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融合不是1+1+1=3

作為農民人口龐大的農業大國,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三農問題卻始終是關係我國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勢在必行。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複合的政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通常我們對農業的認識往往侷限在農業的產業功能上,忽視了農業本身存在的社會和文化支撐功能。藉助鄉村自身的環境、文化等特色,通過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的交叉重組、以及資源配置優化,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所謂三產融合,何謂三產?

一產:一產一般泛指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循環農業、現代化高效農業。今年菜博會上十號廳展示的“魚菜共生”系統,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以水作為媒介,將魚池中的水過濾後直接提供給蔬菜作為生長的“營養液”,被蔬菜吸收“脫肥”後的“營養液”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最終達到達到“養魚不換水,種菜不用土和肥”的魚菜協同共生的目的。

二產:二產是“農產品加工業”,是以農業物料、人工種養或野生動植物資源為原料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總和,從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的品種類別來看,國內產品種類較少,品種單調。我國在統計上與農產品加工業有關的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菸草加工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傢俱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記錄媒介的複製和橡膠製品業共12個行業。

三產:三產是“農業相關服務業”,拓展延伸農產品功能和提升附加值,如農業觀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傳承等,近年來農家樂發展愈加壯大。

1+1+1=3還是1+2+3=6

農業除卻傳統的生產功能以外,加工、旅遊、文化宣傳、康養等功能潛力無限,不論是單一的農業生產還是以農家樂為主的農村觀光旅遊,顯然都沒有真正發揮農業的功能。然而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目前尚處於一個探索階段,很多地方尚且還處於簡單的一二三產業共存狀態,即1+1+1=3。

三產融合不是1+1+1=3

目前很多農村對於三產融合還是淺顯的排列理解,一部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家裡兼開著一家農家樂用於招待遊客的模式屢見不鮮。種、加、銷、遊,看似齊全,卻是各幹各的,三產融合成了三張皮。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針對日本農業面臨的發展窘境,首先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即通過鼓勵多種經營,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由於“1+2+3”等於6,“1×2×3”也等於6,因此稱其為“第六產業”。而“第六產業”的想法其實與“三產融合”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三產融合不是1+1+1=3

山東省鄒城市某鎮先後建設了經濟林基地,發展各類採摘園、農家樂和精品民宿,並計劃在原有基礎上,建設康體養生園、濱水度假區和溫泉小鎮,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園區。

三產融合方式多樣

三產融合人尚處於探索階段,各地需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特色,探索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

1+3融合:服務業向農業滲透,發展服務業的同時利用農業景觀和生產活動,開發觀光農業而不僅僅只是看看山水;利用互聯網優勢,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的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以及京東的“3F”戰略,提升農產品電商服務業;以農業和農村發展為主題,使用論壇、博覽會、節慶活動等方式或平臺展現農業。

1+2融合:利用工業工程技術、裝備、設施等改造傳統農業,採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發展高效農業。如生態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植物工廠等,對於農機行業的大力扶持有利於加速一二產業融合,“綠領”農機手的興起正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

2+3融合:二產向三產拓展的工業旅遊業,以工業生產過程、工廠風貌、產品展示為主要參觀內容開發的旅遊活動,反之以三產的文化創意活動帶動加工。通過創意、加工、製作等手段,把農村文化資源轉換為各種形式的產品。

1+2+3融合:農村三產聯合開發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傳承、教育體驗等多種功能,使三種產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典型業態有農產品物流、智慧農業、工廠、牧場觀光、酒莊觀光等。觀光牧場融合畜牧業、乳產品加工業和牧場觀光業的優勢,使牧場改變單一的生產模式,是三產融合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