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打不過匈奴嗎?

戰國後期,趙國戰力僅次於秦國,看李牧趙奢對秦國作戰的表現就知道了。被人嘲笑的趙括大敗,其實根源是趙國國力支撐不了長期戰爭,這個根源是糧食,趙國缺乏產糧食的地方,而秦國糧食多多。趙人奪取產糧地的機會並不多,然而卻錯過了一個地方,那就是當時還在林胡部落手裡的河套地區,遊牧部落只把那塊地方當做放牧地。

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打不過匈奴嗎?

河套地區,其實是一片非常神奇的地方。它所神奇的地方在於,既適合遊牧民族放牧,也適合農耕民族種植農作物,是一塊兩全其美的神奇土地。西套地區甚至還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誰不知道江南是魚米之鄉,這要是不能種地,還算哪門子的江南?在歷史上,後來的秦始皇在征服了這片土地之後,就曾經遷移了大批移民來到這裡開發屯田。

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打不過匈奴嗎?

趙武靈王就曾經親自來到河套地,途徑上郡一路偵查來到咸陽,並謊稱自己為趙國使者與秦王稷會面。當時的趙武靈王所曾經設想的路線,就是從河南地一路南下,途徑義渠人的土地,馬不停蹄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泰山壓頂,直撲關中咸陽!

河套地區,它的面積可是相當廣闊的,相當於趙國北方五郡之中五原、九原和雲中三郡加起來的總和。奪取了此地,不但能夠讓趙國獲得又一個優良的戰馬培育基地和產出糧食的地方,更可以讓趙國的領土直接和秦國上郡接壤,從北方對秦國施加強大的壓力。

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打不過匈奴嗎?

趙國的騎兵之所以能夠稱雄天下,是當時七國最強的騎兵,騎兵名將李牧屢屢打敗秦國,就是因為如今的趙國北方有著天下諸侯之中最為優良的馬場。對於趙國來說,糧食基地四個字,比起馬場的作用來說更加的巨大。考慮到戰國時期是一個每年一小仗,三年一大仗的時代,糧食作為一種軍需物資,它的重要性更是不用多說。上黨之戰,如果趙國糧食足夠,那就是廉頗繼續和秦國人打持續戰了,最不濟不是四十萬大軍全部沒了。

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打不過匈奴嗎?

還有個關鍵,那就是秦國人當時對河套地區並無法插手。要知道即使到了上黨之戰前夕,秦國和河套地交接的地方是上郡,也就是之前義渠人的地盤。義渠人乃是秦國境內最為優秀的騎兵,如果想要爭奪河南地,那麼義渠人的力量一定會在這一過程之中發展壯大,這是秦國所不能夠允許的。當時,秦國剛剛完全吞併義渠才十幾年的時間,境內的義渠人仍舊時不時會發生一些小的反叛,要是讓義渠人的力量通過奪取河南地的戰爭而發展壯大起來還了得?秦國可是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才派蒙恬北上奪取了河套地區。所以至少在趙孝成王時代,秦國就想拿下河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擁有著天下最強騎兵的趙國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打不過匈奴嗎?

不過王立群說得對,趙國是趙武靈王僅僅讓趙國軍力變強了,綜合國力並沒有上去,而趙惠文王不如趙武靈王,趙孝成王又不如趙惠文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