、一般的這返利代金券附加許多條件,比如活動期限一般僅限於開始營業的前1-3個月,而且使用是有期限的,有的還會限制每次使用數量。

總之,如果一個酒樓的產品對顧客的口味的話,這種方式對顧客還是很有利的,可以多次以解口福。對於商家而已暫時做出了讓利,但是酒樓得到了宣傳,擴大了知名度,收效相當不錯的,有的還會配合辦理會員卡預存金額第一次消費便可以享受折扣。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快速找到消費對象,獲得相對穩定的顧客,當然對於不和口味的顧客而已可能沒有必要了。


紅狐2017

消費返利並不一定是騙局,但是又有很多打著消費返利的旗號玩圈錢的騙子,消費返利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正常情況下,商家為了快速處理積壓或滯銷產品,先把產品變成現金流,有了現金流就可以讓企業正常運轉 ,也就相當於向銀行借了筆貸款差不多,比如一件衣服,成本30,零售價100,我們按市場價賣給消費者,按1年期全額反現100,其實就相當與借了筆高利貸,如果分2年反,也就比銀行貸款稍微高一點點,但是全額返利會讓顧客產生粘性消費,返回的錢最終還是迴流到商家手裡,所以這樣的全額返利很正常!但是有些返利就是為了圈商家與消費者錢的,騙子臉上不刻字,所以不要貪,如果價錢與市場價差不多買了消費了也無妨,如果向有些平臺一個5毛一個的饅頭賣十幾元,那就要好好掂量掂量,別弄得血本無歸,做商家的參與全反也無所謂,但要明白賺自己該賺的錢,千萬別貪,別傻到自己開空單往裡投錢,否則就是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