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特級教師楊玉林解讀2018全國高考語文II卷作文命題

6月8日,吉林省特級教師萬信高中教學副校長楊玉林解讀2018全國高考語文II卷作文命題。

吉林省特级教师杨玉林解读2018全国高考语文II卷作文命题

楊玉林:中學作文教學專家;全天候教師,教育教學專家;省特級語文教師;全國聖陶杯、創新作文、新概念作文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全國優秀青年教師大賽優秀導師。北華大學碩士生導師。現任吉林市萬信高中教學副校長。著有深受中學師生喜愛的作文專輯《文思鑑》。

吉林省特级教师杨玉林解读2018全国高考语文II卷作文命题

一、命題導向:

1、落實“以德樹人”的教育需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引導語文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倡“大語文教育”——以課堂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領域拓展,實現“四結合”。

二、命題內容:

吉林省特级教师杨玉林解读2018全国高考语文II卷作文命题

三、審題:

1、看清兩種人:

英、美軍方,統計學家沃德。

2、看清兩種觀點:

英美軍方觀點: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統計學家沃德灌點:注意彈痕少的部分。

3、看清產生兩種不同觀點的原因:

英美軍方眼中:捱打的飛機。

統計學家沃德眼中:返航的飛機。

4、看清其中潛藏的思維方式的區別:

英美軍方:順向思維——捱打多的地方,不再捱打。

沃德:異向思維——捱打不得的地方,不捱打。

5、看透其中蘊含的哲理:

(1)辯證的唯物主義範疇: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

(2)毛澤東的《矛盾論》中的哲學思想。

(3)習近平新時期抓住社會主要矛盾的思想。

這個命題材料中包含的主要矛盾是:飛機作戰後能夠倖存、返航。

6、其它立意點:

(1) 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裡。

(2) 透過現象看本質。

(3) 敢於堅持自己的看法。

(4) 科學為據,事實為證。

(5) 正確對待整體和局部的關係。

(6) 實事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