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火車以來中國曆代的火車票,你最多見過其中的兩個


中國第一版火車票已不可考究, 但史學界普遍認為它誕生在清末民初。 那時的火車票只有車次等列車信息, 票樣兩側的缺口, 推測當時的檢票方式和現在類似。

50年代 新中國第一代火車票被稱為“硬板票”, 它誕生在物資匱乏的50年代, 只有現在火車票的1/3大。 車票的顏色分為五種: 軟座為淺藍色,硬座為淺紅色, 市郊車票為淺紫色,簡易車票為淺綠色, 棚車車票為橙黃色。

80年代 硬板票走過40年的風風雨雨, 轉眼來到風起雲湧的80年代。 這時候,硬板票的基本樣式不變, 但票面日期和編號改由電動砸票機完成, 售票阿姨手裡的車次印章正式“退休”。

90年代 1997年,“軟紙票”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經濟騰飛的90年代,物資充裕,科技發達, 體現在火車票設計上――票面面積增大。 另外,軟紙票上第一次出現的防偽條碼, 彌補了硬板票無法辨別真偽的缺陷。

21世紀 在微信和“掃一掃”還沒有出現的2009 年, 鐵道部率先把二維碼加在車票上, 使火車票的防偽功能更強大。 2015年,藍底黑字的新版火車票正式推出, 列車信息、乘客信息、二維碼成為標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