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火车以来中国历代的火车票,你最多见过其中的两个


中国第一版火车票已不可考究, 但史学界普遍认为它诞生在清末民初。 那时的火车票只有车次等列车信息, 票样两侧的缺口, 推测当时的检票方式和现在类似。

50年代 新中国第一代火车票被称为“硬板票”, 它诞生在物资匮乏的50年代, 只有现在火车票的1/3大。 车票的颜色分为五种: 软座为浅蓝色,硬座为浅红色, 市郊车票为浅紫色,简易车票为浅绿色, 棚车车票为橙黄色。

80年代 硬板票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 转眼来到风起云涌的80年代。 这时候,硬板票的基本样式不变, 但票面日期和编号改由电动砸票机完成, 售票阿姨手里的车次印章正式“退休”。

90年代 1997年,“软纸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腾飞的90年代,物资充裕,科技发达, 体现在火车票设计上――票面面积增大。 另外,软纸票上第一次出现的防伪条码, 弥补了硬板票无法辨别真伪的缺陷。

21世纪 在微信和“扫一扫”还没有出现的2009 年, 铁道部率先把二维码加在车票上, 使火车票的防伪功能更强大。 2015年,蓝底黑字的新版火车票正式推出, 列车信息、乘客信息、二维码成为标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